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到2022年,這三年,必定是人類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所有你認為正常的事情,會快速地被顛覆。言必稱互聯網思維、互聯網轉型,已經沒有了市場。所以,大家只有內卷。一場疫情,徹底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游戲規則,牌局被推倒,洗牌期才剛剛開始。這三年,整個世界的經濟和科技競爭,從企業到企業的局面,直接轉變成了赤裸裸不加修飾的國與國。企業原本是國家經濟和科技競爭的代理人,現在大家顧不了那么多了,東西方的產業革命之爭,已經到了頭破血流的地步,下一場科技產業革命到底發生在東方還是西方,已經成為了最核心的競爭單元。
陳天橋真的去研究腦科學了嗎?怎么不見具體的研究進展。拼多多的黃崢真的退休了嗎?怎么內部人說他仍親力親為。各大論壇為何沒有互聯網大佬們的身影了?言多必失呀。當中概互聯已經變成了“中丐互憐”,內卷已經發生。
2020年到2022年,這三年,必定是人類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所有你認為正常的事情,會快速地被顛覆。言必稱互聯網思維、互聯網轉型,已經沒有了市場。
所以,大家只有內卷。
一場疫情,徹底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游戲規則,牌局被推倒,洗牌期才剛剛開始。這三年,整個世界的經濟和科技競爭,從企業到企業的局面,直接轉變成了赤裸裸不加修飾的國與國。
企業原本是國家經濟和科技競爭的代理人,現在大家顧不了那么多了,東西方的產業革命之爭,已經到了頭破血流的地步,下一場科技產業革命到底發生在東方還是西方,已經成為了最核心的競爭單元。
在這種拐點,所有的資本、企業、組織架構、創新都要圍繞著新的競爭關系作出相應的變化,資本面對回報周期更長的市場,企業要做好長期低利潤的局面,組織架構將會迎來新時代的挑戰,創新則肩負著東西方的底層競爭。
2020年整個牌局被推倒,2021年各路玩家在選擇戰隊,2022年將決定誰坐在牌桌上。
整體環境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定義和觀念也發生變化。例如,互聯網企業到底是不是科技企業,到底有沒有真正的創新?由于平臺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互聯網+的所謂商業模式創新,還有沒有必要?
內卷,2021年最火的詞,也是整個世界最好的寫照。索性我們不去回顧去年,直接展望未來。
核心觀點
1、 用過去一年高瓴和紅杉的科技投資布局,再結合《202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然后判斷所謂的“風口”。大佬們的行業研究,和政策研究的力度,遠超常人。
2、 10年內就能產生超高額回報率的科技投資項目,基本消亡,回報周期會拉長到15到20年。一些可以活下來的項目,變成了生意就好。
3、 硬科技、人工智能、醫療大健康,將會是主要的投資陣地。風險資本會更傾向于醫療,通用性更高。元宇宙在中國,可能就是一陣風。
4、 下一個二十年,做To B生意的企業將會大放異彩。
5、 只有硬技術才驅動創業,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短期黯然失色,最多只是生意。
6、 科技企業,要學會在技術周期沒走完之前,如何在低毛利的情況下,靠更加優化的組織架構和成本結構,來續命。
7、 如今的企業組織形態,將逐漸因為區塊鏈和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出現,產生底層變化。我們不一定關注元宇宙,但一定要關注DAO。
資本:適應長周期
過去二十年,資本從中國互聯網的野蠻生長中,攫取了最大的利潤。
全球單一最大市場,十年幾百倍幾千倍的驚人回報率,讓中國迅速成為中國以外最熱的科技市場,于是我們在中國的科技行業,看到了這個世界上所有最聰明的錢。
從最早期的WEB時代開始,投資周期一年能夠控制在5到10年之間,回報率都在百倍以上,比如早期搜狐、網易、新浪,后面的騰訊、阿里、京東等企業,與此同時,背后的高瓴、紅杉、軟銀等資本,也跟著賺得盆滿缽滿;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這種回報周期變得更短,拼多多、滴滴、字節跳動,都用更短的時間,3到5年就完成了幾百上千倍的回報,這一下子讓資本變得更加熱血,催生出了瑞幸咖啡這種18個月就上市的資本怪胎,隨后的蔚來、小鵬、理想算是最后搭上這波熱錢的企業。
