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镕清被譽為“中國殼王”(King of SPAC)。圖片來源:被訪者供圖
雙镕清可謂是當下炙手可熱的中國企業家們最渴望從他那里獲得寶貴的境外上市資源的人。
在金融界,雙镕清無疑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原本想像母親一樣投身于醫療事業成為一名醫生的他,機緣巧合“誤入”了金融行業,一做就是二十年。
中國企業境外(納斯達克)上市能取得今日的成就,雙镕清功不可沒。正如他每天堅持運動一樣,過去二十年中,他對中國企業在境外資本市場開拓的執著,使得他掌舵的機構占據了中國公司美股上市的大部分先機。
眾所周知,雙镕清是一位哈佛學子,被譽為“中國殼王”(King of SPAC),但鮮為人知的是,他還對宇宙充滿了濃厚的興趣,熱衷于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未來。
為了與自己的偶像見上一面,雙镕清在2019年3月特意邀請了世界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謝爾頓·格拉肖(Sheldon Lee Glashow)教授,攜夫人從波士頓來到上海,親自聆聽這位偉大物理學家的獨到見解。
謝爾頓·格拉肖,美國科學院院士,1932年生于紐約,1954年畢業于康奈爾大學,1958年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并于1967年起任哈佛大學教授。他的研究不僅推動了量子物理學的進步,也為我們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格拉肖教授于1976年榮獲奧本海默獎,197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91年獲Erice科學和平獎,他還是播出長達12年之久的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中主角“謝耳朵”的原型。

雙镕清與諾獎物理學獎得主謝爾頓·格拉肖討論宇宙的起源和未來。圖片來源:被訪者供圖
當有記者問雙镕清:“為什么對探索宇宙感興趣?這對您后來的投資生涯有什么幫助?”雙镕清娓娓道來:”我覺得好奇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做任何事情的驅動因子,“be curious, be persistent, be enjoyable”是我做事的人生信條。這些信條驅動我與中國企業攜手馳騁國際資本市場,不斷為它們劈波斬浪,并致力于將它們打造成為世界級的大船。”
當再次被記者問到“中國企業如何能在國際資本市場獲得最大的資源?”雙镕清的回答既直接又深遠:“中國企業發展的國際定位應當是:全球化思維、全球化布局、全球化資本。”
哈佛大學研究生畢業后,雙镕清進入了咨詢行業,就職于世界知名的戰略咨詢機構數年之后,他應邀加入了一家大型猶太人私募投資基金,聚焦投資中國的高科技、生物醫療、物聯網、新能源、大消費和教育文化等行業。他領導和參與了數十個知名項目的投資和退出,并開創了中國人民幣-美元平行基金的先河,隨后領導創立了貝祥私募等一系列開疆拓土的事業。2018年,SPAC(特殊目的并購公司)新時代悄然在華爾街開啟,正是在這一年開始的數年間,雙镕清帶領團隊成功實現了多宗的SPAC IPO和并購,迅速在華爾街和亞洲資本市場聲名遠揚,并被譽為“中國殼王”(King of SPAC)。同時,因其在領導中國企業納斯達克上市方面的卓越貢獻,被納斯達克中國峰會授予“中國最佳納斯達克投資人”的榮譽。
2024年的美國股市表現靚麗,納指100指數(NDX100)創下了自1999年的歷史新高,全年漲幅33.56%。特別在美國大選后,美聯儲降息如期而至,美國經濟基本面強勁發力疊加科技股擴張趨勢繼續推動美股整體大幅上揚,“七巨頭”帶動美股大盤上揚,納斯達克金龍指數也節節攀升。2024年,納斯達克連續第六年領跑全球IPO市場。
2024年初至今,中概股美股上市也創歷史新高。自第一家中國公司華晨汽車(原金杯汽車)于1992年赴美上至今天,中概股已經有33年歷史,2024年美股上市的中國公司數量創歷史新高。根據Stock Analysis的數據,2024年共有161家中國公司已經在美股申報上市(密交和公開遞交),其中69家公司已經成功IPO,約占當年美股上市數量的三成(31%),募資金額約45億美元,約占美股總募資金額的12%。其中不乏表現靚麗的股票:始祖鳥母公司亞瑪芬體育(Amer Sports)于2024年2月1日登陸紐交所,募資額13億美元,發行市值63億美元;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車品牌極氪于5月10日登陸紐交所,募資額4.4億美元,發行市值52億美元;同屬于吉利旗下的豪華超跑品牌路特斯于2月23日通過SPAC納斯達克上市,合并估值68億美元,融資額約9億美元。這顯示出中概股赴美上市熱情高漲,呈現出迅猛的上升態勢。
雙镕清預測,2025年美股市場將迎來中概股IPO又一波大潮,2026年會繼續被市場唱多,高歌猛進。2025年伊始,中概股企業赴美上市便異常火爆,僅僅37天就有15家企業成功赴美上市。推波助瀾,DeepSeek橫空出世,成為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時刻”,2025年將是中國企業在全球崛起的一年,中國股票估值折價的現象或將消失。
雙镕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美經濟還在持續發力,我們現在能得出的唯一結論,就是中美關系在博弈中繼續前進,特別在當前全球政治經濟形勢的多變格局中,A股IPO新增受理及審核過會情況呈現出明顯收緊趨勢,赴境外上市成為眾多中國公司的優選,美國是則最熱門的選擇。”摩根大通全球銀行業務聯席主管菲利波·戈里(Filippo Gori)上個月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特朗普的親商議程將推動美國經濟增長,也會促使更多歐洲和亞洲公司考慮在美國上市。2024年,跨境赴美國上市的企業數量創下歷史新高,更高的估值是美股吸引力的關鍵因素。根據彭博社的數據,歐洲和亞洲股票的交易價格比美國同類股票低約35%。

