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投資人們現在更加謹慎地對待投資對象。
在經歷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繁榮之后,風險投資人和創業者們進入了冷靜期。創業公司的估值正在經歷調整,同時,投資者對于高估值的初創企業也變得更加挑剔,他們可能會尋求更低的估值或更有利的融資條款。
不過有一些東西風險投資人們并未改變:他們總是在追逐下一家改變商業游戲規則的公司。但似乎找到這些創業公司已經變得越來越難了。
風投家和創業者們同時面臨挑戰。
在3月27日于中國香港舉辦的《財富》創新論壇上,來自中國的創世伙伴資本創始合伙人周煒指出:現在很多創業者對創業有誤解,認為有需求就有業務。但是他們必須要測試人們到底是否愿意真的付費。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特征,中國的商業模式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時候你籌了很多資金,做了一個產品,價格提高就沒有人愿意買了,對企業家來講,真正需要確定的是到底大家愿不愿意為你付費。”
東南亞風投公司Qualgro Partners的合伙人Weisheng Neo說,我們應該盡量的遠離、警惕那些流行語。比如大家一直在講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確實是機會,但機會總是伴隨著挑戰,從過去的周期里也能夠看到這一點,很多web3的概念炒來炒去。“現在的熱詞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我們需要非常敏銳地洞察這個產品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且進行相應的投資。”
Vishal Harnal是多階段風險投資公司500 Global及其500東南亞基金的管理合伙人。他說,學會試錯在風險投資領域十分重要。
他解釋稱,風險投資的時間可以很長、可以很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犯很多的錯誤,投資人們至少需要學會反思。從全球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很多投資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成功,某些市場里,比如說創業者要在東南亞做Uber或是在非洲做亞馬遜,雖然本國成功,但是復制到其他國家以相同的方式做,則不一定成功。
來自日本的Kathy Matsui是MPOWER PARTNERS FUND L.P的合伙人,她認為,現在很多公司利用ESG來炒作,就像炒人工智能的概念一樣。“創業者們要做的是把ESG因素整合到自己本身的業務里,比如說他們是不是有測量碳足跡?有沒有看自己的多樣性領導力?有沒有數據隱私安全政策?這些都是非常顯而易見的流程,但是很多創業公司直接跳過這些流程,實際上他們就沒有完成宣稱的ESG工作。”
希望當下的創業者們能夠聽的進去這些來自風險投資人們的建議。(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