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基金投顧業務是未來財富管理行業的“藍海”,但不同的渠道對于基金投顧業務的期望和能力稟賦不同。誰能試點、誰先搶跑固然重要,一時暫緩肯定也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最更重要的是長跑。隨著前兩批業務試點的逐漸完善,相信后來者也可以吸取經驗迎頭趕上。
在財富管理行業,基金投顧業務比較火,也是兵家必爭之地。隨著第二批獲得基金投顧試點資格的招商證券、國信證券、東方證券近期正式落地展業,基金投顧市場戰局也更趨激烈。但也有兩家已獲試點資格的銀行,出于謹慎考慮主動暫緩基金投顧業務。
究竟發生了什么?首先了解一下基金投顧業務是什么。它是指接受客戶委托,按照協議約定,以公募證券投資基金標的,向客戶提供基金投資組合策略建議,代客戶作出具體基金品種、數量與買賣時機的決策,并代客戶執行申購、贖回、(未來還將開展基金轉換)等基金產品交易。
說白了,基金投顧就是不再是簡單地賣基金,而是幫助客戶選基金,科學地構建和管理基金的組合,綜合提升客戶的投資收益和投后體驗。它與投資于基金的FOF基金的形態和操作類似,都是通過專業機構、專業人士對市場上大多數基金進行篩選,幫助投資者優化基金投資效果。兩者不同的是,基金投顧是由基金投資顧問在客戶所開立的基金賬戶上實現,可以投資FOF基金。FOF基金是由投資經理在客戶所認購/申購并持有份額的FOF產品中實現,FOF基金不能再投資FOF基金。
盡管基金投顧業務是未來財富管理行業的“藍海”,但不同的渠道對于基金投顧業務的期望和能力稟賦不同。相對來說,券商發展基金投顧業務有很好的權益客戶基礎和技術支撐,股民對于新生事物學習和接受能力強,股民可能同時也是基民,接受基金投顧業務相對容易。但是,銀行就不大相同了,大多數銀行及其客戶的風險偏好還是相對保守的。對于業務人員來說預防風險是第一位的,對于高風險、高波動的基金產品以及更復雜專業的基金篩選和組合管理尚缺少認知和準備,寧可“暫緩”也別做錯是可以理解的。其他相對保守的金融機構打算做財富管理和基金投顧業務的邏輯也類似,難度和壓力也是比較大的。
截止目前,基金投顧業務試點一共兩批,券商數量最多,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三方)的數量還比較少。作為專注基金銷售業務的財富管理行業新生力量,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三方)對于基金投顧業務比較積極,業務使然因此志在必得。當然,誰能試點、誰先搶跑固然重要,一時暫緩肯定也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最更重要的是長跑。隨著前兩批業務試點的逐漸完善,相信后來者也可以吸取經驗迎頭趕上。(財富中文網)
作者張鵬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財富管理資深人士,清華大學MBA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劉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