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1995年首次發布世界500強排行榜,到現在已有28年,上榜中國企業由最初的3家變成今年的145家,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作為對比,美國今年共計124家公司上榜,比上一年增加2家。兩國加在一起,達269家。今年榜單的一大亮點,是中國企業的營收總和超過美國企業。上榜中國企業的營收占500家企業總營收的31%,而美國企業占總營收的30%,中國首次超過美國。
中國企業與世界一流的差距及發展路徑
——基于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的中美企業比較
8月3日,《財富》全球同步發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依據這份榜單的各項數據,人們可以深入了解全球最大企業的最新發展趨勢,了解中國和世界大公司的競爭趨勢、優劣勢和潛在差距。
《財富》1995年首次發布世界500強排行榜,到現在已有28年,上榜中國企業由最初的3家變成今年的145家,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作為對比,美國今年共計124家公司上榜,比上一年增加2家。兩國加在一起,達269家。今年榜單的一大亮點,是中國企業的營收總和超過美國企業。上榜中國企業的營收占500家企業總營收的31%,而美國企業占總營收的30%,中國首次超過美國。
然而,今年中國大陸(含香港)公司數量增長下滑,相比去年增長11家,今年只增加了1家。從近十年的情況看,每年上榜企業的總數增加五六家以上才算正常。只增加1家,表明上榜中國企業的總數新增已經到達頂峰,不會出現太大幅度的變化。穩居榜首雖然毫無疑問,然而量的增長潛力也是有限的。
在這個時候,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陶醉于目前企業數量的世界第一。
今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指導意見》,把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作為一個階段的行動綱領提出來,并且把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聯系起來。
從發展質量上看,不少中企離世界一流企業的差距不小,尤其以利潤指標為考察依據,差距更是明顯。分析《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可以了解中國大公司與世界一流企業的差距分別在什么地方,有利于明確未來目標與發展路徑。
以美國作為參照,我們可以從四個維度來看差距。
第一個維度,上榜中美企業的對比,差距主要在利潤。中國大陸上榜企業平均銷售收益率為5.1%,總資產收益率為1.15%,凈資產收益率則為9.5%。三個指標都落后于《財富》世界500強平均水平。與美國公司相比,上榜124家美國公司的三個指標分別為11%、3.21%和21.9%,經營狀況明顯優于上榜中國企業。我們從利潤這一最重要指標比較,中國公司盈利能力與世界500強公司平均水平的差距拉大。中國145家公司上榜公司平均利潤約41億美元,雖然與自身相比有所提升,然而世界500強平均利潤同期上升至62億美元。與上榜美國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利潤差距更加明顯。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上的美國124家企業平均利潤高達100.5億美元,幾乎接近中國上榜企業的2.5倍。中國上榜企業利潤及其增速遠低于美國和世界平均水平。
如果說速度和規模的增長可以量化,而質量的增長難以量化。這幾年,高質量發展的導向鮮明樹立。國務院國資委發揮經營業績考核指揮棒作用,構建起以“兩利四率”為主的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兩利”就是利潤總額、凈利潤。“四率”就是營業收入利潤率、資產負債率、研發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這四個指標,非常清楚,利潤是高質量發展的一個主要導向。引導企業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從過去側重追求規模速度轉到聚焦提升發展質量上來,努力實現高質量的穩增長。
第二個維度,實體經濟的差距。上榜中企利潤率排前十的公司,除了騰訊、臺積公司和華為外,全部是商業銀行。今年進入榜單的中國銀行共有10家,這10家銀行利潤占全部上榜中國大陸企業利潤總額的41.7%,上榜銀行利潤占比仍然很高。如果不計算銀行所得利潤,2021年中國大陸上榜的非銀行企業126家平均利潤只有26億美元。作為對比,117家美國非銀行企業平均利潤近92億美元,相比去年差距增大,超過中國大陸非銀行企業的3.5倍。
