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個月后,LPR再次啟動降息,且5年期LPR再次大幅調降15個基點。其主要原因是,當前經濟雖延續恢復發展態勢,但仍有小幅波動,私人部門難以接力政府部門實現發力,經濟難以實現內生性復蘇(即企業貸款投資與居民貸款消費)。倘若,后續經濟發展中出現超預期的黑天鵝、灰犀牛事件,使經濟出現新的下行壓力,或市場主體,中小企業發展的預期與信心依舊較弱,經濟內生性復蘇動能不足,貨幣政策仍有空間,總量工具依舊在政策工具箱之中,結構性政策也將持續發力。
8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2022年8月22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65%,5年期以上LPR為4.3%。以上LPR在下一次發布LPR之前有效。1年期LPR較上月下降5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較上月下降15個基點。
此次LPR調降主要靠前期政策降息驅動(8月15日,央行MLF操作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的中標利率均下降10個基點)。LPR是由具有代表性的報價行,根據本行對最優質客戶的貸款利率,以MLF利率加點的方式報價,即“LPR=MLF利率(政策利率)+商業銀行加點”,各金融機構應主要參考LPR進行貸款定價。LPR報價行報價時將綜合考慮自身資金成本、風險溢價和市場供求等因素。LPR會及時充分反映市場利率變化。
自2021年12月新一輪降息周期開啟至今,LPR共下調4次。2021年12月,1年期LPR下調5個基點為3.8%,5年期LPR為4.65%維持不變;2022年1月,1年期LPR為3.7%,5年期LPR為4.6%,分別再次下調10個基點與5個基點。2022年2月、3月、4月LPR保持不變;2022年5月,1年期LPR為3.7%維持不變,5年期LPR下調15個基點為4.45%。2022年6月、7月LPR保持不變;2022年8月,1年期LPR為3.65%,5年期LPR為4.3%,分別再次下調5個基點與15個基點。
時隔3個月后,LPR再次啟動降息,且5年期LPR再次大幅調降15個基點。其主要原因是,當前經濟雖延續恢復發展態勢,但仍有小幅波動,私人部門難以接力政府部門實現發力,經濟難以實現內生性復蘇(即企業貸款投資與居民貸款消費)。
從具體數據來看,7月新增社融7561億元,創2017年以來同期新低,其中代表市場自主融資意愿的相關科目,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額擴大至2488億元,企業中長貸由同比多增轉為少增1478億元,呈現出總量與結構雙弱態勢。
從經濟先行指標PMI數據來看,7月PMI錄得49.0%,再次降至收縮區間(3月49.5%、4月47.4%、5月49.6%、6月50.2%、7月49.0%),體現出我國經濟景氣水平有所回落,恢復基礎仍需穩固。
此外,從大、中、小型企業PMI來看,其中大、中型企業再次降至收縮區間,而小型企業長期處于收縮區間。7月,大型企業PMI為49.8%,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中型企業PMI為48.5%,比上月下降2.8個百分點;小型企業PMI為47.9%,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今年以來持續處于收縮區間。中,小型企業相比大型企業的生產經營壓力更大,發展預期持續較弱,這是近兩年多疫情多輪沖擊所造成的“后遺癥”,經濟實現內生性復蘇的“痛點”問題。
筆者認為,經濟實現內生性復蘇的“鑰匙”是市場主體的發展信心,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信心。私人部門中居民消費是隨著收入預期改變的,只有居民收入預期向好,居民才會增加消費。收入預期向好則需要企業實現投資發展,尤其是貢獻80%以上城鎮就業的中小企業實現投資發展,而企業實現投資發展的前提是具備發展的信心。所以,私人部門發力的大前提是市場主體具備發展的信心,信心越大,發力越大,反之則反。
此外,因從寬貨幣(增加基礎貨幣)到寬信用(實體使用貨幣),中間也隔著一層關鍵的“寬信心”。當前因私人部門信心不足,實體經濟實現寬信用依舊存在著較大障礙。
2022年7月29日,政治局會議在宏觀政策部分明確要求,“宏觀政策要在擴大需求上積極作為。財政貨幣政策要有效彌補社會需求不足”;貨幣政策方面要求,“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用好政策性銀行新增信貸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基金”。
2022年8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有針對性加大財政、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進一步鞏固經濟恢復基礎,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筆者認為,此次LPR降息,體現出貨幣政策在兼顧短期和長期、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前提下,堅定“以我為主”積極作為,助力私人部門“寬信心”,從而實現寬信用。此外,后續貨幣政策仍將保持戰略定力,維持邊際寬松立場,不會急于轉彎。
倘若,后續經濟發展中出現超預期的黑天鵝、灰犀牛事件,使經濟出現新的下行壓力,或市場主體,中小企業發展的預期與信心依舊較弱,經濟內生性復蘇動能不足,貨幣政策仍有空間,總量工具依舊在政策工具箱之中,結構性政策也將持續發力。(財富中文網)
作者張奧平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經濟學家,增量研究院院長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劉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