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的首只產品八個月時間浮虧近20%之后,姜超需要對自己的能力圈作深刻的反思。同時,中泰證券產品部門基于他這種角色定位設計了與其能力不相符的產品。此外,中泰證券的風控部門也值得反思,在產品凈值沒有安全墊的情況下絕對不能給基金經理太高的風險敞口。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0日,姜超管理的首只產品——中泰超新星1號單位凈值為0.8076元,八個月時間浮虧19.24%。
事后歸因來看,從賣方到買方,從宏觀研究到行業和個股研究還是有不小的“門檻”。“公奔私”的基金經理尚有一定的適應期和磨合期,姜超也不能例外,而且對姜超來說難度可能更大。這在牛市里看不出來,熊市里則看得一清二楚。
牛市里大家都是“股神”,閉著眼睛瞎買也能賺錢。基金經理們更是生怕浪費了牛市,為了做業績往往高舉高打,凈值曲線越陡越好,風控作用有限,幾乎如同虛設。而在熊市里,只有少數股票甚至是妖股在漲,多數被機構投資者看好的股票則表現不佳,如果風控還形同虛設的話,結果就是回撤幅度屢創新高。基金經理等得起、熬得住,客戶就不一定了。
具體到姜超,他的能力圈不是股票投資,缺少組合管理穿越牛熊的經驗,沒有形成自己穩定的風格。作為清華大學數量經濟學博士從事宏觀和債券研究15年,職業生涯屢次斬獲新財富評選宏觀和固定收益研究第一名。很明顯,其擅長的是宏觀和債券研究,如果姜超的這個產品定位是固收+產品,再搭配一個股票基金經理,業績絕對不是現在的水平,
姜超發文表示,貨幣超發的局面難以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而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超發的貨幣有望流入資本市場。他做了一個長期的判斷,認為在未來的10年甚至20年,主要的機會就在于中國的資本市場。這也是他自己選擇從研究轉型做投資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但是,姜超把自己在資本市場的角色定位錯了,需要對自己的能力圈作深刻的反思。同時,中泰證券產品部門基于他這種角色定位設計了與其能力不相符的產品。此外,中泰證券的風控部門也值得反思,在產品凈值沒有安全墊的情況下絕對不能給基金經理太高的風險敞口。
姜超需要用實力證明自己,只是客戶給的時間不多了。(財富中文網)
作者張鵬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財富管理資深人士,清華大學MBA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劉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