第三個維度,國企和民企盈利能力的差距。今年有86家國企上榜,平均營業收入923億美元,營業利潤39.5億美元,總資產4,153億美元,凈資產508億美元。與此同時,上榜的50家民企這四個數字分別為614億美元、44.2億美元、2,608億美元和349億美元。根據這些數據,可以計算出上榜民企的銷售收益率是7.2%,總資產收益率是1.7%,凈資產收益率是12.7%。上榜國企的三個指標則分別為4.3%、0.95%和7.8%。顯然,上榜民企的經營狀況優于國企,盈利能力強于國企。當然,我們應當看到,中國的國有企業承擔著社會責任,非市場因素使得國有企業付出重大代價。而民企中大企業盈利能力強也不代表整個民企盈利能力,民企中兩極分化嚴重,出現冰火兩重天現象。國企中盈利能力強的也不在少數。譬如中海油從建立起按照全球一流企業的標準和市場化國際化的方向不斷改革,從而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全球競爭力。2022年中海油進入世界500強排行榜第65位,當年利潤92億美元,其銷售收益率達到7.2%,總資產收益率達到4.3%,凈資產收益率達到9.2%。中海油的經營狀況優于不少國企和民企,與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等世界著名石油公司的經營水平接近或持平。
第四個維度,中美上榜公司的行業結構差異。通過中美行業結構對比可以發現:中國有19家金屬制品上榜企業,平均利潤只有11億美元;美國在該分類下僅有紐柯一家鋼鐵企業,其利潤達到70億美元。中國有12家建筑工程公司和6家煤炭開采公司,美國在這些類別下均無上榜公司。同時,榜單上的房地產企業均來自中國。但是今年中國房地產企業一共只有5家,比上年少了3家。相比去年,這些房地產公司平均營業收入有所上升,達到678.8億美元。但是平均利潤下降,減少到28.7億美元。
從這四個維度比較,我們可以得出更加清晰的認識,容易建立起一個比較的坐標系。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加入世貿組織20多年來,隨著中國經濟融入全球,中國企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成長空間。中國企業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企業群體。企業的成長壯大,使得中國在短短一代人的時間里崛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見證了中國企業的這一成長歷程。但是通過中國與美國進入世界500強榜單的企業比較,可以看出中企與世界一流企業比較,科技水平低,發展質量低,盈利能力弱,實體經濟盈利能力弱,競爭力不強,產業結構陳舊。
分析今年上榜世界500強的中國公司,還可以發現一個鮮明特點:中國的大公司仍然處在擴張階段,“重組”是成為世界500強企業與名次上升的強大動力。
去年中國中化和中國化工分列為151名、161名。2021年5月,兩家企業合并,組建為新的中國中化控股,企業規模實力提升明顯,位列2022年榜單的31名,躍升一百多位。
近年來,中國寶武在鋼鐵行業開展了系列并購重組,先后重組了武鋼、馬鋼、八鋼、韶鋼、重鋼、鄂鋼、太鋼等企業,形成了“鋼鐵航母編隊”。2022年,中國寶武位列44位,較上年提高28位。
2022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共有39家地方國企入圍。山東高速,它由兩家省屬企業合并而成。蜀道投資由四川省交通投資集團、四川省鐵路產業投資集團重組而成。中泰集團前身為新疆燒堿廠,2020年,新疆糧油集團整體劃歸中泰集團。
這告訴我們一個趨向,在今后一些年,在世界500強中,央企的總數增長基本上是靜止狀態,主要靠地方國企和民企,而國企主要是省級國企。隨著大范圍的重組,各省國有企業按主業集中到一個頭部企業,按行業分別集中到一個企業去。在今后三年內,這種勢頭將繼續增長。
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實現路徑
總體看,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的中國企業數量增加、規模擴大。我們通過美國企業發展情況看到,全球產業鏈正在重組,全球企業競爭規則也將重構。未來的中國大公司必然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疫情反復,全球經濟陷入低迷,在不確定性的時代,企業經營面臨著各種沖擊和諸多挑戰。如何逆勢而上、破局制勝,是當前很多企業亟待破解、攸關存亡的重要命題。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全球企業發展新趨勢,看到我們的企業與美國等全球企業的差距,從而積極應對新的競爭和新的挑戰。
打造世界一流企業,要加快結構調整,建立現代化的經濟體系。不少上榜中國企業處于工業化城市化時期傳統產業。房地產行業、建筑材料、金屬制品、礦業、工程建設等行業迅速崛起。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基本完成,這些行業所屬企業經營業績下滑。房地產企業以及上述在工業化和城市化中崛起的企業發展空間受到擠壓。因為制造業是工業中最為核心的產業,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工業能力。在基礎產業中,“中國制造”急需升級。比如,工程機械領域,美國上榜3家,雖然中國徐州重工、三一集團、中聯重科的工程機械產品越來越好,市場也越來越大,但是相比起美國的CAT(工程機械)、帕卡(重載卡車)和迪爾(農業機械),國內三家仍然沒有進入500強。
