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初創公司里有逆勢增長的嗎?從筆者的體驗看,實現了“逆勢增長”的公司,要么因為業務特點、行業特點,要么因為創始人的“深謀遠慮”,無一例外,沒把“雞蛋”全部放在國內。所以,我們可能不用過分擔心“逆全球化”;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們,會執著地把“全球化”進行到底的。
4月底,我們幾位合伙人一起去辦公室附近吃了次午飯。五天后,餐廳的一位工作人員被確診感染奧密克戎病毒,我們被認為是“同時空密接”,因此各自連同家人居家隔離了“10+7”天,從開始隔離那天算起。
在居家隔離的漫長日子里,大家會定期線上見見面、聊聊天,互相開解一下。
有次聊到一個話題:今年逆勢增長的細分行業有哪些?
想了半天,有人說:“核酸檢測,算吧?”
然后就是一片沉默……
事情當然不至于這么絕望。比如說,半成品食品、露營用品,就賣得很好;還有我上周訂閱號文章里展示過的可升降辦公桌,據說這兩年也賣火了。
不過上述都是比較成熟的行業,每個細分領域都有好幾家A股上市公司了。我們可以等到8月份,A股公司的半年報出來之后,再看著數據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今天先不那么嚴謹地隨便聊聊。
抗疫第三年,今年上半年對很多VC、PE支持的初創公司,也非常艱難。
2020年初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武漢封城,多個城市也都轉為居家辦公、居家學習。我們擔心被投公司的情況,從2月份開始就陸續和創始人們聯系,關注他們的狀態、公司的現金流。到4月份我們季度會的時候,大家實際上是松了一口氣的。
華創投資的公司,絕大多數都是數字化公司,例如做軟件的、做在線業務的,或者是輕資產、人員少的早期科技公司。真正在那時候受到影響的,只有兩家早年投資的旅游服務公司和一家線下演出公司。
那些數字化公司,很多都在2020年實現了逆勢增長。當時行業里的普遍看法是:疫情極大地提升了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速度。
在全球各國貨幣寬松的大背景下,2020年、2021年,我們的被投企業,完成了一輪又一輪新融資。
情況看上去還好,至少對這些VC、PE投資支持的科技公司來說,還好。
今年就不一樣了,大家都知道,不多說了。
連那些前沿科技、生命科學領域的初創公司,還在研發期的,因為團隊成員不能走出家門、進入實驗室,很多工作也就無法推進。
(也有個別創始人,把自己和幾位核心團隊成員隔離在實驗室、和實驗動物一起生活了兩個半月……估計他們的研發進展還行。)
那么,初創公司里,有逆勢增長的嗎?
還是那句話:對于今年上半年的情況,大家已經不想再聽又一次吐槽……我們來找找亮點吧。
信息搜集下來,發現有這幾類公司,的確在2022年的1月~5月,實現了逆勢增長:
做智能制造核心零部件的,在2019年就布局了海外銷售網點,今年相比去年同期,新簽合同超過100%增長。
做下一代IVD儀器和試劑的,產品在歐洲持續熱銷,開始進軍美國和澳大利亞市場。
做云計算基礎軟件的,日本市場、東南亞市場,取得了不少突破。
服務傳統B2B外貿企業現金流管理的公司,覺得今年傳統外貿增長還可以(電商不行)。
……
發現沒有?這些實現了“逆勢增長”的公司,要么因為業務特點、行業特點,要么因為創始人的“深謀遠慮”,無一例外,沒把“雞蛋”全部放在國內。
所以,我們可能不用過分擔心“逆全球化”;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們,會執著地把“全球化”進行到底的。(財富中文網)
作者吳海燕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華創資本管理合伙人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劉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