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的英文名字是Robin,有“響亮的名聲”之意。
在中國,很少有人在百度公司之外的場合直呼“Robin”這個名字,直到一兩周前,李彥宏參加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對話》節目,談到引起很多討論的無人駕駛網約車“蘿卜快跑”的名稱原義時,主持人打趣說,是“Robotaxi”不是“Robintaxi”。
“蘿卜快跑”在武漢的大手筆是百度今年上半年最值得書寫和宣揚的成績。像任何新事物出現時一樣,蘿卜快跑在這個中國中部重要的工業和科技驅動型大都市也遭遇了包括贊嘆、揶揄、反對、抵制在內的復雜的市場和社會反應。盡管引起了傳統出租車甚至網約車行業的激烈反應,但大多數評價仍是正面的,除了消費者用乘坐行為進行投票之外,蘿卜快跑的理性支持者們用珍妮紡紗機或火車及汽車來與蘿卜快跑進行類比,以證明蘿卜快跑的反對者是站在歷史演進、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經濟提升的對立面。
對蘿卜快跑的好評延伸到百度公司身上,股價的上漲是一個外在表現。當很多人已經習慣不假思索地用掉隊、落后、守舊、乏善可陳等負面詞匯來描述百度,并且像相信“太陽底下無新事”一樣篤定“百度公司無新意”一樣時,李彥宏和百度出乎人們意料地迎來一個揚眉吐氣時刻。
為了這一時刻,李彥宏用了十年時間。2013年開始,對自動駕駛的投入逐漸成為百度的重要支出——2015年正式成立L4事業部后,每年對這一部門的研發投入不低于100億元。十年來,百度為自動駕駛這一創新業務進行的總體研發投入已經超過1500億元。
除了未來潛在的商業價值之外,自動駕駛業務對百度來說還有另一層重要意義——消除其多年來一直被詬病的“創新乏力”之議。蘿卜快跑目前看上去正是百度自創立以來,除了搜索以外最正面的一次創新,優于其推出的大模型產品。
百度在中國第一次互聯網創業浪潮中誕生,李彥宏自硅谷回到中國,與他的那些同批次創業同行一樣,口銜“創新”天憲。
2002年成立百度聯盟,上線百度MP3搜索。2003年推出百度貼吧。2005年上線百度知道、推出百度地圖。2006年內測百度百科。2011年成立移動手機部門,在安卓端上線“易平臺”。
2014年押注O2O,收購糯米網、上線百度錢包、百度外賣。
百度并非沒有領先一步、棋高一著的時代,但并非所有“創新”都能成功,甚至并非所有以“創新”之名出現的業務都真的是創新。
“競價排名”為百度帶來豐厚營收,但也經常讓百度灰頭土臉。2016年,“魏則西事件”則讓百度和李彥宏不僅灰頭土臉,還聲名狼藉。
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走得跌跌撞撞,看上去關關難過關關過,雖然已經被促狹地踢出BAT,但仍然保持著一個大公司的基本體面。
要將這份體面繼續保持下去,并在接下來的十數年間重返商業巔峰,李彥宏必須抓住人工智能時代紅利,這是觀察者的結論,也是李彥宏的實踐。
如果自動駕駛和蘿卜快跑是實踐的一部分,目前的牛刀小試已經讓他感到欣慰,在人工智能領域更廣闊的空間中,李彥宏不會甘心做一個旁觀者,而希望能夠擁有足夠話語權。
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李彥宏發表主題演講時說,在AI應用的發展方向上,他最看好智能體。
李彥宏的核心判斷是,AI時代“超級能干”的應用比只看DAU的“超級應用”更重要,他提醒“要避免掉入‘超級應用陷阱’” ——不是只有 10 億DAU的應用才叫成功。
李彥宏認為AI只要能對產業和應用場景產生大的增益,整體價值就已大于移動互聯網。他強調大模型的重點還是“卷應用”,“沒有應用,光有基礎模型,不管是開源還是閉源都一文不值。”
李彥宏的所有表述都有一個基本出發點——跳出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這實在像是他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業務發展的經驗(主要是教訓)的總結。更明白的說法是,不能眷戀舊時代,要及早和盡快布局新時代,只有這樣,或許才能避免“尋它千百度”,而成功卻是“在別處”。(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