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發出內部信,宣布啟動“多元化治理”的新一輪組織升級,任命戴珊(蘇荃)分管大淘寶、B2C零售事業群等在內的中國數字商業板塊,蔣凡將負責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國際貿易(ICBU)、Lazada等在內的海外數字商業板塊。兩個都是總裁,分工明確。阿里的海外業務,以往都不聲不響。尤其是疫情還在,蔣凡被派去啃這塊原本就不是基本盤的硬骨頭,阿里意欲何為?
阿里“太子”蔣凡被調往海外,是福還是禍?是接班之前的最后一次大考,還是就此遠離核心決策圈?
12月6日,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發出內部信,宣布啟動“多元化治理”的新一輪組織升級,任命戴珊(蘇荃)分管大淘寶、B2C零售事業群等在內的中國數字商業板塊,蔣凡將負責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國際貿易(ICBU)、Lazada等在內的海外數字商業板塊。兩個都是總裁,分工明確。
發展至今,阿里的海外商業發展不能說不好,但是和國內商業相比,依然相去甚遠,加之現在逆全球化論調抬頭,國際經濟形勢不甚明朗,海外業務的維持和拓展恐怕不比之前容易。
阿里的海外業務,以往都不聲不響。尤其是疫情還在,蔣凡被派去啃這塊原本就不是基本盤的硬骨頭,阿里意欲何為?
海外業務,對于蔣凡來說,到底是福是禍?其實進一步分析阿里海外業務,不難發現,頭部電商平臺在國內的流量增長已經見頂,獲客成本高,單個流量的價值已經被開發了幾次,想要再度實現快速增長已經有些困難;反而在國際市場,本身空間就更大,又由于中國有世界上最健全的供應鏈體系,頭部平臺也在國內的紅海競爭中幾經錘煉,可能有更大優勢。所以,阿里海外,對于這個階段的蔣凡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
再看歷史上大企業的接班人,有不少在正式接班前都被派去開疆拓土。只有經得起考驗,才能挑起日后的重擔,比如微軟的薩提亞·納德拉,萬科的郁亮。
對于原先職業生涯有些過于順利的蔣凡,這恐怕是他職場生涯的期末考試了。考試結果,直接關系到他之后,何去何從。
被邊緣化還是新機遇?
蔣凡的職業生涯稱得上是“開掛”。
1985年出生,2010年創立了友盟,并獲得李開復創新工場的數百萬元天使輪投資。2013年友盟被阿里并購后,蔣凡進入阿里,更是一路像開了掛一樣,先后負責了手淘APP的內容研發,建立了淘寶的內容體系。2017年阿里宣布成立“五新執行委員會”,年僅32歲的蔣凡位列其中。同年12月,蔣凡出任淘寶總裁。2019年,他又同時兼任天貓總裁。
天貓和淘寶無疑是阿里此前核心商業版圖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34歲的蔣凡同時管理這兩部分業務,足以顯示出集團對這個年輕人能力的認同,以及對其的重視程度。
旁觀人群對于蔣凡光明未來的想象,在去年4月被狠狠踩了一腳剎車。
從那之后,蔣凡被集團調查處理,并被處分,包括取消阿里合伙人身份、職級從M7(集團高級副總裁)降級到M6(集團副總裁)等。隨著卸任阿里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等一系列事件,蔣凡在阿里的前途是否已經斷送,一度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
所以,12月6日的人事調整一經公開,不少人認為蔣凡被邊緣化已經實錘,網上有不少媒體持有類似觀點的解讀文章。
但真的是表面看上去的這樣嗎?
