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18,承擔著提振消費、穩定增長的期待,也是對中國供應鏈能力和韌性的一次檢驗。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芮萌教授認為,疫情催生了供應鏈的變革,改變了社會的認知,2022年將成為數智化“供應鏈價值元年”。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Covid-19”一直是全球各大行業爭相討論的熱點詞匯。根據世界銀行的測算,“2022-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預計將從5.5%下降至4.1%”,其中,傳統、脆弱、滯后的供應鏈所導致的供需不平衡是重要原因。從全球到前兩個月的上海疫情,如何組織構建長效、靈活且富有彈性的供應鏈體系已然成為了各行業的工作重心。
通過推演供應鏈歷史的進化歷史,結合中國的最新實踐案例,目前供應鏈已經滿足了新的進化條件。同時產業和公眾對于供應鏈價值的認知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發展和認知的角度,我們都可以把2022年定義為“中國供應鏈價值元年”。
供應鏈進化史
通過細致梳理全球供應鏈的更迭歷史,我們發現近100年來全球供應鏈進化的特征包含了從本地到全球化拓展、從手工到機械、從畜力到鐵路、從單一運輸到海陸空聯運和電算化等。這種顛覆式進化不僅依賴著工業革命的步伐和科技進步帶來生產力的提升,而且也受到了外部事件的沖擊與推動,例如兩次世界大戰、局部沖突、金融危機和政策引導下產業重心全球轉移等等,這兩個條件凸顯了原有生產供應關系的矛盾,也使得新型供應鏈越來越能夠滿足更高級的需求。
參照歷史,目前的供應鏈滿足進階的條件,一方面自計算機的出現到現在經過近80年的技術創新與沉淀,另一方面加之當下疫情的外部沖擊,使得原先傳統的供應鏈不能滿足當代社會生產生活的基本需求。我們將從社會、科技、經濟和政治四個方面簡要論述為什么2022是數智化供應鏈價值元年。
哈佛大學教授托馬斯·弗里德曼在談及供應鏈性質時認為:“供應鏈本身甚至都不能承受超過24小時的中斷,所以如果因為外部因素失去了對供應鏈的控制,那么結局就如將水泥倒灌原油井一樣糟糕。”
社會、科技變化加速供應鏈升級
社會方面(S),從離我們最近的上海封鎖來看,本次封鎖推高了居民生活成本,使得中國CPI指數創2020年以來新高,為102.9(2020年為基準100),上升了近3%;企業方面,供應鏈阻塞導致企業生產價格指數在2022年3月創2020年基準年份的新高為113.4,在市場的傳導下,消費品價格上漲、居民生活成本增加等都會進一步對疫情下脆弱的經濟產生惡性循環。繼金融危機和中美貿易戰后,2020年起全球各地正常的生產經營和消費活動時常會受到封鎖、隔離或旅行禁令的影響,為了在競爭加劇的環境中生存,企業不得不對現有供應鏈進行重建。根據麥肯錫對全球各行業供應鏈管理層的調查報告,相較2020年的66.7%,2021年有約93%的受訪者回應他們強烈需要打造一個更靈活、更智慧和更具彈性的供應鏈,而不是堅持原先的離岸策略,因為離岸供應鏈將面對更多風險,諸如港口中斷、匯率搖擺、不確定性需求、政治非穩定性等風險。
在應對未來疫情等不確定性挑戰時,全球數字供應鏈總裁Piatek在接受哈佛大學采訪中談到,疫情對數字化供應鏈是一種加速,因為智能科技將賦予企業面對風險時的高彈性、透明性和靈活性,從而在不同供應層級和不同供應職能方面識別風險、促進相互合作并減緩風險,這在傳統的供應鏈中是無法實現的。
另外,隨著全球城鎮居住人口數量的攀升及各國政府宣布的“碳中和”或“碳達峰”策略,人們對高效、綠色、可持續、生態供應鏈的追求也基本上是全社會對未來供應鏈提出的要求,可見供應鏈的創新是現代乃至未來的重要趨勢。
