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技術在今年密集地走入大眾視野,行業內的公司們也迎來上市熱潮。
7月27日,自動駕駛獨角獸企業文遠知行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計劃以“WRD”為代碼,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此次IPO的主承銷商為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中金公司。文遠知行或成為國內通用智駕第一股,并有望成為繼三年前滴滴上市后,中國公司在美規模最大的IPO。
而在一個月前,同為智駕賽道的Momenta也傳出消息,公司已通過境外上市備案程序,擬于納斯達克或紐交所上市,發行不超過6335.29萬股普通股。
兩者先后創立于2016年和2017年,國內同期成立的公司還有小馬智行和百度Apollo等。這段時間,該行業在海外市場也動作不斷。Waymo從谷歌獨立出來,成為Alphabet旗下的子公司。隨后,英特爾斥資153億美元收購Mobileye。
這些新公司的誕生離不開相關政策的出臺。2015年,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將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無人駕駛被列為汽車產業未來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之一。2016年,美國交通部發布第一份自動駕駛汽車指導政策,次年又發布了修訂版。
經歷若干年技術發展,自動駕駛現在迎來了落地應用的拐點。今年上半年,國內已有超過40個省市出臺了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管理細則,試點省市已在無安全員駕駛、遠程控制測試,和商業化試運營等領域展開立法工作?,F在的自動駕駛行業,就如同十幾年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一樣,成為了政策扶持的重點對象。
更早更多的上路實踐機會,能為公司在競爭中帶來更大的贏面,而自動駕駛的落地,除了政策支持外,也需要大量資金。現階段自我造血能力欠缺的公司,都亟需通過IPO獲得外部輸血,這關乎公司生存和參與到下一步競爭的關鍵。
當公司發展到最有故事可講時,走向資本市場有助于公司獲得知名度和認可,并得到更多資金支持,用于公司實現所描繪的前景。事實證明,文遠知行已經走到了這一時刻。
目前,文遠知行業務有五個板塊 ——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bus(自動駕駛小巴)、Robovan(自動駕駛貨運車)、Robosweeper(自動駕駛環衛車)、ADAS(高階智能)解決方案,提供網約車、同城貨運、智能環衛等多種服務。
作為L4級別自動駕駛公司,文遠知行需要大量資金推進商業化落地,現階段的研發正處于燒錢階段。2024年上半年,公司營收1.5億元,出現下降趨勢,調整后凈虧損3.16億元,同比擴大36.6%。研發支出之龐大,甚至超出了其營收規模。公司方面表示,一直沒有盈利的情況在未來可能會持續。
如今,商業化落地已初見希望的是Robotaxi這一細分領域,以蘿卜快跑為首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在今年吸引了大量關注。文遠知行自然也將Robotaxi作為重要業務,放在優先發展名單中。據官方透露,文遠知行將會在今年以及明年開始Robotaxi的商業化生產,并為大規模商業化做好準備。
麥肯錫曾在2018年做出預測:2025年至2027年將是自動駕駛的拐點,這個時間自動駕駛每公里的總成本將與司機駕駛傳統汽車的成本大致持平。拐點過后,市場對該技術的需求將穩步上升。中國未來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到2030年,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及出行服務創收將超過5000億美元。
無論幾年后,自動駕駛技術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能否達到麥肯錫的預期,其已經展現出的巨大市場潛力已經吸引國內車企親自入局,加入研發行列,包括比亞迪和“蔚小理”在內的車企早早開啟了自研計劃。與此同時,對自動駕駛下重注的特斯拉也已經打通了進入中國市場的路徑,隨時開啟新一輪更激烈的競爭。
這間接為文遠知行這類第三方供應商施加了更大的壓力——如果無法做出車企自研成果額外的增量 ,那么其存在的重要性就會被削弱。因此,對文遠知行而言,上市只是參與競爭的入場券。拿到資金后,如何利用它進一步提升技術水準并更快占領市場,才是贏得第一局比賽的關鍵。(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