李書福旗下的豪華電動汽車路特斯(LOT)與特殊目的并購公司(SPAC)完成合并實現納斯達克上市,成為近三年來中概股規模最大的IPO,融資達8.8億美元。
與美股市場的“寬松”政策相對,中國監管政策則持續加碼,A股上市門檻大幅提高,導致A股IPO市場的撤回數量急劇攀升。根據同花順提供的數據,截至2024年12月31日,A股IPO終止的企業家數已經達到了437家,相較于2023年全年的284家大幅增長。據統計,2024年全年共有100家公司完成IPO,相比2023年的313家和2022年的428家,數量上明顯減少,同比下降68%。全年募集資金總額為674億元,較2023年的3,565億元和2022年的5,868億元,同比下降81%。無論是上市數量還是募資規模,均創下近十年的新低。中國證監會嚴苛的政策導致許多企業無法滿足新的上市條件,不得不選擇撤回申請。而一旦被撤否,想要再次登陸A股的可能性就很低。

上市板塊分布對比分析(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數據來源:根據公開資料分析
當記者問到:“那么,這些終止的企業又該何去何從?”雙镕清答道:“在當前環境下,境外上市已經成為這類企業實現發展的最優選擇。中央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積極鼓勵中國企業境外上市,通過國際資本市場進行融資。”隨著國內上市門檻的愈加苛刻,美股市場憑借其成熟的監管體系和強大的流動性優勢,持續吸引著眾多尋求上市的中國企業。對于許多中國企業而言,赴美上市不僅能夠拓寬融資渠道,更是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戰略舉措。
數據顯示,從境外上市的中國企業數量增幅來看,美國已經超過香港成為最熱門的上市地。“簡而言之,相較于香港市場,赴美上市往往能夠獲得更高的市場估值、更充裕的融資規模以及更活躍的流動性,從而讓資本獲得更豐厚的回報。”雙镕清說到。
雙镕清又講到:”超3,300家A股上市公司有海外業務,海外總收入達8.5萬億。今年隨著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持續升溫,資金對美股市場的信心不斷增強,今后勢必將會有更多的中企赴美上市。同時,中國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和措施,不僅將進一步推動中概股赴美上市的熱潮,還將助力企業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和發展。”
但當記者問雙镕清:”中美關系的緊張是否會阻礙中國企業赴美股上市?”雙镕清仍然非常看好美國資本市場,他的理由很簡單:“中美末日論”者錯了,因為隨著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浪潮的持續,疊加美國經濟展現出的強勁韌性,以及中美兩國在戰略博弈中保持的競合關系,過去兩年的數據清晰地說明,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正在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動下,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數量將迎來井噴。”
與此同時,中國證監會等部門發布的政策大力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赴境外上市—“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特別是,2024年新“國九條”及證監會“十六項措施”明確支持科技企業境外上市,并強調提升備案效率。2024年9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特別倡導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在赴境外上市,推動股權轉讓和并購市場的發展。截至2024年底,中企赴美上市備案通過率近80%,部分企業備案周期縮短至27天。
趁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大潮,雙镕清在海南自由港領導發起了“中國企業境外上市國際金融中心”(以下簡稱“中境外”)。中境外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專注于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服務平臺之一,構建了“3(總)+3(衛)+1(園)”的全球金融資源體系,即,以紐約、上海、海南自由港為“三位一體的總部”;以香港、新加坡、迪拜為輔的“3衛星中心”;以海南澄邁科技園區為上市公司落地點的“1園區”。中境外依托與納斯達克、紐交所、港交所、倫敦交易所、迪拜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等十幾年的深度合作,積累了強大的資本資源和金融賦能能力,同時匯聚了來自華爾街及海內外投行背景的專業團隊,專注于為中國企業量身定制境外上市服務,涵蓋了傳統IPO、SPAC上市,Pre-IPO融資、PIPE融資、市值管理、海外并購等業務,助力中國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成功上市、融資以及長遠發展。

