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根據咨詢公司雷達爾(Reddal)的保守估計,中國郵輪運營商可能至少需要10年才能建立自己的船隊并發展服務能力,但中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的成功鼓勵了相關行業。
目前愛達·魔都號郵輪正在進行中的航行啟程于1月28日即除夕當天, 近5000名乘客在船上慶祝了中國農歷新年。這次歷時5晚6日的航行是愛達·魔都號新春主題航次的組成部分,此次航行結束后,它還將于2月10號從上海出發,開始4晚5日的元宵航次,依次停靠濟州、長崎等日韓城市。
這艘大型郵輪共有16層,總共可以容納5246名旅客,擁有超過20處專門的餐飲場所、一個可容納近1000人的劇院和一個2000平方米的購物中心,甚至栽植了室內棕櫚樹。自2024 年初開啟商業運營以來,一年時間左右完成 90 個航次,接待服務旅客 65 萬人次。這個成績鼓勵了中國旅游業,行業觀察者相信這證明中國擁有規模龐大且日益成熟的旅游消費市場。
這也讓建造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的決定更顯得正當且必要。1 月中旬,中國國家電視臺宣布這艘被命名為“愛達·花城”的郵輪已經完成全船主船體貫通,相比魔都號,花城號船體長度加長了17.4米,船舶客房數量增加了19間,達到2144間;公共區域和戶外活動休閑區域面積也分別增加了735平方米和1913平方米。
根據計劃,2025年愛達·花城號全船的2144個房間將全部完成裝修,2026年交付,2027年正式在廣州南沙郵輪母港開啟國際航線。
愛達魔都號與花城號都是中國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曾被新華社稱為“皇冠上的明珠”。沒有人懷疑,能夠建造此類船舶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集中體現——魔都號與花城號的建造證明中國已經擁有建造大型郵輪的能力和實力。
中國已經在全球造船業以及幾乎所有的細分領域展示了實力。
國際航運研究咨詢機構克拉克森研究公司(Clarksons Research)的最新報告提示:2024 年,全球船廠總共獲得新船訂單數為2390艘,合計1.7億載重噸/6555萬修正總噸,這個數字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以修正總噸計算,中國船廠的訂單占全球新船市場份額的70%。
來自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數據則顯示,2024年中國船廠新接訂單量1.1億載重噸,同比增長58.8%,占全球市場份額約四分之三; 2024年底,中國船廠手持新船訂單2.1億載重噸,同比增長49.7%,占全球份額的63%。
克拉克森研究公司認為,中國船廠之所以能接獲更多接單,且訂單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直接原因是中國靈活的產能供給、持續的產能擴張以及具有競爭力的價格。
盡管全球造船業已經日益由中國主導,但目前97%的郵輪仍是在歐洲建造的,而郵輪是造船業中的高端船型。
愛達魔都號與花城號已經實現了國產制造,這兩艘中國國產大型郵輪的設計建造可以被當做中國造船業在全球競爭中不斷展示肌肉的積極案例。相較于航行在海面上時乘風破浪的威風相比,郵輪的設計建造過程雖然顯得低調,但更能體現中國的工業發展水平和實力。
愛達·花城號大型郵輪的一項值得慶賀的成績是從入塢總裝搭載到全船貫通,用時只有九個月,比魔都號縮短了超過60天,這可以視為中國造船工業乃至中國工業水平持續提升的標志。
如果把視野從愛達魔都號與花城號擴展到中國郵輪產業,并繼續擴展到中國造船業,就會發現,這個從點到面的延伸鏈條上,有更多可供關注的重點信息,比如郵輪經濟或可幫助中國成為全球造船業的終極主導。(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