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手機目前已經在歐洲、南美、東南亞等市場取得了不錯的份額,但是在北美卻處于舉步維艱的情況。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在北美,眾多中國品牌手機在用戶忠誠度與品牌影響力層面,與蘋果、三星等巨頭依然存在巨大差距。在海外消費者心中仍與蘋果、三星等國際頭部品牌存在一定差距。
前不久,飛書深諾聯發布的《全球智能手機品牌與用戶調研報告》中披露,中國品牌手機已在全球市場拿下近40%的市場份額。2021年全球手機銷量排行榜,中國有六家企業躋身前十:小米、vivo、OPPO、realme、華為,以及傳音。其中小米進入前三甲,僅次于三星和蘋果。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調查中發現,使用中國手機的消費者占到了42%,但其中有58%的消費者購買的是低價位的產品。這一比例遠高于海外手機品牌的30%。相反,購買海外品牌高價機的用戶比例高達33%,而傾向于中國品牌的消費者只有6%。
這意味著,中國品牌手機雖然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在用戶忠誠度、品牌影響力等層面,依然無法撼動蘋果、三星這樣的巨頭。
在北美,中國品牌手機的發展則更為艱難。
MOTO在北美:淪為低端品牌
2014年,聯想用了29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不過現在,MOTO這個品牌在北美國已經淪為低端品牌。當年聯想是希望復制Thinkpad的成功案例,用MOTO品牌撬開高端市場,用Lenovo品牌搶占低端市場,這個設想并沒有成功。
先說產品,聯想2022年在北美市場只推出了MOTO g power 這一款手機。在加拿大,MOTO官網標價279加幣,Best Buy線下渠道的售價是319加幣,約合1700元人民幣左右。配置上,手機采用的是聯發科Helio G37處理器和4GB RAM內存。
同類價格的中國品牌手機如小米、一加則配置了6GB甚至8GB的RAM內存。此外,MOTO采用的Helio G37還是聯發科在2020年1月發布的一款基于12納米工藝制造的芯片。
新推出的中低端機型采用過去高端芯片的做法在手機領域并不罕見,但罕見的是,MOTO不僅在新品中用了兩年前的芯片,而且這個芯片在當時就是中低端產品。更讓我匪夷所思的是,MOTO這款2022年的新品手機采用了4GB RAM內存,要知道,華為、小米在2016年時的主流產品上就采用了4GB RAM內存。
MOTO g power 這款手機在美國和中國也有推出,與加拿大不同的是,這款手機在中國電商平臺的售價為999元人民幣,在美國官網的售價是149美元。(約合980元人民幣)
同一款手機,在加拿大市場的售價比美國和中國市場高出60%以上,這只能說明聯想對加拿大市場并不重視。
除了MOTO g power外,聯想旗下MOTO目前的在售機型中,售價最高的是699加幣的edge,約合3700元人民幣。這款手機采用了Snapdragon 778G的CPU、8GB RAM內存和128GB的存儲空間,作為對比,三星、Google、一加等品牌同等價格的手機配置了同等Snapdragon 888性能的CPU。
另外可以作為對比的是,MOTO edge在中國電商平臺京東的售價為1999元人民幣,配置是Snapdragon 888的CPU、12GB的RAM內存和256GB的存儲空間。而MOTO g這款機型在中國的售價為999元人民幣,并且配置了8GB的RAM內存。
可以說,與中國市場的售價相比,MOTO在加拿大的同款機型溢價要高出70%以上,而且配置更低。
在美國,MOTO的平均售價是美國最低的手機品牌之一,另外MOTO與運營商的關系很好,無論是大型運營商還是中小運營商,都有MOTO的手機出售。這也令他們的銷售量相當不錯。
以T-Mobile為例,用戶只要在運營商那里簽訂24個月的在網合約,即使不需要承諾每月的通訊費用就可以免費獲得MOTO g power這款手機。高通脹環境下,這樣的合約對工薪階層很有吸引力。T-Mobile的工作人員告訴我,MOTO g power是一款很受歡迎的機型,也是MOTO品牌中銷量最大的機型。
調研數據也顯示,聯想手機在2022年第一季度市場占有率同比增長127%,是因為G系列手機的高性價比。
在中國手機品牌中,MOTO是與北美運營商關系最為緊密的廠商,但是在產品上,除了價格便宜外,我并沒有看到更多亮點。
