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市場傳出小米公司在意大利被處以320萬歐元(約2176萬元人民幣)罰款的消息,做出這一處罰是意大利競爭管理局。該機構表示,當產品(還在保修范圍內)出現劃痕或其他輕微缺陷時,小米科技意大利有限公司拒絕進行維修,損害了消費者的權利。7月17日,小米對此進行了回應。小米要超越三星成為世界第一,這是雷軍給小米定下的目標,對于小米來說,在完成這個目標的道路上,如何應對海外市場的各種無厘頭罰單,將是接下來的當務之急。
小米要超越三星成為世界第一,這是雷軍給小米定下的目標,對于目前全球第三的小米來說,在完成這個目標的道路上,如何應對海外市場的各種無厘頭罰單,將是接下來的當務之急。
今年上半年,小米光是在印度市場就遭到了兩個挫折,年初公司卷入逃稅糾紛,被印度財政部追繳近6億元稅款,5月份又被印度當局扣押了近50億元的資產,這兩個大棒打下來,小米在印度市場的前景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如果說小米寄有厚望的印度市場的馬前卒,那么歐盟市場近期的遭遇,就是“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小米在意大利被處以兩千萬元的罰單,罰款理由是那些有劃痕的小米手機產品,小米在當地的售后部門不給消費者售后服務,這個理由絕對很符合歐盟市場一貫的“想罰就罰”的罰款邏輯。
對于意大利的這個規定是不是合適,筆者不是當地的消費者,無法進行評論,但是為何只有小米接到罰單,其他在意大利市場的手機品牌是如何處理這個售后問題的,還是應該等事件有進一步的進展,再下結論比較好。
好在今天港股恒生指數的反彈,拉動了小米股價的大幅反彈,小米股價全天大漲近6%,顯然沒有受到這則意大利無厘頭罰單的影響,說明投資者是理性的。
只是,在歐盟和印度接連收到罰單,對于小米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小米在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的營收幾乎是五五開了,在這種情況下,小米在海外市場上如何加大自身權益的保護力度,不僅應該提上議事日程,更應該提升優先級。
小米對印度市場不可謂不重視,雷軍將印度定為小米的戰略級市場,其重要性是海外市場上常年穩居第一,但是在連續拿了幾年的印度市場第一名之后,顯然小米也成了當地財政的“小肥羊”,屢見不鮮的罰單背后,還是小米在當地的水土不服。
當然,小米這兩年在海外市場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這是事實,但是海外市場銷量的增長,海外市場份額的提升,并不代表小米在這些市場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拋開價格這個大殺器,小米在本地化上做的到底如何,其實還是要打個問號的。
事實上,小米在海外遇到的各種罰單,只是中國品牌出海遭遇的冰山一角,除了在國家層面對中國品牌給予的保護和支持之外,考慮到各國的法律環境都不一樣,對于極為倚重海外市場的品牌來說,先從建立海外律師隊伍開始,據理力爭來維護自身權益,也應該是一項基礎性工作。
假如考慮到今年以來印度對中國手機品牌的各種找麻煩、開罰單,對于出海的手機品牌來說,除了競爭對手的關系之外,本身也都是中國品牌,在當地政府面前都是弱勢群體,如何通過商會等形式建立海外的品牌同盟,應該也是急切需要做的事情,這也是考驗企業家智慧的一件事情。
總而言之,意大利的罰單,金額不大,對股價也沒有直接影響,但是對于小米等品牌在海外的長期建設,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提醒,從中國品牌到世界品牌,雷軍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千萬不要被節節高升的海外市場占有率蒙蔽眼睛。(財富中文網)
作者系財富中文網專欄作者楊波,資深財經媒體人,專注中概股研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杜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