科技方面,結合Gartner往年發布的新興科技曲線并進行對比,我們發現在2020年,5G、人工智能云計算、圖像處理、記憶存儲、大數據等尖端科技就已處于曲線頂端,而且將在未來2-5年里達到成熟并大規模商用。作為現代智能供應鏈的背后支撐,我們也參照了Gartner于2021年最新發布的供應鏈戰略能力成熟度曲線,發現該曲線上的末端,即接近成熟期的服務中,供應鏈網絡分析、供應鏈細分、成本服務分析、數字化供應鏈等服務都處于該階段,除此以外,供應鏈的必要服務,如預測分析、供應鏈風險管理、成本優化等技術預計在未來2-5年可大規模部署,因此,技術上的成熟為現代供應鏈向智能、彈性、多樣性和包容性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智能供應鏈促進未來五年經濟發展
經濟方面,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明確表示物流快遞是經濟流動的大動脈。供應鏈對社會正常運轉是不言而喻的,從今年上半年上海及其他疫情省份對供應鏈實施封鎖造成的后果來看,2022年3-4月上海整車貨運流量指數同比下降了約40%,跌幅排在全國前位,由此造成的經濟后果也是巨大的。
全球范圍內,雖然疫情的出現減緩了經濟增速至4%-5%這一區間,但高度依賴供應鏈的全球電子商務的規模卻呈增長態勢,2021年全球電子商務規模已達到了約13萬億美元,而且呈繼續增長態勢。但同時與之俱來的是挑戰,據Maersk的統計,全球約有53%的銷售商認為貨品的及時管理、儲備不足、信息即時管理、成本控制及運輸都是嚴峻的挑戰。
數字供應鏈的實際運用效果方面,全球企業中心(CGE)發布的《數字供應鏈:向前一步》白皮書在對24位掌管全球最大供應鏈的高管進行調研后發現,這24位高管一致認為企業供應鏈智能化在接下來的5年內是極為關鍵的趨勢,而且智能供應鏈(DSC)可以減少20%的采購費,減少50%的供應鏈成本,并提高企業10%的收入,對整個經濟來說都有促進的作用。
智能供應鏈或可規避政治風險
政治方面, 今年來全球貿易摩擦不斷,其中中美貿易摩擦最受關心,因為這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和第二大經濟體之間的較量。據Hinrich 基金會的測算,2018年的貿易摩擦對中美兩國的經濟造成了約490億美元的損失,同時對國際供應鏈產生了3-5年的阻礙影響。此外,根據美國卡車協會的報告,關稅壁壘直接造成了65億美元的損失,31000名卡車司機工作處于停擺期。
借助科技,現代智能供應鏈的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規避始料未及的政治風險,如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或機器學習將季節因素、市場活動、沖擊、政治因素考慮在內,為決策者提供一個中心化的、高透明度、可視化的決策方案,提高決策優度。
因此,新一代的智能供應鏈不僅應具備較高的科技含量、效率、降低成本、智能、生態、可視、彈性、綠色和兼顧社會責任等,還能夠在微觀層面(企業)、中觀層面(產業)和宏觀層面(社會發展趨勢)創造價值。
新一代的智能供應鏈
從微觀層面來說,新一代的供應鏈立足于服務企業,可以為企業提供更精準的供需匹配,從而實現降本增效,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具體來說,首先是基于大數據模型以及機器算法的事先預測,利用企業運營中各個節點的歷史數據、區域分布、庫存情況,提高供應鏈需求預測的準確性。其次,從需求計劃、庫存計劃、供應計劃三個方向實現端到端的智能化決策,通過多維度SKU畫像、動態庫存策略等為供應鏈的執行提供清晰的路徑。再次,通過物流控制塔以及供應鏈計劃運營機制,在供應鏈執行過程中不斷的監控、預警、糾錯以及優化,通過不斷的動態調整確保整個供應鏈不斷的完善和改進。
從中觀層面來說,新一代的供應鏈立足于推動產業,提升產業的協同效率,支撐產業轉型升級。通過供應鏈的開放、全渠道的協同,以信息流為基礎,以客戶的需求為切入點,靈活配置各種資源助力產業鏈條各環節實現供需的精準匹配和履約效率的提升。