一加手機在北美:曲高和寡
如果說聯想可以通過收購MOTO品牌在北美獲得不錯的市場份額,那么一加則需要“白手起家”。這也讓他們必須比聯想更為認真的對待北美市場。
一加不僅在紐約設立了分公司用于服務當地客戶,更是在北美的社交網絡上通過各種活動吸引人們的關注。在加拿大,Bell、Rogers這些主流通訊商的銷售渠道中,可以預定到一加的合約機。在美國,T-Mobile、AT&T、Verizon這三大運營商那里也可以購買到一加手機的合約機現貨。
除此以外,一加還是目前唯一針對北美用戶單獨搭建網站的中國手機品牌。
如果你用北美IP打開小米或者VIVO這些中國手機品牌的網站,會自動跳轉到英文界面的全球站頁面,在這些頁面中,你只能看到他們最新的產品動態。而一加則提供了產品購買途徑、客服支持等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美的手機品牌中,一加客服的服務時間也是最長的。比如索尼手機電話客服的服務時間是早9點至晚6點,三星手機電話客服的服務時間是早9點至晚9點,而一加手機電話客服的時間是早4點至晚10點。
一位多倫多一加手機的經銷商告訴我,目前北美一加手機的主要購買人群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中老年人,這部分人群的特點是遇到手機故障,他們很難從網上獲得幫助,而電話客服成了他們解決手機問題的主要途徑。因此,很多高齡華人群體中,一加手機有著很好的口碑。
除此以外,一加手機還針對北美市場推出了Affiliate Program和Referral Program兩項計劃。這位經銷商對我說,通過Affiliate Program活動,如果你將一加的官網推薦給客戶,這位客戶在一加官網上下訂單購物,推薦人可以獲得2%-10%的現金獎勵。Referral Program則是針對熟人的獎勵機制,如果你推薦朋友去一加官網并完成注冊,就可以獲得15元的抵扣券,如果推薦的朋友在一加官網下單購物,則可以獲得35加元的抵扣券。
這位經銷商告訴我,Referral Program為一加手機在北美拓展新用戶帶來很大幫助。很多華人用戶比較節約,很多人都是推薦親朋好友去一加官網注冊,領取購物券后再購買耳機、充電器等單價較低的配件。
此外,一加是目前還是唯一采用Android原生系統的中國品牌手機中。極簡的系統也令他們在極客圈擁有非常高的口碑。今年9月,一加在紐約的發布會更是采用了售賣門票入場的方式,那段時間,一加發布會的門票可以用“洛陽紙貴”來形容。
價格方面,一加10Pro在加拿大官網的售價為1249加幣,約合6500元人民幣,在中國官網的售價為5299元,不過在京東等電商平臺的售價為4559元人民幣。從單獨手機的售價來看,一加在北美市場的銷售價格比國內高出了30%。
經銷商反饋,原價購買手機的用戶并不多,從他這里的銷售數據看,這些用戶一周只有10臺左右的銷量,絕大多數用戶會從運營商那里購買一加手機。經銷商的這一說法也得到一加方面的證實。一加北美的工作人員告訴我,85%的用戶是通過運營商來購買智能手機。
我在加拿大運營商Bell那里了解到,一加10Pro手機如果通過合約購買,售價為899加幣,約合4700元人民幣。這個價格與中國電商平臺的銷售價格幾乎相當。
除了10Pro外,一加在北美市場還有9Pro、7T、Nord N20等手機銷售。北美官網顯示共有11款手機銷售,不過在運營商那里,一加手機只有3、4款正在進行銷售。
我從經銷商那里了解到,Nord N20是一加針對北美市場推出的機型。與主打高端的一加10Pro相比,售價只有379加幣的Nord N20更受市場歡迎。這也是目前一加在北美市場走量的主要機型。另外,雖然一加也在北美市場推出了無線耳機、智能手表等產品,但是最受歡迎的還是手機。
一加北美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從OnePlus6開始,一加就在北美市場展開業務,經過5-6年的發展,目前他們在北美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社群,并且在設計新產品時,會考慮很多社群用戶對產品的建議。
比較有趣的是,我在走訪中發現,Shaw、Koodo、Virgin、Freedom Mobile這些中小運營商那里并沒有一加手機在銷售。在Bestbuy、沃爾瑪這些線下實體店,我也沒有看到一加手機的銷售渠道。
Bestbuy的網上商城倒是有一加手機在進行銷售,不過是第三方賣家在賣,價格也比官網更貴。