打造世界一流企業,要發展消費產業,提高中國消費貢獻。世界五百強企業中,美國消費類企業有19家。而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光顧的商超、飲料、食品、文娛、個人護理、服裝等常見的消費品公司中,沒有中國品牌的身影。工業革命之后的現代經濟體,沒辦法離開消費。美國以科技為代表的高級制造業的確很強,但這并不是美國經濟最大的支柱,實際上,美國GDP的70%都是靠居民消費撐起來的。也就是說,三億美國民眾的消費規模約等于整個中國的GDP,而中國消費對GDP的貢獻,只有34%。
打造世界一流企業,要專注核心技術與創新能力,掌握自主核心技術。核心技術仍然是最重要的。高科技產業已經成為了中美競爭的“主戰場”。以半導體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無疑已經成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頭部的高科技制造業企業中,有一半都是臺資,半導體行業更是只有臺積電一棵獨苗。而美國,已經到了產業發展的最后階段:淘汰了基礎產業,制造業完全滲透進入了國際市場,高科技產業成為了主要產業。延續去年對ICT公司(信息和通信技術產業企業)的關注,在這個全球競爭最為激烈的高新技術產業領域中,美國有19家上榜企業,平均營業收入1,262億美元,平均利潤達到237億美元。中國有12家ICT企業上榜,平均營業收入787億美元,利潤77億美元。該類別下美國公司平均利潤是中國的三倍;考慮到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掌握著產業的核心零部件以及關鍵技術,并且對中國企業的監管持續加強,中國ICT企業需要持續努力以減小與美國西方國家企業的差距。當中國企業鞏固了世界500強的領先地位之時,特別需要看到我國企業的弱點,從而轉換思路,更加關注打造“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而不是片面追求企業的規模。要支持引導行業領軍企業和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專精特新企業深化改革、強化創新,加大培育力度。
打造世界一流企業,要抓住國計民生行業,快速做大。強大的基礎產業可以保證一個國家不至于陷入空心化,但也意味著整個國家仍然處于粗獷低科技生產的階段。我們注意,世界四大糧商“ABCD”中,前三家都是美國企業。全球一半以上的糧食交易都掌握在美國人手中。除了規模,“四大糧商”還掌握了從上游育種到下游經銷的渠道,可以說是完全控制了全球的糧食市場,還掌握著糧食的定價權——如果中國沒有“耕地紅線”和戰略糧食儲備,那之后的日子不可想象。雖然中國的糧食安全有充分的保障,但我們在糧食安全上依舊必須謹慎小心,希望能有一家中國企業進入“四大糧商”的圈子之中。
打造世界一流企業,要強化盈利能力,增強競爭力。世界一流企業必須是全球市場的領導者,各項經濟指標都要領先。世界一流企業不僅體現在資產、營業收入等規模指標上,而且要體現在效益、潛力等發展質量方面的指標上。我們要看到,由于不少國企是通過主管部門主導合并或重組,而不是在市場競爭中做強、做大,因而這些企業規模雖然越來越大,但是盈利能力以及與盈利水平密切相關的銷售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三個指標并沒有同步提升。上榜的中國國有企業數量大,占所有上榜中國企業數量60%以上。上榜國有企業經營業績不佳,必然會拉大中國企業與美國等發達國家企業經營業績的差距。
打造世界一流企業,要堅持深化改革,全面激發企業活力動力。在排名位次的變化上,今年上升最快的是鞍鋼集團,躍升183位,位列第217位。鞍鋼集團是國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的典型。他們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和有效運用,以“三類清單”為抓手 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推動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全面激發企業活力動力,改革紅利加速釋放。2021年營業收入、經營利潤分別首次突破3000億元、300億元關口;2022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3.29%,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應當繼續以改革促發展,大力推動市場化改革,著力打造精干高效的組織架構,全面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推動三項制度改革走深走實,通過混合所有制方式進一步完善體制和機制建設,通過持續深化改革,改出新活力、改出高效率、改出好機制,讓一批企業浴火重生,一批企業加速成長。
打造世界一流企業,要深入開展國際化經營,開拓全球市場。只有面向全球市場的企業才可能成為世界一流企業。企業開拓全球市場,可以擴大規模、分散風險、降低成本、促進增長。國際化經營是中國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世界一流企業是國際化水平高、競爭能力強的企業。在經濟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暗流涌動的背景下,各國走向開放、走向合作的大趨勢沒有改變。各國經濟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以誠相待、普惠共享是根本大計。 要支持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面向全球的資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將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轉化為國際競爭優勢。