商業觀察家楊劍認為:“阿里的下一個增長點就是國際業務,從財報就能看出來,阿里國際版塊是增長最喜人的。所以,蔣凡應該是被寄予厚望的。”
阿里最新一份財報顯示,截至9月30日,阿里跨境及全球零售商業的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約2.85億,已經是一個不能忽視的業務板塊,何況這個業務板塊在快速增長期。2021年7月至9月底的三個季度,跨境及全球商業板塊實現34%的同比增長,超過整個集團的增速約5個百分點,逐漸成為驅動阿里業績增長的重要力量之一。
另一位長期跟蹤阿里的行業觀察家樸玉(化名)同樣認為,阿里的海外業務本來有一手好牌,所以蔣凡稱不上是被邊緣化,被派去拓展海外市場,更像是一種對他的考驗。
“如果阿里的海外能夠做好,那就不是邊緣化,如果做不好,就不是邊緣化不邊緣化的問題了。其實這也是相對來說比較好的一種方式,給一個更有挑戰性、更有潛力的業務讓你去做,如果你能做好,那你就牛X,經受住了組織的考驗,回來有可能進一步的提升。這個就是換個地方,讓你去重新來證明自己嘛。”樸玉進一步解釋道。
縱觀全球政史和商業史,歷經重重考驗才被委以重任的接班人比比皆是,比如杰克·韋爾奇從1994年開始考驗和篩選接班人,2000年底才正式任命杰夫·伊梅爾特為接班人。
對蔣凡的新一輪考驗,可能的確剛剛開始。
阿里海外有幾張牌
不少行業觀察家們認為,阿里的海外業務有潛力,是下一個增長點,我們不妨來梳理一下現在蔣凡手中拿的阿里海外牌,都有哪些,牌面如何。
現在阿里的跨境及全球商業,包括速賣通(AliExpress)、國際貿易(ICBU)、Lazada、Trendyol、Daraz等,市場分布甚廣,也同時覆蓋了零售和批發業務。
先說阿里在東南亞的旗艦電商平臺Lazada,自2016年阿里控股以來,Lazada就顯示出強勁的活力和增長力。東南亞人口眾多,旅游業發達,消費能力強,但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因此是電商發展的藍海。從阿里財報可知,Lazada近一年每個季度的增長率都保持在80%以上。
Trendyol是估值已經超過100億美元的土耳其服裝電商平臺,此外它還有個重要角色,即阿里進軍歐洲市場的重要一步。另外一個零售電商平臺,Daraz,覆蓋巴基斯坦、尼泊爾等欠發達國家,這些國家雖然現在消費能力比較低,但同樣原材料、人工成本等也處于低位,阿里如果能打通全產業鏈,就同樣能享受到利潤,并搶先占領當地消費者的心智。
做B2C業務的速賣通和批發業務的ICBU,在疫情下則表現出韌性,其中,根據阿里財報,速賣通截至去年12月底,不計俄羅斯合資企業業務,季度GMV增長已恢復至疫前水平。
樸玉認為,阿里的海外業務有一手好牌,只是沒有打好,如果后期能做好整合和協同,可能會完全不一樣。
不過,阿里在海外并非暢行無阻。拋開不確定的國際局勢不談,亞馬遜等國際電商,和Sea等本土電商,都會與阿里的海外業務產生競爭關系,而本土電商基于對當地的了解等優勢,很有可能給阿里海外版圖的擴展帶來一定困難。
“在東南亞電商上,Sea旗下的Shopee等平臺都可能是阿里的對手。”楊劍說,“Sea的最新市值接近1400億美金,阿里現在也不過3000億美金,可見國際資本對這一塊還是很看重的。所以,這塊業務對于阿里未來幾年,還是非常重要的。”
阿里的海外業務布局已經不少,如何更好地實現各板塊之間的協同,如何突出自身優勢,可能是阿里想加速海外發展,必須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中國的供應鏈優勢
中國的全球供應鏈機遇,也是所有中國公司出海的機遇。
其實和海外的競爭對手相比,阿里,或者說所有想做國際電商平臺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的優勢,即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有全產業鏈的國家。
在疫情影響下的特殊時期,中國幾乎是唯一一個能保持正常生產生活的國家。同時,中國這些年的生產效率有了大幅度提升,不少商品生產成本下降、質量提升,還能實現柔性生產,隨時滿足消費者或者下游商家的即時性需求,這也是絕大多數國家做不到的。
完善發達的供應鏈,是中國企業擴大海外業務的底氣。
中國的電商平臺,有了強大的供應鏈背書,加上現在數字、AI等前沿科技的加持,有望成為我國“以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中,實現國際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公司出海的機遇,同時也是蔣凡個人的機遇。沒有經歷大考的職業經理人,一定是不合格的職業經理人。而阿里要下的海外大棋,當下把蔣凡放在這個位置上,是一招狠棋,也是一招險棋。
要知道,阿里現任CEO張勇也是通過了生死大考,才有今天在集團的地位。張勇2007年加入阿里時,和阿里1號位距離甚遠。恰逢原來聚焦于B2C的京東開始發力C2C業務,淘寶核心業務受到沖擊。為了反擊,張勇受命開始運營淘寶商城(現天貓)。當時阿里基本沒有B2C基因,但在張勇的帶領下,淘寶商城迅速發展。后來天貓成為獨立業務,也是阿里最賺錢的業務之一。
兩廂比較,蔣凡之前的職業之路走得太順了,但人往往需要在逆境或困境中展現出自己的能力,才能讓旁人更加信服。考慮到張勇的個人經歷,應該很難重用一個完全沒有經歷過逆境考驗的人。所以讓蔣凡負責海外數字商業板塊,相當于給了他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交到蔣凡手中的牌看起來不錯,但挑戰也很大。海外經濟疲軟,公眾消費能力持續下降,疫情反復,營商環境不確定性加劇,這些都是阿里拓展海外業務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張勇在內部信中亦提到:“過去幾年,阿里巴巴海外市場增長迅速,海外年度活躍消費者已達2.85億,但距離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公司,距離在潛力廣闊的海外市場有更大作為,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次職業生涯大考,給蔣凡的考卷難度夠大,也不是一兩年能完成的。如果蔣凡通過了這次考試,等待他的,可能是更好的未來。(財富中文網)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