再往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上市之路變得崎嶇不堪,資本一下子冷靜起來了。
過去一年,是中國互聯網公司市值,與美國幾大互聯網巨頭市值,全面拉開差距的一年。因為,此消彼長。
于是,在中國:未來的資本要適應一個最大的新常態,就是回報周期加長,一個公司技術周期可能就超過十年,產生價值,可能需要二三十年,容易爆發的行業,都爆發完了,剩下的全是難啃的骨頭,比如芯片、新材料、新能源、醫療等等。
看一看高瓴和紅杉的在一級市場的投資方向就可以看出來,兩家累計超過3000億元在醫療賽道,眾所周知,醫療是典型的超長周期賽道,當然往往也是護城河和回報最好的行業,輝瑞曾經靠一款偉哥,就獨步天下幾十年。
在紅杉目前的投資組合中,硬科技、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企業服務、醫療健康等領域的項目已經超過其投資組合的八成。
這里面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點,為何頭部資本在醫療賽道的倉位明顯要高于芯片以及其他硬科技?醫療是全球通用的,但是芯片和AI就不好說了,資本尋求的是更加安全可控的投資回報,仔細想想就會很清楚了。
而近期,另外一家投資大戶騰訊退出京東的動作,也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問題,資本正在調倉。平臺公司不想被背上壟斷者的罵名。
而此前被抱以厚望的消費市場,今年表現也很一般,據郭德帆所知,黑蟻資本今年的投資表現并不太好。
另外,從高瓴、紅杉這些頂級資本,可以屢屢提前避開K12教育、新消費、區塊鏈這些大坑來看,也從一個側面告訴了很多二級市場玩家,想要在未來十年賺到大錢,還得跟著這些聰明錢做好提前布局。
新一代技術革命出現之前,現有的互聯網,將成為確定性的投資荒漠。
企業:暴利遠去
互聯網行業其實早已到了天花板,過去幾年的增長基本算是壓榨,所以導致了紅利成了毒瘤,出現了大量不健康的模式。
合規強監管之后,高毛利將成為過去式,低毛利率大概率是主流。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信息正在越來越透明,監管也開始逐漸意識到數據的合規性,數據是屬于用戶的,而不是屬于企業可以濫用的自由財產,一旦企業失去了對數據的濫用權力,那么利潤自然就會下降。
終究根本,過去的二十年,互聯網企業都是在利用數據掙錢,是生意的核心。
過去的一年里,以薇婭為首的直播帶貨,可謂是行業最重要的印鈔機,上下通吃,供應鏈被壓榨得頭破血流,完成了帶血的資本積累,結果卻因為偷逃稅,被快速壓制,但直播帶貨的核心還是數據,主播們掌握了大量的粉絲數據,上下壓榨。
互聯網經濟,尤其是目前這些平臺型的巨頭們,其本質還是實體經濟的附加物,實體經濟日子不好過了,很快就會傳導至互聯網,互聯網最核心的兩大營收手段,廣告和交易,金主都來自實體。
掌握數據的企業,只需要更加牢固地掌握數據,就可以對實體經濟擁有定價權,方寸之間,把握不好,就是傷害。
現在實體經濟日子不好過了,反哺,將會是互聯網巨頭們未來幾年的主旋律,但是談何容易?實體經濟的錢有多難掙,這些巨頭們比誰都清楚。
現在京東在講什么?新零售實體;拼多多在講什么?持續的農業投入;馬云鮮有的幾次露面,也全部與農業有關;華為這幾年為何如此困境之下,卻博得了最高的關注度,因為它與科技強國、自主創新劃上了等號。
2022年,巨頭將會如何選擇,將是一場好戲,是選擇繼續利用杠桿,去布局全球化?還是選擇投資底層科技?還是選擇龜縮,等待機會?
但是,企業合規,數據合規之后,To B企業明年大概率會迎來史上最好的光景。
畢竟,合理利用數據,幫助傳統企業提高效率,迅速找到業務的新增長點,從泥潭中擺脫出來,將會是一個常態化的任務,經濟大環境好的時候,大家用老方法也能掙錢,經濟不好了,就得提高自身的效率,降低成本,這個時候企業服務工具,就會迎來大機會。
很多人可能看不明白如今釘釘、飛書、企業微信為何競爭得如此激烈,當我們去看一看美國、日本、歐洲市場To B的企業服務公司的好日子,就會明白這種競爭的意義,Salesforce高達2500億美金的市值,足夠讓大家產生十足的幻想。
最后,今年頻頻暴露的數據安全問題,也會導致企業安全公司迎來一個爆發期,奇安信和360明年應該會在企業安全、車聯網、WEB 3.0等方面作出進一步布局,尤其是企業數據安全方面的需求會大幅度增強。
To C的蛋糕,本質上早已分食完畢,我們也在防止平臺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而To B的盛宴,才剛剛開始,這里面會不會產生大量小而美的公司?
