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基金投顧業務試點尚未將優秀的財富管理從業人員的認知和主觀意愿充分調動起來。同時,基金投顧業務的大發展都是伴隨著資管機構對產品費率自我革命和低傭甚至免傭基金的發展而來的,在我國這兩部分的下降空間依然很大。另外,國家層面的行為設計推動個人養老金積極入市(類似于美國401k計劃)的制度紅利,是基金投顧業務大發展的必要補充。
這位年輕基民的做法,再次凸顯出基金投顧業務在我國的巨大潛力。而這項業務要實現大發展,還需解決三大核心問題:
1.基金投顧,有“三分靠投,七分靠顧”的說法,其中“投”就是投資,就是提供產品的配置和買賣方案,而“顧”是顧問,顧是服務。截止到2021年底,全行業共有59家機構獲批了基金投顧試點資格,目前的整個行業推行基金投顧業務的模式依然還是中心節點模式,“投”一般均由總部基金投顧項目組發布不同的策略,“顧”則也更多的是提供在線直播、投資觀點、投資教育等素材或內容,因為中心節點模式本身存在的服務深度、溝通密度、信任強度不足的問題,目前行業中有關“顧”的動作的亮點不多,整體乏善可陳。
“顧”最需要的是持續不間斷的溫暖陪伴,而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得靠人。目前的基金投顧業務試點尚未將優秀的財富管理從業人員的認知和主觀意愿充分調動起來。而實際上,在基金投顧業務的落地過程中,最能夠發揮作用和價值的恰恰就是這些優秀的從業者們。
讓從業者全新認知投顧并深度參與進來,是基金投顧業務需要跨越的第一道鴻溝,需要解決的第一個核心問題;
2.基金投顧業務的大發展都是伴隨著資管機構對產品費率自我革命和低傭甚至免傭基金的發展而來的,在我國這兩部分的下降空間依然很大。
以美國為例,所謂的資管機構的自我革命,就是以先鋒領航集團和富達基金為首的基金公司,主動降低基金產品的綜合費率,并且不再向基金產品的銷售機構返還銷售傭金,開源節流的讓投資者實實在在的享受到購買基金的實惠(能拿到手上的基金產品收益更高了)。
這其中,以先鋒領航集團和富達基金為首的美國兩大基金公司的路徑是不完全一樣的,比如先鋒領航集團主要是發展被動投資型工具,比如指數基金、ETF產品等等,將這些產品的綜合費率甚至持續降到了萬分之幾,富達基金則主要是發展主動權益類產品,其旗下非常著名的麥哲倫基金和傳奇基金經理彼得林奇就是主動權益基金的優秀代表,這類主動管理類基金的綜合費率也持續下降到了1%以下。
中國的指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的綜合費率是多少呢?
管理費,指數型基金雖然近幾年已經在下降,但還普遍在0.6-0.8%,股票型基金則普遍在1.5%的水平。認購/申購費,50萬以下的資金,一般是1.2%~1.5%,然后還加上托管費0.3%左右、銷售服務費等等,即便長期持有,不算贖回費,綜合費率也在2.1%-3.5%左右,所以相差是非常的懸殊的。
3.國家層面的行為設計推動個人養老金的積極入市作為配套的制度建設,如類似于美國401k計劃這樣的制度紅利,則是基金投顧業務大發展(從1到n)的必要補充。
所謂的401k計劃,是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一種由雇員、雇主共同繳費建立起來的完全基金式的養老金制度,它最大的優勢和特點是個稅遞延(個人所有稅遞延征收),比如你在領工資的時候,是需要繳稅的,但如果將一部分工資以養老金的名義存入自己的401k賬戶中,這部分工資就暫時不需要繳稅了,直到你在未來退休之后要去領取的時候才需要繳稅,而且交的稅的金額可能比你之初該交的金額還要低。
這一下子,401k賬戶的所有者就享受到了福利和激勵,福利是401k賬戶里的資金是要用來做投資的,很多人會通過基金投顧來配置基金組合,獲取一個還不錯的中長期投資回報。
激勵則是大家很有動力,盡早開始通過自己的401k賬戶來進行基金投資,因為要領取資金的時間是在退休之后,而越早開始投資,暫時少交的稅金能夠用來投資的時長就越長,就越有可能為自己貢獻更多的投資回報。
因為有了這一制度,促使美國購買基金的受眾和基數大幅的提升,而究竟應該“買哪些產品,如果購買,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賣”這些專業問題,這么多401k計劃賬戶的所有者是沒有能力去解決的,那怎么辦呢?找專業的基金投顧來幫他們解決唄。
以上三點,雖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在國內展業的環境中均尚待觀察,所以基金投顧業務目前還僅僅只是開始,屬于它的黃金時代遠未到來!(財富中文網)
作者萬幸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財富管理轉型專家,北大光華MBA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劉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