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理論的發展已日臻成熟,但在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過程中,仍存在一個巨大的鴻溝。企業需要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與實際的商業邏輯結合起來,讓ESG不僅僅是一場“秀”,也不僅僅是企業為之額外付出的“稅”,而是一種理性的、可持續的商業行為。
在本月于上海舉辦的2024年《財富》中國500強峰會上,關于ESG的圓桌討論中,嘉賓們圍繞切實的、落地的方法論展開: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更好地踐行ESG?如何通過ESG的實踐,影響和帶動供應鏈上下游更多的企業?以及,如何評估企業通過踐行ESG,在商業層面獲得的真實的回報?商業回報包括但不限于財務表現、品牌價值、市場競爭力以及客戶和投資者的滿意度,同時也涵蓋短期、中期及長期的回報。不同行業和發展階段的企業,對于投入和回報之間的關系是如何理解的?
參與本場討論的嘉賓是:嘉吉動物營養與健康全球副總裁兼亞太區總裁鄭鴻飛、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學術副院長、可持續投資研究中心主任嚴弘、安踏集團副總裁李玲、遠景科技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孫捷。
以下是經過編輯的對話實錄。
謝菁煒:嘉吉是世界上最大的私有企業,業務和我們的“吃穿住行”中的“吃”是息息相關的。嘉吉通過哪些技術創新,來切實地推動可持續發展?
鄭鴻飛:在ESG方面,我們主要在兩個方向上進行突破和創新。一個是數字化,我們有兩個大的數字化平臺,全程跟蹤所有可持續發展數據。其中一個平臺是嘉吉動物營養與健康業務的原材料和配方平臺,這個平臺涵蓋70多年來積累的數據,全程跟蹤全世界各種動植物的各種營養元素在動物體內的消化狀況,以及在消化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同時,全程跟蹤所有原材料的碳排放、碳減排的足跡。整個系統更新升級后,現在還能夠自動預測動物在食用了不同的食物之后會有多少的碳排放量。
還有一個平臺用來跟蹤動物所有的生活軌跡,包括農場的管理情況、環境情況等等。動物的整個生活的軌跡,包括碳排放的蹤跡,都會被記錄下來。
我們另一個創新的方向就是通過開發新的添加劑,包括后生元和植物源性的解決方案,幫助動物在消化和吸收營養過程中減少碳排放量。比如我們可以將反芻動物在消化過程中的碳排放量降低5%-10%,同時可以增加生產效率。
謝菁煒:新技術的研發之外,應用也至關重要。在推動環保材料和可持續生產技術的應用方面,安踏有哪些值得分享的舉措?
李玲:安踏作為以消費者為導向的體育用品集團,最重要的ESG舉措之一就是生產出環保可再生的產品,以產品推動ESG在組織內的落實。安踏每年要銷售2億件運動服、1億雙運動鞋,覆蓋全球2億消費者。我們的總目標是在2050年,全集團實現碳中和。細分目標中,就包括希望可持續產品的占比提升至50%。
舉幾個例子。今年巴黎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領獎服裝,是中國首個權威機構認證的“碳中和”的領獎服。安踏在大概一年前,就號召全國消費者一起參與“山河計劃”,收集大量塑料水瓶,經過環保可再生的科技,讓它們變成絲線,織成奧運會領獎服。從面料、生產、物流、包裝,到供應鏈的管理,領獎服都體現了碳中和的管理目標。
第二個產品,我們運用了賽麗絲聚酯纖維生產出在6個月重歸自然的產品。這種運動裝備在產品生命周期結束后,經歷6個月就可以被降解,降解率超過95%。這樣的材料在我們很多裝備中都有使用。
第三,“從搖籃到墳墓”。嘉吉的鄭總剛剛也講到了關于碳足跡的追蹤。對于部分產品,我們從面料到產品退出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進行了碳足跡的追蹤,并采取有效的減碳措施,在整個鏈條中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第四,還有一個關鍵環節就是包裝。我們力求在未來以環保可再生包裝材料取代現有的一些材料,現在安踏20%的包裝材料都是可持續的。
ESG從科技到商品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轉換。通過可持續產品的研發應用,既實現了對碳排放全方面的管理,同時也實現了消費者教育。可再生環保材料的研發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投入和攻堅的難題,但是我們在不斷地推進,在這個方面,集團未來會進一步加大投入。
謝菁煒:遠景作為新型能源系統企業,本身業務就和ESG是息息相關的,尤其在E(環境)這個方面。請您向我們介紹,一家綠色科技公司,如何做創新,效果如何?