組織:架構重組
一切的偉大都是人創造的,歷代創業者都深深懂得先人后事的道理,如何快速尋找到人才成了千百年以來的難題。
有了優秀的人,在一起做了優秀的公司,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一個國家或者社會的責任之一,就是如何產生更多優秀的公司。
最近幾年,DAO在部分人群中流行一時,這是一種基于區塊鏈的新型組織架構,很多弄潮兒趨之若鶩,認為這種新型的組織方式將會徹底激發個體的創造力,真正改變未來的用工關系,可以批量化生產優質企業。
DAO,提倡的是分布式和去中心化,自主性和自動化,組織化和有序性,智能化和通證化,這無疑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組織形式,是理想狀態中,人人向往的自由主義架構。
但就我目前研究下來后發現,DAO這個概念僅僅還存在于概念之中,幾乎沒有人能夠完整詮釋什么叫DAO,也沒有哪家企業在真正使用這種組織架構管理企業。但是,從協作性來看,它要比公司這一組織形式更科學,更令人向往。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對組織架構的改變沒有追求。
2021年,幾乎中國所有的科技大廠都在裁員,這是多重因素堆積的結果,但是不可否認,這些大廠此前的組織架構,有很大的優化空間,野蠻生長被停掉之后,就會有大量重復崗位出現。
我個人認為,DAO可能不會馬上到來,但是企業未來持續性的組織架構調整會是常態。
首先,大廠的業務會從無邊界擴張的橫向發展,轉向縱向深耕行業,有序良性發展,那么從業務上來看,組織就會專業化。
其次,資本趨于冷靜之后,企業的發展會從燒錢燒用戶轉向一開始就踏踏實實考慮模式和盈利,臃腫堆人的組織架構不太可能繼續存在,企業發展速度放緩,導致組織會精簡化。
最后,現在的反壟斷大潮已經讓所有人都明白了一個道理,資本不能無序擴張,那么未來的商業社會,大而不倒還會是流行風向嗎?也許小而美的企業會更具有吸引力,那么分布式系統,的確會是一個好選擇,我們自己的企業主編工場,也是在主打這種概念。
這幾年,很多創業者都在抱怨年輕人越來越嬌嫩,不好用,一言不合就裸辭。但是,創業組織者,有沒有從自身反思呢?
這實際上就是時代的變化,以往的用工邏輯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未來的組織架構,平權化、分布式、通證化大概率會成為一種年輕人愿意看到的結果。
2022年,在大公司模式走不通的情況下,也許很多創業者會回過頭來思考,這種組織架構的變化可能性。
畢竟,商業模式的創新式微。但是組織架構的創新卻多年不曾發生,也許會有驚喜。
創新:大國之爭
一場疫情之后,世界隔開了,東西方的競爭也徹底白熱化了。
大洋彼岸現在最擔心的事情,可能就是下一場技術革命會在哪里發生,WEB 3.0會不會先在中國誕生?
而我們的思路也很簡單,不想繼續再被卡脖子,一定要在底層技術上補齊短板。
我們仍要解決基礎性問題、產業鏈問題、核心零部件和高端制造問題。最終,哀兵必勝。
現代社會,數據取代石油成為最有價值的資源,而計算機和互聯網則是數據流通的必經之路,所以說掌握了運算終端(電腦、手機等)和互聯網就等于掌握了核心競爭力。
從短時間來看,芯片方面的破土是需要時間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互聯網方面,中國已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就展現出了反超的趨勢。
現在,在西方有一種說法,Facebook已經是老年人專用了,年輕人早已轉移到了TikTok,而且對于這種趨勢,美國互聯網企業毫無辦法。
現在,所有的事情都處在十字路口。
下一代互聯網如何呈現?目前還沒有定論。
未來究竟是氫能源還是鋰電?也還在博弈。
硅基芯片的性能已經接近走到極致,未來的突破在哪里?碳基芯片有沒有機會?
種種的競爭,都是在為了爭取最終的數據處理權,就像過去一個世紀大家在爭搶石油一樣,過去的二十年數據流通都在用同一套芯片框架和網絡協議,未來還會不會這樣,不得而知。
東西方加大在底層科技的競爭之后,在企業層面,我們就看到了更多的宏觀調控,可以說過去的一年,很多企業家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小巫見大巫,對政策的理解不夠充分,一心只盯著微觀,卻忘記了整個社會的良性發展。
大國競爭,核心肯定是可持續性的良性發展,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何今年互聯網必須要迎來強監管,就是因為很多環節已經不健康了。
互聯網在中國已經發展到全球模式第一,后面還能貢獻什么?是電商交易中壓榨小型實體的血肉?還是剝削外賣小哥的社保?還是把國內用戶數據先交給國外監管機構?還是那些互聯網金融搞出的五花八門的貸款?
企業,要想明白的事情非常簡單,在這場東西方的競爭中,你要扮演什么角色,你承擔的責任是什么。想明白這一點,很多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最后,不要內卷,不光要搞錢。未來的中國的最牛的企業們,更要想一想,為社會貢獻了什么。利他,方能利己。(財富中文網)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