京東健康旗下的京東家醫事業部被整體裁撤,原部門負責人譚天弘轉崗,部分員工離職,少部分在內部轉崗。在京東健康內部,京東家醫事業部是一個與互聯網醫療事業部平行的核心部門,事業部負責人向京東健康CEO金恩林直接匯報。“投入了很多,一直沒有盈利模式,也沒有其他價值,所以就被放棄了。”一位接近京東健康高層的人士表示。
京東近期極為焦慮。
5月24日公司創始人劉強東的一番“狼性訓話”,是內部焦慮最直接的體現,這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討論。考慮到京東本就夾在“兩強”中間,而“兩強”的創始人早已完全退出一線業務,這時出面喊出狠話的東哥,就顯得特立獨行了。
大企業病引發的創始人焦慮,本來是很正常的。相比于只需要對業績負責的職業經理人,創始人的身份使然,必然極為關注競爭對手的走勢和自家“孩子”的未來。對于“狼性訓話”能否讓京東內部煥然一新,是否會遭遇零零后整頓職場的尷尬局面,并非本文討論的重點。
本文試圖從京東健康這個子業務的視角,來簡單聊聊京東如何克服焦慮。
先看一則新聞:京東健康旗下的京東家醫事業部被整體裁撤,原部門負責人轉崗,員工或離職或轉崗。這次整體裁撤意味著京東放棄了家庭醫生業務的嘗試。從京東健康股價今天早盤一度大漲逾8%來看,對這個需要不斷砸錢還看不到盈利前景的業務,投資者是歡迎京東主動放棄的。若是早點放棄的話,可能還會更好。
京東健康總市值915億港幣,這一數字雖是上市后的最低點,但其超過100億美元的市值,說明投資者還是極為看好這一業務的。如果對比更具知名度的京東物流的不到600億港元市值,就更加凸顯京東健康的價值。如果考慮到中國面臨到深度老齡化、醫療改革等外部因素,以及京東集團自身在電商領域的核心優勢,京東健康的價值也就不難理解了。
傳統上,京東電商的核心優勢是物流,配送速度極快,一二線城市幾乎都能做到當日達或隔日達。但在電商競爭已經白熱化的當下,只依靠物流顯然是不夠的。在價格戰方面,從過去一年的“百億補貼”來看,京東的表現顯然也是不及格的。這說明對京東而言,跟隨競品搞價格戰,幾乎是沒有出路的。
那么回到京東電商的核心競爭力上,在電商還處于蠻荒時代時,京東就依靠著自營保真這一點,很快在數碼產品領域脫穎而出。可以試想一下,在2024年的當下,還有哪個品類有保真的剛需?必然是藥品和醫療器械。當中國絕大部分消費者還習慣在醫院和藥店買藥時,京東自營的藥品和醫療器械業務由于缺乏宣傳力度,很多消費者根本不了解。這恰恰是京東健康的機會,也是其市值遠大于京東物流等業務的核心邏輯。
事實上,中國存在著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慢性病患者,他們大多需要長期服藥,甚至終身服藥。即使是在全額自費的情況下,京東不少慢性藥物價格也遠低于藥店和醫院報銷后的價格,更不用說輪椅這些醫療器械了。其價格與實體店相差之大,在中國這個電商滲透率極高的市場,這絕對屬于極少數沒有被電商改變的細分賽道。
這正是京東有可能破局的最大機會之一,在消費降級之下,消費者可以在數碼、家電乃至食品上選擇便宜貨。但在藥品上,顯然不會因為便宜而買單,因此京東在砍掉盈利遙遙無期的家醫業務后,如何去發力最核心的藥品等商品,打破消費者買藥的固有觀念才是關鍵點。而且由于藥物的特殊性,在配送方面對時效性的要求極高,這一點本就可以發揮出京東在物流上的優勢。
當然,藥品本身就是極為特殊的商品,有各種各樣的限制,但考慮到國家集采政策對大量藥品的砍價,如果京東能充分發揮出平臺的核心優勢,未來能否在自家平臺上,對慢性藥品來個小“集采”呢?畢竟中國藥廠之間的競爭也是極為內卷的,這與數碼產品、家電產品并無本質上的區別。
而且,在限制相對較小的醫療器材領域,比如電動輪椅機、爬樓機等設備上,京東在數碼產品上的打法完全可以復制。舉個例子,即使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也存在著大量樓齡超過幾十年的樓梯房,在傳統樓梯房加裝電梯困難重重的情況下,自動爬樓機等設備的出現完全是老年人的福音。目前一臺動輒七八千元的高價,恰恰是京東電商的機會,一旦這類創新醫療健康品類可以普及,其成本和價格都能下降極多。(財富中文網)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徐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