在我看來,一加在北美做了大量工作用來拓展銷售渠道,并且花費了相當多的精力用來維護品牌在用戶中的口碑。這些都是一加手機出海的得分項,也是其它手機品牌拓展北美市場可以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不過,從我在走訪中得到的反饋來看,一加手機在北美還面臨難題,比如他們的產品并沒有真正走入北美的主流市場。另外,在銷售渠道方面,中小型運營商的很多線下渠道都沒有一加手機的現貨,大型運營商那里雖然有現貨,但是銷售品類卻不豐富。
小米:正放棄北美市場?已一年未投放新品
在小米的全球化戰略中,北美市場正在變得越來越不重要。
今年6月,小米在中國發布了最新型號的小米12S Ultra手機、小米Pro筆記本和小米手環7Pro等一系列新品,引發廣泛關注。
不過,在大洋彼岸的北美市場,Bestbuy、Costco等主流渠道已經再也見不到小米產品的身影,只有在沃爾瑪電商平臺,還有2021年發布的紅米Note10Pro,以及2020年發布的小米POCO X3兩款手機有少量現貨。
其中,配置略高的小米POCO X3售價為399美元。作為對比,搭載A15芯片的iPhone SE售價為419美元。我不知道有多少用戶會用399美元的價格來購買一款已經上市超過兩年的手機。
2020年,小米曾高調宣布進入北美市場的消息,但是兩年以后,北美市場上卻難以見到小米產品。除了美國市場外,2020年曾在加拿大多倫多開設的小米實體店也已經關閉。
這是否意味著小米在北美的試水以失敗告終?還是另有隱情?帶著這些問題,我走訪了位于加拿大的小米北美總代理處,他們負責人介紹了小米在北美市場在經歷了短暫的輝煌后,現在是如何艱難前行的。
在加拿大萬錦市W Rd的一家庫房中,小米北美總代理講述了小米在北美市場的發展歷程。
對方負責人透露,小米進入北美市場并沒有采用國內的直銷形式,而是采用了與印度市場類似的代理商模式。他們就是小米在北美市場的總代理商,包括沃爾瑪電商平臺銷售的小米手機都是他們供貨并提供售后服務。
此前,曾有傳言稱小米在加拿大多倫多開設了體驗店。這位代理商負責人表示,當時的體驗店并不是小米直接開設,而是他們為了展示小米的產品,以代理商的身份開設。不過該店從去年年底開始就已經關閉。
這位負責人告訴我,最輝煌的時候,小米在北美市場的產品更新速度幾乎與國內一致,并且受到華人用戶的歡迎,但是在華為禁售后,小米也由于多種原因遭到與華為同等的待遇。因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小米手機就沒有在北美市場更新過產品。目前沃爾瑪、亞馬遜等平臺上銷售的小米手機只是總代剩余的少量存貨而已。
盡管手機產品遭到封殺,不過,小米并未放棄北美市場的拓展。對方說,小米的滑板車、移動電源、攝像頭、數據線、手環等產品仍在向北美供貨。目前這些產品的主流銷售渠道是線上。
我在小米北美的總代理處了解到,這里直接以小米品牌銷售的,只有滑板車、車載記錄儀、攝像頭和機頂盒這四款產品。而熱銷的電飯煲、凈水器、耳機等產品,則是小米生態鏈的品牌。
這或許說明,小米正在借助海外渠道的影響力,幫助他們生態鏈的品牌出海。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滑板車需要預訂并且等待數月時間,車載記錄儀和攝像頭也只有少量現貨。反而是小米生態鏈的產品供貨充足。
在價格方面,小米生態鏈的凈水機、電飯煲售價與國內天貓、京東平臺的差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反而是小米產品與國內售價出現較大差異。
以小米滑板車為例,國內京東平臺的售價是2199元人民幣,而在北美代理商的售價為799加幣(約4300元人民幣)。小米盒子4S在國內官網的售價為279元人民幣,北美代理商售價為150加幣(約800元人民幣)。
對方還透露,一年前華為退出北美時,小米還曾經計劃重點布局這一市場,不僅在手機、機頂盒等產品上針對北美地區用戶進行優化,更是為北美代理商大量贈送了官方傳記《一往無前》,希望以此來拓展北美粉絲群。不過,隨后遭遇手機禁售后,后續的一系列布局也已經成為泡影。
在我看來,手機禁售后小米目前基本放棄北美市場的舉措并不明智。在我身邊,很多人都對小米的產品充滿好奇,危機也是機遇。小米完全可以通過大量供貨,用手環、路由器、耳機這些產品在北美市場建立前期口碑。
小米創業初期,推出手機前,就是通過MIUI系統在安卓手機用戶群體中建起了口碑,才為后來手機的成功奠定基礎。拓展北美市場,小米應該重拾創業心態。(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