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外賣平臺將要下調餐飲商家服務費標準的消息一經發布,美團股價在當日下午大幅跳水,市值單日蒸發近2000億港元。對于美團的閃崩,市場普遍認為是由于外賣平臺降傭金的預期所致。但實際上,單憑美團降傭金,對股市的影響不至于這么大。美團股價大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2月18日下午,美團在港股市場突然“閃崩”。股價一度下跌17%,收盤跌近15%,市值單日蒸發近2000億港元,成為近期港股市場上一大慘案。
由于港股市場沒有漲跌停板機制,一天漲跌50%都并不罕見,但對于美團這樣市值超過一萬億港元的巨無霸,又背靠大股東騰訊,單日大跌15%的情況可謂極為罕見。即使是在中概股最慘的2021年,也罕有發生。
對于美團的閃崩,市場普遍認為是由于外賣降傭金的預期所致。但是對于這一觀點,個人卻不贊成。降傭金的預期一直都有,單憑一紙文件就讓美團股價閃崩,感覺只是馬后炮式的解釋。
事實上,在周末一大批解讀文章和研報出來之后,對于降傭金的利空已經分析得很清楚。美團目前外賣傭金的利潤率剛過3%,外賣傭金率則是12%。這個數字無論是放在業內,還是全球范圍,都不算高。即使各地餐飲協會有降傭金的呼吁,給出的最低傭金率也在10%以上,跟目前的現實傭金差距不大。
而且退一步來說,即使美團真的降傭金,也不過是靴子落地,談不上什么大利空。
14部門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表示,將引導外賣等互聯網平臺企業,進一步下調餐飲業商戶服務費標準;引導互聯網平臺企業對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的縣級行政區域內的餐飲企業,給予階段性商戶服務費優惠。
很明顯能看出,這一政策對美團外賣服務費率的影響是短期的(預估3至6個月)、區域性的(2021年涉及中高風險地區在數百個,輻射商戶占全國總商戶比例有限),并不是一刀切地對商戶服務費進行永久性下調。
在大批分析文章對于傭金利空消息進行了詳細分析之后,2月21日,美團股價在上午短暫反彈之后,下午又繼續大跌逾4%,其走勢跟上周五的閃崩頗為類似。只是4%的跌幅沒有那么嚇人而已。
顯然,資金依然是在撤出美團。這就很有趣了。
與此正好相反的是,周末的各大券商都發布了唱多美團的研報,包括摩根大通、瑞銀、野村等外資投行大佬,以及中信這類中資投行。研報口徑基本一致,都認為《通知》中涉及的降低外賣傭金的利空被夸大,而實際上,對于美團的長期業績沒有實質影響,甚至還有一些觀點認為,這是吸納美團的機會,給出的目標價也在300港元左右,距離目前美團的價格高出50%以上。
更有意思的是,騰訊作為美團的大股東,上周五股價雖然也有所下跌,但跌幅并不大。但在本周一,騰訊股價卻也同樣出現閃崩,午后股價大跌逾5%,失守了450港元的重要支撐位。騰訊作為市值4.3萬億的港股股王,今天的市值應該也會損失約2400億港元,這一數字甚至比美團還多了幾百億港元。
而騰訊的利空在哪里?目前似乎也看不到明顯的利空信息。
個人對此的看法是,真正的利空要回歸今年機構投資的風險偏好變化。無論是上周五的美團,還是今天的騰訊,在沒有明顯利空的情況下,股價都出現大跌,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大機構的減持或者移倉。
至于機構為何要這么做,除了潛在的尚未公開的利空因素之外,大背景則是保守的投資策略,以及“居家經濟”浪潮的消退。
無論是美股中的明星公司Peloton,還是美團、騰訊,2020年后都出現過一波暴漲走勢。當時的背景是外賣、游戲、在家健身等產品受益于“居家經濟”浪潮,各路資金蜂擁而入。現在的大環境則出現了轉變,全球主要經濟體肯定會在上半年放開,推動社會逐步回歸正常生活。
這些公司股價昔日的催化劑,當下就變成了毒藥,一些嗅覺敏銳的資金,自然會選擇提前撤退,因此就會導致股價閃崩情況的發生。
當然,無論美團還是騰訊,它們在各自領域都處于王者地位,這一點毋庸置疑。只是今年的機構風險偏好明顯是基于保守策略,寧可錯過也不可做錯,對于成長性企業不再追捧,投資方向轉向為傳統的資源型企業,包括通信、石化、煤炭等。
這種機構投資風險偏好的變化,自然會帶來成長型企業估值的大幅下滑,甚至目前都還看不到終點在哪里。這種變化映射在美團、拼多多這類2020年明星股身上的表現,就是股價腰斬之后的繼續下跌,一直到新的利好催化劑出現。(財富中文網)
作者為清波科技創始人兼主筆,人文攝影師。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徐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