孫捷:遠景的產品并不為公眾直接使用,但是我們的風力發電機、儲能系統、動力電池等等,都在為千行百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我們作為一家綠色科技公司,不斷地做科技創新,我們最近再次入選《財富》改變世界50家企業榜單。
在產品和技術創新方面,我們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是綠色能源技術,在座的所有行業的企業,現在都在追求綠色低碳的轉型,綠色電力的使用肯定是最重要的議題之一。我們本身就是這個領域的從業者和技術的引領者,不斷通過利用風、光、生物質這些可再生能源,以更低成本的價格去生產和儲存電力。
第二,近幾年我們都在談碳相關的技術,包括碳計量技術、碳核算技術,碳認證技術,我們也花了很多功夫投入在這些方面。
第三,數智化的技術,這里面包括了智能物聯的技術。單純的IT系統和技術不能滿足越來越紛繁復雜的能源世界。互聯網世界更多是信息的聯通,是虛擬的,但能源世界是物理連接的。如何通過IoT或AIoT技術讓不同能源世界里的設備、機器進行對話?如何通過AI結合算法和大模型的技術,更好地預測天氣情況、風力發電情況,以及未來24小時、4小時、20分鐘的儲力?這些都需要非常多的技術投入。
所以,我們圍繞這幾個方面對技術進行創新,同時把技術應用到產品,為整個行業提供相應的綠色低碳的服務。
謝菁煒:剛才幾位企業代表都分享了ESG相關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從學者的角度,請嚴教授給出超越行業的觀察:如何以市場化的激勵措施,促使企業去主動進行ESG相關技術的革新?激勵措施中,最關鍵的一環是什么?
嚴弘:ESG的技術革新需要很多資金、資源的投入,如何通過資源的投入實現我們的目標,通過資源的投入得到市場的嘉獎,這就需要市場化的機制。
一方面碳市場是非常重要的市場化機制,可以通過碳排放交易權的交易幫助企業獲得相應的收益。目前這個市場還比較初期,規模不是很大,但是正逐漸發展起來。
另一方面,把整個ESG的目標結合在企業發展的藍圖中,還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對高管的激勵機制。因為我們ESG的投入是一個長期的目標,長期的目標產生的是長期的績效,短期只看到投入,但是長期的話,市場化回報會非常的巨大。
謝菁煒:剛才都談到了“投入”,這是非常現實的話題。目前這個階段,踐行ESG到底能不能為企業帶來真實的商業回報?或者說,我們的企業基本上還是在投入階段,在交所謂的“ESG稅”?
鄭鴻飛:可持續對嘉吉來說是一個長期的理念。但同時,我們一直相信,通過實踐ESG,要真正能夠為客戶帶來差異化的解決方案,為客戶創造價值,同時也為我們自己創造短期、中期、長期的經濟價值。
舉個例子。中國在2020年7月推出了飼料“禁抗”、“無抗”的政策,以減少抗生素在人類食品中的殘留。而這就要追溯到動物生長過程中,對于抗生素的攝入是否是有節制的。這項政策是在2020年推出的,但是嘉吉從2017年開始就在中國市場準備飼料無抗的解決方案了,因為我們在其他國家看到了這個趨勢。
我們在2020年面向中國市場推出了飼料無抗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不僅僅是把抗生素從產品中拿走,不能這樣簡單粗暴,因為拿走之后會有很多副作用,比如動物容易生病、農場效率降低。我們必須幫助客戶應對這些副作用,否則他們的經濟效益就會下降。我們的解決方案是集產品營養、飼料安全、環境安全、動物腸道健康于一體的,是產品和服務相結合的。通過這項方案,客戶的經濟效益不降反升。對我們企業來說,實實在在的好處就是我們當年大幅的業績增長得益于這款無抗解決方案,這是短期就能夠看得見的經濟價值。
謝菁煒:這個例子正好把今天這場討論的三個話題串在了一起:通過技術創新影響供應鏈上下游的伙伴,實現商業的回報。安踏如何考量ESG方面的投入和商業層面的回報之間的關系?