打造世界一流企業,要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推進企業“合規發展”。在全球化時代企業只有融入全球經濟,對標世界一流企業,才能形成企業自身的全球競爭力。世界一流企業不僅規模大,擁有先進的技術、產品等硬實力,而且具有合規管理等軟實力。當前全球產業鏈正在重構,中國企業應該積極參與融入。我們應該像當年加入世貿組織那樣,承認并尊重國際通行的經貿規則,造成上榜中國企業盈利能力不強的原因,一是缺乏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二是缺乏企業軟實力,尤其是合規競爭力。一些企業在做大過程中由于違規擴張導致被處罰。例如2018年跌出《財富》世界500強的萬達、海航、安邦、華信等四家企業以及近年被監管處罰的阿里巴巴等企業。如果說,過去中國企業強化合規主要是應對國際合規監管。那么,現在中國企業強化合規管理不僅為了遵循國際通行的合規監管要求,而且也為了遵循中國政府的合規監管要求。我們應該遏制企業的“違規擴張”,推進企業“合規發展”。
打造世界一流企業,要管理創新上領先,實現治理現代。公司治理結構能夠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沒有優秀公司治理結構,也許今年上去了,過幾年就下來了,甚至要倒閉。為什么國企改革中包括混合所有制,是因為這是國有企業要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一個條件,因為我們要逐漸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混改僅僅是股權上的混合是不夠的,關鍵是混改以后有沒有形成一個真正的優秀公司治理結構?混改關鍵不在于股權的混,而在于后面有一個優秀的公司治理結構,才能夠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這方面世界一流企業有很多好的做法。美國杜邦公司在家族式的管理下度過危機把單人決策改為集團式經營的公司。全球都引以為榜樣的“精益生產方式”,就是麻省理工的教授總結豐田的管理經驗提出的。
打造世界一流企業,要有世界知名品牌。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特別是在當前國際競爭局勢日趨復雜、機遇與挑戰交織并存的特殊時期,打造品牌卓著的世界一流企業,需要密切關注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最新動向,以品牌卓著統領世界一流企業建設,即夯實國內市場作為決定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地位,盡快掃除融入全球治理體系的重要障礙,力爭在提升國際話語權、打造全球產業鏈主導力上取得重大突破。工業革命以來的品牌大概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產品品牌,以產品溢價為主;第二類是平臺品牌,以移動互聯網的流量溢價為主;第三類是生態品牌,以體驗溢價為主。企業應在品牌上具有馳名效應,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影響力的品牌,為全球廣大用戶提供有質量的服務。
麥肯錫在《完善系統對標,推動管理轉型,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世界一流企業有三個特征:一是要大,在體量上要有足夠規模,在行業甚至在全球范圍內有顯著影響;二是要強,在行業內通過不俗業績來保持領先地位;三是要基業長青,企業要有在市場風云變幻中屹立不倒的長期性,并在發展中積累長盛不衰的國際聲望。也就是說,世界一流企業都具有做大做強做久的共同特征。世界一流企業是具有國際競爭力、處于行業領先、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標志性企業。
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必須在技術、管理、品牌、市場等方面具有全球領先地位,能夠憑借這些優勢對全球發展施加深刻影響。中國企業應該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尊重和遵守國際通行規則,向世界一流的全球型公司學習,與它們合作,同它們競爭,在學習、合作、競爭中,形成數量與質量皆過硬、硬實力和軟實力皆強大的世界一流企業。(財富中文網)
作者李錦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國企改革學者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K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