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印發的《“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提出,我國將以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主要目標,努力提升就業質量,防范和有效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并將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納入到量化考核的預期性目標之中。
文本設置
小號
默認
大號
Plus(0條)
按照最近比較熱的“初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的劃分,勞動報酬屬于“初次分配”。初次分配大致指的就是我們從所服務機構獲取的薪資,這一環節一般由市場來主導,也就是說,政府除了制定最低工資法律法規外,一般不直接干預初次分配。
政府可以發揮最大作用的地方,其實是在二次分配環節。在這個環節,政府通過稅收、社會保障支出這一收一支,進行財富的再分配。
中國政府最近倡導的三次分配,是指個人和企業出于自愿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捐贈出去,以實現富裕人群資金向相對貧困人群的流動,是對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補充。前幾天財政部特意出來澄清說,三次分配不是“殺富濟貧”,也就是說,在這個環節,政府也只起到倡導作用,而不能強迫。
但中國國情決定了,政府的政策導向對企業有著遠超“倡導”的影響力。在騰訊和拼多多分別響應“共同富裕”并表示要拿出巨額資金投入這一事業后,這幾天,多家快遞公司宣布上漲末端派費,快遞小哥每派送一單就能多掙0.1元。此外,對美團和餓了么兩大外賣平臺給送餐小哥交社保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
在貧富差距逐漸拉開的當下,政府想要在財富的更均衡分布上有所作為,當然是件好事。但我認為還是應當“法律的歸法律,市場的歸市場”,用法律來保障最低工資和勞動者的身心安全,靠市場來調動人才的能動性,盡量少動用行政手段和輿論壓力。
財富中文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富媒體知識產權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