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為應對滯脹而不宜再采用以往的貨幣財政雙寬松政策,而更需要在穩健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之下減稅降費來減輕市場主體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促進創新來恢復經濟內在活力。但減稅降費必然會帶來政府可支配收入增速的下降,當前和明年財政收支的壓力也就可想而知。在應對滯漲而需要減稅降費帶來的財政壓力之下,作好房地產稅試點準備工作以加快房地產稅的盡快落地實施,也就成了當前提振財政收入和實現財政收入結構轉換的應有之舉。
12月27日,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房地產稅試點準備工作,讓房地產稅試點再次成為業內與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
有句諺語說,“人的一生有兩件事無法避免,納稅和死亡”。從目前看來,眾議已久而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房地產稅,確實是要來了,較大范圍的試點工作將是房地產稅落地實施的第一步。
其實從稅收結構上而言,成熟市場國家的稅收主體是直接稅,也就是從自然人處征收的各類消費稅、所得稅以及房地產稅等,連一些中央政府和地方分享的稅種也是以直接稅為主。而可以轉嫁的間接稅,由于企業合法合規的避稅措施很難征收到,因此不構成這些國家的稅收主體。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讓以企業為納稅主體的間接稅在現階段成為我國稅收的主體。但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稅收結構逐步轉變為以直接稅為主也只是個時間問題,而作為最主要的直接稅之一的房地產稅的落地實施,也就只是個時間問題了。
我國實行的是國家和集體兩種所有制的公有土地制度,而房地產開發與行業發展所依賴的土地出讓制度是源自香港的有期限的土地使用權體系,獲得土地使用權并不意味著具有土地所有權,導致建立完全不同于基于租金的香港差餉的內地房地產稅的設想遭遇法律困境,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過形勢比人強,稅收結構轉型的大趨勢之下,修法以使得房產稅獲得合法的“出生權”,也就變成了一個技術層面和時間問題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蓬勃發展的土地財政成為中國內地信用創造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但也以這只有形之手極大地推升了房價地價和社會經濟運行成本,并制造了以高周轉模式而快速發展的世界最多的大型房企,累積了被稱為“黑天鵝”與“灰犀?!钡纳娣匡L險。但是樹不可能長到天上去,在不斷推升的房價與地價超出年輕人一生收入的承擔能力時,房價地價自然也就會失去上漲動力,而此時依賴于高房價高地價的土地財政也就走入了死胡同。
但是內地財政體系中遠遠超出通常的公共財政能力的建設財政,不但迫使政府收入對土地財政產生了嚴重依賴,而且政府財政平衡是建立在稅收收入與土地財政收入持續增長的預期之下的。因此,如果稅收收入和土地財政收入出現增長乏力的話,財政收支的壓力就會馬上出現。目前,經濟下行壓力疊加疫情的不確定性影響以及國際經貿環境的不穩定因素,導致宏觀經濟運行出現了明顯的出口后勁不足、消費增長乏力問題,而投資邊際效應下降以及市場預期走弱與通脹壓力共存,已呈現出明顯的“滯脹”苗頭。
在宏觀經濟增長乏力與預期走弱的情況下,以稅收為主的公共財政收入壓力可想而知。據有關數據,以前全國財政收支為正的只有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六省市,被戲稱為財政上是“六個省養全國”。而今年以來隨著增支減收因素的增多,全國只剩下上海市一個省級單位的財政收支為正數了。在今年下半年樓市急劇轉淡造成行業預期不夠樂觀的情況下,土地財政自然也失去了增長動力,尋找土地財政的替代渠道就成為當前財政增收的題中應有之義,而加快房地產稅試點和推動房地產稅的盡快落地就成了當務之急。
另外,當前為應對滯脹而不宜再采用以往的貨幣財政雙寬松政策,而更需要在穩健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之下減稅降費來減輕市場主體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促進創新來恢復經濟內在活力。但減稅降費必然會帶來政府可支配收入增速的下降,去年以來應對疫情和逆周期調節帶來的增支減收因素,加上房地產行業下滑所引發的土地出讓金的大幅減少,當前和明年財政收支的壓力也就可想而知。在應對滯漲而需要減稅降費帶來的財政壓力之下,作好房地產稅試點準備工作以加快房地產稅的盡快落地實施,也就成了當前提振財政收入和實現財政收入結構轉換的應有之舉。(財富中文網)
作者柏文喜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劉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