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9月結束只剩下10天的時候,來自兩名知情人士的消息,讓英特爾和高通同時受到關注。他們說,高通已經與陷入困境的競爭對手英特爾就收購事宜進行了接洽。
盡管包括金融時報、路透社、CNBC和華爾街日報在內的西方主流媒體都在對此進行報道,但沒有公開跡象表明雙方想要在此刻就讓這一傳聞中的收購引人注意,但有一點可以確認,如果最終收購成真,將是歷史上金額最大的一次科技公司之間的交易。英特爾因此會對有可能引發的反壟斷監管謹慎應對,同時這一傳聞讓英特爾的股價在上周五收盤時上漲了8%。這是一個難得的好消息,特別是在8月發布的那份災難性財報之后。進入2024年以來,英特爾的股價已經下跌了一半。
2021年,重返英特爾出任CEO時,帕特·基辛格知道自己迎來的是職業生涯中的一次艱巨挑戰,當時英特爾已經在與“宿敵”和新興對手的競爭中逐漸落后,帕特·基辛格,被希望成為白衣騎士,將英特爾從進一步衰落中拯救出來。
他宣布了為期五年的轉型計劃,決定將英特爾變身為能與臺積電一較高下的芯片制造商。現在三年過去,他的計劃似乎進展并不順利,一些核心領導成員離開了公司,英偉達和AMD也在向數據中心出售人工智能芯片的競爭中占據上風。
想要成為臺積電那類企業,英特爾就必須說服其他芯片公司,在英特爾的晶圓廠中制造它們的芯片,單這些芯片公司中,有許多原本就是英特爾的競爭對手。
芯片設計和制造緊密結合曾經締造了英特爾堅不可摧的江湖地位,利用領先于競爭對手的制造工藝,生產出高利潤且性能卓越的芯片,曾經是英特爾成功的關鍵,經歷過英特爾輝煌時代的帕特·基辛格為了表示自己對制造業務的重視,已經將英特爾制造部門的財務進行了拆分。同樣在上個星期,帕特·基辛格表示將把其改組為一個獨立的法律子公司,由包括獨立董事在內的董事會監督。這被視為對未來在某個時刻將芯片設計與制造業務加以分離進行的安排。
這需要時間,但上周的傳聞表明,已經有太多人等不及了。
盡管據知情人士透露,交易傳聞還處于極早期階段,高通也還未提出正式收購要約,但據稱高通在探索收購英特爾的幾項資產后,提出了全面收購英特爾的可能性。
與英特爾不同,高通只設計芯片,而將生產委托給外部制造商。作為競爭對手,高通的市值在2012年首次超過英特爾,現在高通的市值是1880億美元,而受收購傳聞影響在上周五上漲8%以后,英特爾的市值也僅有高通的一半。
潛在收購涉及的所有當事方,都拒絕回應傳聞,但花旗的分析師在上周五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英特爾應該退出半導體制造業務,以及,收購談判“幾乎愚蠢到無法評論”。(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