李玲:安踏集團目前對于ESG的投入是相當大的。在產品研發方面,我們已經累計投入了接近100億元,明確了“1+3+5”的ESG戰略目標,到2050年要實現碳中和的總目標。
我們在ESG方面的投入也體現在組織架構的調整。 首先,在集團層面搭建ESG管理體系,成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由集團聯席CEO、董事局執行董事擔任主席,所有品牌CEO、重要部門負責人出任委員。所有部門都要承擔2050年碳中和總目標以及倒推回來的KPI指標,這也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投入。
另外,今年四月,安踏在上海武康路開了首家ANTA ZERO零碳使命店,大家有時間可以逛一逛。這家店致力于從產品制造到終端運營全面實現減碳目標,同時體現了對消費者的教育,而且該店本身已經實現了30%的碳中和。
ESG的S(社會)方面,安踏也進行了大量投入。到現在為止集團捐贈總額超過了24億元,還在過去七八年中實施“安踏茁壯成長公益計劃”,針對中西部青少年開展體育運動和教育公平的實踐。同時我們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進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集團創始人家族還投入百億成立和敏基金會,未來將繼續推動醫療進步、社區關懷,和整個國家的體育運動事業。
現在看,我們的投入遠于大于短期的經濟回報。如何看待兩者的關系?我們認為,投入ESG最大的回報就是能夠得到更多來自投資者、消費者和公眾對企業的尊重,長遠來看應該變成我們企業增長和發展的動力,所以我們現在并不急于追求短期的財務目標。
謝菁煒:我相信踐行ESG,對于遠景業務發展和財務表現一定帶來了真實可見的積極影響。
孫捷:今天借這個機會,我想糾正一下大家一直以來幾個錯誤的觀點。大家好像覺得做ESG就是增加成本的,或者更多是為了做企業宣傳,我想分享幾個觀點。
第一,關于綠色電力。現在綠色電力早不是十幾年前成本高,被大家稱為“垃圾電”的時代了。現在綠色電力成本比火電更低,又便宜又清潔的電為什么不用呢?在內蒙通過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成本只有兩毛多。相比較,長三角和珠三角工廠平均電價都是7-8毛。綠色電力已經不是奢侈品。
第二,我們不能單從成本上看ESG這個事。反過來看,你要思考,不做會有什么懲罰?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企業,包括出口型企業,現在不做ESG,就會越來越“痛”。如果ESG達不到標準,出口歐美的話,你就會面臨更高的碳稅,而且是用歐元結算的碳稅,一噸100歐。
我們本身是一個產品型公司,出口的時候,海外客戶對我們是有碳方面的要求的,但是這個要求不只是對遠景自身,而是對我們和我們的供應鏈。所以我們也會對供應鏈提出要求,同時賦能他們,包括給他們提供更便宜的綠電,幫助他們做節能降碳,他們減少碳足跡的同時,也幫助我們的產品提升了競爭力和出口的優勢,這樣才能夠拿到更多的訂單和市場份額。所以這是一個共同的目標,而不是某一家,或者某幾個企業要做的事。
謝菁煒:是的,關于ESG的投入和回報,不能僅局限于這家企業內部,而是要把整個供應鏈放進來一起考慮。嚴教授,中國企業現階段在ESG方面的投入和回報之間是什么樣的狀況?有沒有數據可以支撐某個結論?
嚴弘:我想強調一點,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社會進步是我們人類發展必須要做的事情,這個不是短期的財務回報所能反映的,但是可持續投資或者ESG投資的投資者,特別是歐洲的機構投資者,他們在審視投資對象的時候,第一個標準就是看ESG指標,如果不達標,財務再好,他們都不會關注的。所以從長期投資的角度,我們關注企業的ESG發展,關注企業在可持續方面的進步,實際上對他們未來獲得更多的投資會有好處,同時這類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實際上也推動著整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另一方面,研究發現,ESG指標相對比較好的公司,他們的財務報表普遍比較好,信息披露也比較完全,投資者對他們比較放心,也愿意出更高的價格買他們的股票,所以在股市方面的表現也是比較好的。這一點,從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都有相關的證據,當然國內市場時間不是很長,數據也不是很多,證據不是非常的明顯和充分,但是這個趨勢還是比較明顯的。(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