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九條”作為資本市場綱領性文件,對于資本市場統一認知、良性發展、理性預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前兩次“國九條”發布均對應著VC/PE行業走出低谷時期,市場參與者熱烈期盼這次“國九條”執行到位、執行準確,既不跑冒滴漏也不層層加碼,不要歪曲政策制定者的良苦用心與良好愿望。
4月12日,《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24〕10號)(有刪減版本)公開發布。同日,證監會、交易所也分別發布《關于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以及一系列制度規則的征求意見稿。
這是中國資本市場歷史上第三個“國九條”,前兩個分別是:2004年1月《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4〕3號)(國務院公報 2004年第9號);2013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3〕110號)(國務院公報 2014年第1號)
真可謂是“十年磨一劍”!從文件名稱也可以看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邏輯與內涵的變化。
“國九條”作為資本市場綱領性文件,對于資本市場統一認知、良性發展、理性預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而我們正在經歷中國VC/PE行業第五個周期。前兩次“國九條”發布均對應著VC/PE行業走出低谷時期,縱觀本次“國九條”以及證監會、交易所相關政策文件,我的總體感覺如下:
1.資本市場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體現政治性、人民性。金融機構要注重功能性,上市證券公司要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要破除“金融精英論”“唯金錢論”“西方看齊論”等錯誤思想。
2.監管從嚴是立體式的、復合式的、細顆粒的,從中樞到末梢,上市公司、中介機構、證監系統離職人員、擬上市申報企業、董監高及其配偶等都在嚴格監管范圍之內,“長牙帶刺”、有棱有角。
3.退市難是A股的一個頑疾,難在背后的利益博弈。只進不出的A股不是貔貅,不能招財進寶,只會帶來胃腫脹、腸梗阻。此次新政要求精準實現“應退盡退”,算是定下基調、立起Flag。
4.提高上市準入門檻,主板和創業板的盈利能力,提高科創板屬性認定要求。這將有助于提高A股整體盈利水平、上市公司科技含量,有助于提升A股的投資吸引力,但對于2019年后因科創板和注冊制改革而大量沖入一級市場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如鯁在喉。
5.市場在無序發展后總歸是要出清的,市場主體集體非理性無法自我糾偏時,就只有通過有形的政策之手來規范。不要說這違背了市場經濟規律,全世界都一樣,宏觀政策、產業政策都是家常便飯,國情不一樣,形態不一樣而已。
6.“國九條”里有一句話值得單獨拎出來:進一步暢通“募投管退”循環,發揮好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支持科技創新作用。一是提到了“募投管退”循環,這是VC/PE良性生態建設的基礎,二是認可了VC/PE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
7.有專家解讀時說,本次提高主板和創業板IPO盈利能力指標等系列舉措不會對市場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從最近已上市企業來看,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是符合新政要求的。我并不認同這樣的解讀——對市場有沒有影響我們不做爭論,可以邊走邊看,關鍵是它否認了新政的意義,特別是新政在引領發展方向、規范制度建設、引導市場預期、推動市場出清方面的重要作用,把新政看成了一種看似無關痛癢的“馬后炮”。
8.總的來說,從一系列政策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家是在想辦法把資本市場搞好的,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舉措,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如直面退市難題、上市亂象等。作為市場參與者,我們也熱烈地期盼,這些政策能夠執行到位、執行準確,既不跑冒滴漏也不層層加碼,不要歪曲政策制定者的良苦用心與良好愿望。(財富中文網)
作者張曙東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風險投資人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劉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