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恒大等房企發生的資金鏈斷裂問題,所有的矛頭都是對著房企,對著企業經營者,而沒有反思銀行的行為。而從房地產市場放開以來的情況看,開發商能夠從“一無所有”到資產負債同步飛漲,有的則利用負債實施轉移資產,銀行難辭其咎,為何無人反思?
11月8日,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就防范化解房地產金融風險表示,行業發展長周期繁榮背景下,部分房地產企業長期“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經營,資產負債快速擴張,疊加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重大變化、疫情沖擊等,以恒大為代表的企業風險顯性化并向行業擴散。
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繁榮,繁榮的背后,到底有多少問題和風險,這些問題和風險,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哪些才是問題和風險形成的主要因素,特別是房地產企業的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除企業決策者的盲目、沖動和非理性之外,有沒有其他方面的因素,特別是金融因素,都是需要好好分析和反思的問題。
要知道,目前的房地產市場,與恒大一樣出現資金鏈斷裂現象的房企,不在少數,特別是一向被認為經營很穩健、很健康、現金流維護很好的萬科,竟然也傳出資金方面的問題,若不是有國資做背景,很難說萬科不會步入資金鏈斷裂房企行列。而碧桂園也是房企中一直運行比較穩健、比較從容的企業,也沒有能夠走過資金鏈斷裂的泥潭。
房企出現這樣的結果,是很多人早就預料到的。現在最希望的,就是不要形成系統性風險,不要引發行業的大變局。一家恒大,就把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債權人弄得筋疲力盡,讓購房者人心惶惶,也殃及池魚,讓其他房企深受其害。特別是萬科、碧桂園等穩健經營的企業,如果不是恒大暴雷導致購房者對市場信心大失,購房熱情大減,銷售一落千丈,也不會出現資金鏈斷裂或緊繃現象。
而房企、特別是大型房企普遍陷入資金鏈泥潭的主要原因,就是負債規模太大,資產負債率太高,需要周轉的資金量很大,只要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形成連鎖反應,出現資金鏈斷裂現象。一旦資金鏈斷裂,銷售就會更加困難,現金流更少,周轉更加困難,陷入惡性循環。隨之而來的,就是包括銀行在內的各種債權,都會被快速懸空。特別是銀行債權、各種債券等,就會連續出現逾期現象,加劇市場對企業風險的傳遞,并涉及到其他企業。按照潘功勝行長的描述,就是房企風險顯性化。
需要追問的是,房企與銀行的這種債權債務關系,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是房企的“騙錢”本領太強、向銀行拿錢的手段太多?還是銀行放款的條件太低、太想給房企貸款?到現在為止,對恒大等房企發生的資金鏈斷裂問題,所有的矛頭都是對著房企,對著企業經營者,而沒有反思銀行的行為。而從房地產市場放開以來的情況看,開發商能夠從“一無所有”到資產負債同步飛漲,有的則利用負債實施轉移資產,主要有兩大方面的原因。一是地方政府的政績沖動,讓房企能夠負債拿地、以地負債、再負債拿地、再以地負債,循環往復,空手套白狼,不斷推高地價、推高房價,而地方政府則不斷地從土地上獲取收益,用于大建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并大肆增加政府負債;二是銀行的瘋狂放貸,讓開發商個個成了“不差錢”的主,用起錢來完全失去底線,形成什么地都想拿、什么價格的地都敢拿、再多風險的地也敢拿的惡性狀態。因為,對開發商來說,錢是銀行的、供應商的、施工隊的、員工的,賺到的錢,他們拿大頭,出現風險了,由債權人承擔。
如果沒有銀行在貸款方面的過度寬松、過度容易,大多數房企可能都不會如此瘋狂地負債,不會有如此規模的負債,也不會給實體經濟發展帶來嚴重沖擊和影響。今天房企出現的問題,相當一部分原因就是銀行給予的過度信貸資金支持,讓膽小的人變成了膽大包天,敢去空手套白狼;讓原本就膽大的人,變成了沒有膽的人,沒有什么不敢做,如許家印。那么,銀行有過這方面的反思嗎?想過房企的問題與銀行也有密切關系嗎?想過銀行都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嗎?
近一段時間以來,一批銀行高管因為恒大暴雷、許家印被抓,也紛紛落馬。一定程度上,也承認了銀行在房企負債過程中是存在比較大的問題的。但是,除了將不法分子繩之以法外,金融機構的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切不要以為,房企出現的問題,只是幾個落馬的銀行高管就能背得動的,是整個行業都需要反思和反省的,是金融系統決策和執行兩個層面都失控的問題,否則,類似問題會繼續發生。(財富中文網)
作者譚浩俊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財經評論員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劉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