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最近,有多位網友在社交平臺反映,星巴克開始實行“消費入座”,不消費會被店員“禮貌勸走”。星巴克官方客服在回應媒體求證時確認是有“消費入座”一事,如果不消費會被店員禮貌勸離,但星巴克不會強制顧客消費。
在商言商,星巴克這一做法并無可厚非,但作為首個將“第三空間”概念引入企業經營并將其打造成自身特色的品牌,星巴克這一“背叛自己”的舉動還是令其所面臨的壓力無所遁形。在消費降級和價格戰的大背景下,如果是同品質的產品,星巴克很難拼過一眾平價咖啡品牌,“第三空間”更是從特色變掣肘。一方面租金成本更高,另一方面消費者入座不消費的情況卻越來越多,星巴克此舉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同時基本宣告其在中國市場走下“神壇”。
但當如此標志性的一家企業都不得不放棄自己堅持數十年的傳統時,這可能也不是單家公司的基本面能完全解釋的現象了。實際上,比星巴克更早跌落神壇的是中國的房地產,其對居民消費的影響也終于傳導至此。目前,歷史上最大尺度的房地產救市正在展開。高善文近日指出,房地產市場估值指標已進入合理區間,最新出臺的政策瞄準房地產領域最關鍵問題,即房地產企業流動性危機,未來幾個月需密切關注政策執行情況——如果政策能夠順利推行下去,有可能逐步推動房地產市場觸底和反轉。
參考日本的經驗,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觸底和反轉大概率也會是“漫長的季節”,但可以預期的是,只要房價一天不企穩,寬松政策就不會終結。畢竟在中國,房產不僅僅是居住的場所,也是重要的財富儲備方式。居民將多少存款投入房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房價未來走勢的信心,買漲不買跌的心理根深蒂固,因此房價即便不上漲也要保持相對穩定,才有可能提升居民購房的購房意愿。
同時,居民購房意愿和房產交易量能否有效提升,不僅對房地產市場的穩定至關重要,也關乎整個經濟的健康發展。顯而易見,只有購房者增多,開發商的現金流才能得到改善,進而促進房地產投資的恢復,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繁榮以及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后,他們才可能會選擇消費或投資,并導向消費和投資活躍及經濟復蘇的正向循環。
房地產救市的邏輯不難理解,畢竟如果因為房地產市場的困境而令消費和投資這兩駕馬車都失速,宏觀經濟增長僅靠出口是難以為繼的。考慮到波詭云譎的國際環境,則更是如此。但這也并非意味著房地產就是終極解藥。即便房地產未來仍是中國經濟的支柱之一,也不會再“一力擎天”,包括新能源、芯片、低空經濟等新引擎,或曰“新質生產力”,正在迅速崛起。
與此相關的最新舉措是,5月24日,國家大基金三期(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3440億元,高于2014年9月的國家大基金第一期(注冊資本987.2億元)與2019年10月的國家大基金第二期(注冊資本2041.5億元)的總和,甚至也高于“517” 樓市刺激政策包所涵蓋的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規模。
“最近全國上下在討論新質生產力,對于它的定義、方向、目標都是非常多,比如說怎么通過新質生產力對全要素生產力有一個大幅度的提升,它的特征是創新,關鍵點是質優,本質是新型生產力,所以在這方面我們的企業還是要不斷地學習,來提升自身的創造力,這個不是體現在某個具體方面,可能是全方面的。”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近日的演講中表示。
以崛起中的“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為例,其在中國出口結構中已占20%左右,這一方面是中國產業政策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優勢,民企只要有好的環境自然就會發展,另一方面國企問題依然是經濟關鍵,中國的國有資產規模達好幾百萬億,在全球范圍內是獨一無二的,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對于經濟轉型至關重要。“即將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備受期待,人們希望看到中國將如何在下一階段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李迅雷說。
另外,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顧名思義,“耐心資本”就是長期主義的資本,不受短期市場波動的干擾,陪伴硬科技、科學家與創業者“長跑”。顯然,“耐心資本”與經濟轉型的力度與速度也息息相關。
長期來看,“耐心資本”是實現美好愿景的必經之路,作為國家隊的大基金必然首當其沖。而值得關注的是,國債市場似乎也迎來了一波“耐心資本”。
5月13日,財政部宣布將發行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5月17日發行400億元30年期特別國債,5月24日發行400億元20年期特別國債,而這兩期國債都被秒光。盡管這兩期特別國債的票息分別只有2.57%和2.49%,也并未阻擋資金瘋搶,一方面這說明投資者對國債背后國家的信用和償債能力有很高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經濟預期的不確定性彌漫下,投資者對"避風港"類的資產有多“饑渴”——由此來看,這更像是“無奈資本”而非“耐心資本”。
也許,當真正的“耐心資本”涌現的時候,星巴克的“第三空間”終有一天也會恢復昔日的模樣。(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