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2月27日,蘋果內部披露,將取消電動汽車項目,蘋果將近十年的造車項目也敵不過人工智能(AI)的熱潮。蘋果電動車項目的近2000名員工為取消項目的決定吃驚,其中許多人將轉崗到AI部門,專注生成式AI項目,另有數百名工程師和設計師可能申請其他團隊工作,蘋果可能裁員。消息傳出后,蘋果股價盤中轉漲,曾漲超1%。
蘋果終究還是取消了智能汽車項目,從理性的角度來說,這雖然是一次割肉,但考慮到智能汽車市場已經逐步邁入到寡頭時代,蘋果的這一選擇是意料之中,這也意味著iPhone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蘋果公司的最核心產品。
首先,蘋果造車據說已經有十年之久,但是外界依然對此還是極為模糊的,只能從蘋果高管的變動來推斷造車項目的進展,這雖然也是蘋果一貫的保密文化,但從側面也可以看到造車的不如人意,其實就是達不到庫克等管理層的期望值。
從外界對于蘋果智能車的推斷來看,這應該是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iCar,但十年試水下來,負責智能車項目的領導者一變再變,最終被放棄,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蘋果對于成品的要求極高,甚至某些方面堪稱奇葩,考慮到生成式AI的日益火爆,蘋果改弦更張也就很正常了。
當然,從蘋果主動放棄iCar這一點可以看出,科幻片中的完全自動駕駛要落地,幾乎還是鏡花水月,這對于現在還在嘗試L3甚至更高級別自動駕駛落地的企業來說,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一個警示,放在實驗場地測試智能汽車很容易,但要在實際路況中讓完全智能駕駛落地,恐怕還有很長的時間,悲觀的看,可能還需要15至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因此,在坊間就有這么一個說法,現在的所謂智能汽車,只不過是把冰箱、彩電、洗衣機等家電塞到了汽車里面,再加一塊大電池,本質上是做加法,而不是真正的智能汽車,這種說法當然片面,但也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現在智能汽車其實并不智能。
事實上,從智能家居的發展歷程就能看到,理想化的智能家居產品,現在還在實驗室里面,能投放到市場上銷售的,更多的是噱頭型的智能家居產品,而非革命性的產品,也就是當初iPhone對于手機行業的顛覆模樣,從這個意義上說,蘋果主動放棄,顯然是不愿意去做烈士,至少在庫克時代,蘋果還是穩扎穩打的風格,首先要保證毛利率第一。
蘋果最核心的護城河是產品生態,在可預見的十年之內,汽車是加法,但不是必選項,不過當庫克退休之后,蘋果現在的競爭者們,假如有一家真的將智能手機生態移植到了汽車上,那就是另外一碼事了,雖然從短期來看,放棄汽車業務屬于主動割肉的利好,但考慮到中國手機廠商對于汽車的虎視眈眈,從中長期來看,蘋果很有可能危險了。
比如,最直接的兩家競爭對手小米和華為,都已經將未來最核心的智能終端產品放在了汽車上,雖然現在還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但假以時日,以兩家公司上億的客戶數,其實是有機會完成iCar未完成的任務的,也就是手機、汽車形成完美的生態閉環,到時候恐怕蘋果只能退守美國本土市場了,這絕非危言聳聽。
至于生成式AI研發方面,考慮到蘋果一貫不追熱點的行事風格,假若真如媒體傳聞那樣將主要研發精力投放到AI領域,那就意味著這個賽道將會更加火爆,考慮到蘋果的軟硬件一體化能力,加上極為強大的鈔能力,完全可以通過并購等方式在AI領域進入第一梯隊,這對于蘋果的投資者來說也是好事,因此蘋果股價先跌后漲,已經說明了投資者用腳投票了。
總之,蘋果放棄造車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生成式AI將真正進入到巨頭競爭的時代,這對于中國的頭部互聯網公司來說,已經發出了極為明確的信號,除了選擇AI這條路之外,顯然也沒有更好的選項了,而蘋果放棄iCar之后,對于華為、小米未來打通手機和汽車的生態,給了機會,未來可期。(財富中文網)
作者楊波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資深財經媒體人,專注中概股研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杜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