當前,零售業正迎來第四次零售革命。今天消費者面臨的困境可能并不是商品短缺,而是選擇過剩;不是價格過高,而是品質不齊;不是性能欠佳,而是缺乏個性。因此,這場革命更是零售基礎設施的革命。零售的基礎設施將變得極其可塑化、智能化和協同化,推動“無界零售”時代的到來,實現成本、效率、體驗的升級。
供應鏈的穩定是相對的,而其外部環境和需求的變化是常態,隨著疫情的沖擊和世界政治經濟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供應鏈受到了越來越大的考驗。
有責任的供應鏈價值
新一代的供應鏈另一重點在于增強供應鏈的彈性,也就是當供應鏈在部分失效時,仍能保持連續供應且快速恢復到正常供應狀態的能力。
供應鏈柔性是指快速處理經營活動中環境或由環境引起的不確定性的能力,它一般由緩沖、適應和創新三種能力構成。這些能力體現在重大節點下供應鏈的應用場景中,不管是面對抗疫保供、抗震救災等突發狀況,或是支持重大賽事,有責任的供應鏈都可以利用彈性支撐起業務的運營。
上海突發疫情引起的封城對供應鏈造成了極大的沖擊,若以今年1月為標準值(100%),4月初,京東物流和菜鳥的訂單妥投率都降至個位數的水平。京東的供應鏈發揮了“平時服務,災時應急”的作用,通過航空、鐵路、海運、陸運等多種方式,從北京、廣州、武漢、成都、西安、濟南等全國多地物流園區承接上海民生訂單生產,從全國各地增派快遞員、分揀員等5000多名,被上海人民熱情地戲稱為“敢死隊”,累計為上海運送包括米面糧油、藥品、母嬰用品等在內物資超過15萬噸。同時,京東還建成超1620個無接觸社區保供站,調運無人智能快遞車100余輛,京東物流4月底在上海的訂單妥投數量已恢復至1月水平,5月底的單日妥投數量已超過疫情前峰值水平。這正是新一代的供應鏈于宏觀層面提供的社會價值的體現。
供應鏈的社會價值還進一步的具體展現在支持國家的鄉村振興和“雙碳”戰略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保障。供應鏈一方面可以通過物流基礎設施下沉來實現“快遞下鄉”,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一體化供應鏈布局助推“農產品上行”。
“雙碳”是另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我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京東物流在全國50多個城市投放使用的新能源車已達20,000輛,每年可減少約4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建成了行業首座“零碳”物流園區;通過常態化投入可重復使用的循環快遞箱“青流箱”、循環保溫箱、循環中轉袋等方式累計使用超過 2 億次,減少消耗一次性泡沫箱 6,000 萬個,減少一次性冰袋約 6 萬噸,減少干冰約 3 萬噸。
保障供應鏈的穩定,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成為企業應當承擔的一種社會責任。
疫情雖無情,但人有情、供應鏈亦有情。雖然在此次疫情封鎖中,上海乃至全國損失了較大份額的經濟,挫傷了經濟元氣,但辯證來看,疫情也特別加速了各行各業對現代智能供應鏈的組織和推動,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看,疫情是供應鏈變革的催化劑。在時間的長河中,疫情必將是很小的波浪,2022或將成為有責任的數智化供應鏈價值元年。我們相信未來在數智化供應鏈的演進和部署后,其產生的社會價值、商業價值和行業價值必將彌補并促進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財富中文網)
作者芮萌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龔銘、尹文強為中歐財富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杜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