“中國企業境外上市國際金融中心”旨在為中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境外上市服務。圖片來源:被訪者供圖
雙镕清強調,“中國企業境外上市國際金融中心”的設立是中國企業邁向國際資本市場的一個新起點、新模式和新智慧的體現。
當被問到未來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大趨勢時,雙镕清回答道:”在未來幾年,并購是王牌。”
雙镕清表示,第一大趨勢是特殊目的并購公司(SPAC)正在成為中國企業境外上市最具亮點的新趨勢。眾多的中國公司對通過SPAC模式去納斯達克上市尤為青睞。SPAC上市方式因其靈活性和高效率,現今成為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最熱門之選。在通過SPAC實現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中不乏經典案例,如路特斯、比特富富、大樹云、百德醫療等。路特斯通過SPAC上市成為近三年來中概股規模最大的IPO,截至當天收盤,市值達到92億美元(約合668億元),超過蔚來(91億美元)、小鵬(81億美元),路特斯IPO融資額也高達8.8億美元。
另一大趨勢則是,已經成功上市的中國企業將更多地通過定向增發股票的方式實現同行業或跨行業并購。未來數年,行業整合的主要方式將不再是中小企業的自然淘汰,而是通過與上市公司之間的戰略性并購來實現。上市公司利用其資本平臺優勢,通過增發股票實施并購,將大幅提高同行業與跨行業并購的效率和流動性。雙镕清直言:“在未來幾年,上市公司的并購是王炸。”
當記者問及其機構在美股IPO市場的成功經驗有哪些可以為中國企業賦能時,雙镕清坦言:“競爭其實是無處不在的,在金融行業中不僅體現在團隊與團隊之間的較量,更深層次地,是機構間品牌影響力、資本實力,資源配置能力等全方位的角逐,平臺的雄厚實力決定了戰略的高度與成果的豐碩。”雙镕清簡潔明了地闡述他的機構在幾個方面的優勢:第一,頂尖的業績:在過去的22年中,已經在美股資本市場上成功運作了超過65家中概股公司的上市,發起了眾多的SPAC并成功并購了許多行業的標的。如此規模的成功案例,在資本界實屬罕見;第二,強大的全球資本生態:歷經22年的深耕細作,集團已經與全球超過100家知名金融機構及大型資本建立了深度合作,構筑了強大的國際資本生態,為中國企業順利完成上市和融資保駕護航;第三,世界一流的尖兵團隊:憑借對國際資本市場的深刻理解,雙镕清領導的團隊精準把握國際資本市場的運作機制與投資者需求,為中國企業境外上市提供世界一流的資本運作和賦能;第四,廣泛的行業覆蓋:其團隊成功運作的IPO案例涵蓋了新能源、人工智能、醫藥醫療、物聯網、清潔技術、云計算、新材料、元宇宙、教育、游戲、消費品等眾多領域,充分展現出其在不同行業中的深厚影響力和資源整合能力。

在雙镕清創立的SPAC國際嘉年華活動上,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后、上交所創始總裁劉嘯東、百盛集團執行董事鐘珊珊、星競威武集團董事長何猷君等嘉賓參與剪彩。圖片來源:被訪者供圖
貝恩資本(Bain Capital)中國創始人、TPG集團前合伙人,哈佛大學商學院MBA黃晶生稱贊到:“SPAC作為公司上市的途徑,被越來越多的公司、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所采用。在雙镕清董事長的帶領之下,他掌舵的機構已經是經驗最豐富的、最大的SPAC發行機構。俗話說功夫不負苦心人,我真誠的希望未來雙總能夠如虎添翼,用SPAC讓眾多的企業上市成功,讓眾多的投資人收獲滿滿。”
就如歌斐國際(Gopher Asset International)全球總裁、全球最大對沖基金運營商思高方達(CITGO)前中國董事長李宏博士所說:“雙镕清把他的機構做成我們這個行業最大的生態體系之一。所以,我覺得今天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些個人的因素,而是建立在這樣一個龐大的系統和相當有影響力的品牌基礎上。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相信他未來還是會站在這個行業的制高點。”
在《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What It Takes: Lessons in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中,作者蘇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是全球知名的投資家和慈善家,同時也是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的聯合創始人,他曾經提出自己的觀念:“如果你看到一個巨大的變革性機會,不要疑慮其他人為什么沒有采取行動。你可能看到了他人沒有看到的東西。問題越嚴峻,競爭就越有限,對問題解決者的回報就越大。”但在現實中,能做到這一點的人非常少,雙镕清就是其中的少數。他憑著自己靈敏的商業嗅覺和第六感,隨時在捕捉資本市場的機會。“當他發現了一個新機會,他會立馬開始行動。”一位熟悉雙镕清的哈佛校友、摩根大通中華區執行董事評論道。在采訪最后,雙镕清給出了總結語:“我的目標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打造世界級的中國境外上市公司。”
特刊 | 該文章由財經自由撰稿人馮曉蓉提供,非《財富》(中文版)編輯內容,文責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