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旗下的跨境電商Temu在海外的快速擴張,給拼多多帶來了更多想象空間。今年5月,拼多多披露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公司實現營收868.1億,同比增長130.66%,實現凈利潤280億,同比增長約246%。伴隨這一消息,拼多多股價飆升,市值正式超越老牌電商巨頭阿里巴巴。
拼多多和淘寶一樣都經歷過從低價打開市場,再到品牌加入的過程。相比淘寶的B2C和C2C模式,拼多多的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即從消費者到制造商)模式,更像F2C(Factory to Customer,從廠商到消費者)。
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自誕生起便面對電商紅利見底的艱難開局。因此,在早期的友好入駐政策后,無論“僅退款”還是“自動比價”,拼多多無疑都更“偏向”消費者,而賣家則需背負更多。作為后來者,拼多多要與巨頭搶奪存量市場,商家已經不再稀缺,因此其經營側重點在于吸引消費者。
如今實現趕超的拼多多,在國內推行“自動比價”的同時,正在為其海外的長遠發展謀劃,著手Temu平臺的一次商家“清洗”,試圖實現低價和品質的平衡。
這一迫切需求背后的原因或許在于,高歌猛進的Temu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交銀國際報告顯示,第一季度平臺商品成交額達100億美元,預計虧損率縮窄至9%。摩根大通分析稱,如果Temu能持續獲客,并逐漸擺脫其低價、低質的既有印象,到2027年,Temu對拼多多營業利潤的貢獻,將從2023年的30億美元虧損,轉為35億美元收入。
因此,拓寬品類并吸引知名品牌入駐開店,成為了Temu的重要任務。
Temu半托管模式今年3月在美國市場試行上線。這一模式相較之前的全托管,讓商家有了更大的定價空間和自由度,他們可以自行選擇物流倉儲服務商,擁有了更多利潤空間。同時,平臺要求商家將尾程物流時效縮短至7天以內。這對商家的海外倉布局和跨國經營能力劃定了門檻。
平臺看似給了中小商家選擇,但其實余地很小,此舉是在倒逼他們進行海外倉布局和提升跨國經營能力,否則就不得不繼續選擇利潤微薄的全托管模式。而在拼絕對低價的全托管體系下,相對安全的可能只有具備雄厚供應鏈背景的工廠型商家,實力不足的中小商家自然會被淘汰。Temu由此或許能夠實現一次生態清洗。
Temu向半托管模式的轉身,主要就是為了吸引品牌官方入駐,推動平臺進入補品牌、補品類的發展階段。平臺經營的重心自然從壓低中小商家的價格,轉到了品牌和品質的搭建上。
在今年4月的Temu義烏招商會上,美妝類目招商負責人歐豪表示,半托管模式下希望更多品牌入駐Temu,建議賣家走中高客單價,并稱“價格越高,優勢越大”。
同月的食品類招商線上直播中,品類負責人晴川表示,半托管模式下平臺想要建立關系的四種合作伙伴是,有出口經驗的貿易商、國內形成品牌的品牌方、有出口代加工經驗的工廠,以及有FDA資質的賣家。
與此同時,據《中國企業家》報道,美的、小米、立白、維達等品牌已與Temu建立了合作。
按照其招商政策,商家入駐平臺時可以享受0傭金、0流量投放費用的優惠條件,但它對商家的價格要求是亞馬遜的85%。亞馬遜目前的平臺傭金大約在15%左右。
Temu自2022年9月正式海外上線,距今不足兩年,就已經完成了從北美市場為起點的,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擴張,并通過全托管模式積累到足夠資本后,加速開辟半托管模式重塑商家結構。截至目前,半托管模式已在美國、加拿大、德國等9個國家上線。
Temu前路挑戰依然不少。雖然它已通過之前的絕對低價贏得了市場份額,將包括亞馬遜在內的國際競爭對手們卷入價格戰,但此時的它卻不得不兼顧被詬病已久的商品品質問題。同時它還要應對大額廣告營銷支出的平衡,與不同國家政府日益嚴苛的壁壘。這樣看來,中小商家的抱怨聲確實微不足道了。(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