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的一刻。3月19日,日本央行宣布將政策利率設定在0%-0.1%區間,為2007年以來首次加息,長達8年的負利率時代正式終結,也宣告世界上最后一個負利率制度結束。
但當日,與市場預期的日元匯率上漲和股市下跌走勢相反,日元兌美元跌破150關口,日經225指數也收漲0.66%、重回4萬大關。市場交易“寬松”而非“緊縮”,或與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的講話形成呼應,他表示保持寬松的環境很重要,預計存款和貸款利率不會大幅上行。
盡管日本經濟正在走出通縮,但去年其GDP被德國超過,表明經濟復蘇的基礎仍不穩固。同時日本股市表現卻異常強勁,目前投資者對日本央行加息后市場走勢的看法也存在分歧,一種觀點認為,結束負利率可能會提高企業的借貸成本,阻礙經濟復蘇,對股市構成壓力;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結束負利率恰好是日本經濟穩健復蘇的信號,因而利好股市。
值得注意的是,日元是全球重要的“利差交易”貨幣(投資者通過借入低利率貨幣并使用這些資金購買高收益資產來賺取利差),由于投資者最終需要將投資收益兌換回日元來償還借款,因此負利率時代結束后如果日元匯率上升,解除利差交易的操作會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圍繞日本負利率相關話題,“財富Plus”的用戶展開了精彩討論,我們選取了其中一些展示如下:
@鐘正生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市場為何交易“寬松”?一方面,市場對于日本央行轉向之舉已有相對充分的預期。日本工資增速樂觀,經濟保持溫和增長,為日本央行轉向鋪路。同時,在本次會議前,部分投資者預期日本央行可能加息20BP至0.1%,這意味著日本央行本次加息10BP的舉措可能被認為相對謹慎。另一方面,本次會議缺乏有關后續政策利率走向的線索。對于擔憂日本央行過快加息的投資者而言,“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對于本次會議的整體感受偏鴿派,觸發寬松交易。
日本央行再往何處行?日本央行或不急于退出“零利率”。一方面,退出負利率是日本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關鍵一步;但在零利率的基礎上再加息則屬于常規政策,緊迫性相對不強。另一方面,由于基數原因,一季度日本CPI同比可能保持在2%以上,為日本央行轉向創造了良好窗口。但是,近期經濟數據其實不算扎實,日本通脹能否真正穩定在2%附近,仍有待觀察。
市場影響幾何?日本央行謹慎對待繼續加息的問題,可能弱化市場波動。1)日債:在取消YCC(Yield Curve Control,收益率曲線控制)以前,日債的定價權已經基本回歸市場,更主要受海外流動性環境以及日本央行購債的影響。單次加息或不足以引發資金大量回流日本、嚴重沖擊美國等全球債市。2)日元:一方面,退出負利率,暫不影響日元作為融資貨幣的地位。另一方面,如果日本央行轉向比較謹慎,日元匯率可能更大程度上取決于美國利率走向。此外,日元不過快升值,可能也是日本央行希望看到的。3)日股:首先,如果日元不明顯升值,日股所受沖擊便有限。其次,面對較高的股票投資回報率,日本存款利率和債券利率的有限上行,或不足以令投資者放棄日股。最后,日股的根本驅動來自基本面及估值政策,這些并不因日本央行轉向而改變。
@王衍行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日本央行一直與國際大趨勢唱反調,且以緩慢而謹慎的聲譽而著稱,這次行動也是充分醞釀的成果:一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日本就業市場的基礎日益穩固;二是日本股市強勁;三是通脹似乎將保持在2%以上,達到日本央行設定目標。
日本經濟已經上升到一個新的平臺。其主要特征,一是審時度勢,東西方冷戰的結束和廉價的中國勞動力給日本帶來了通貨緊縮,這種局面因中美對立和俄烏沖突而發生逆轉。在被迫需要重構供應鏈的情況下,實際擁有生產技術的日本企業被選中,提高附加值的時代已經開啟;二是人才為本,日本的勞動市場開始變得更加靈活。隨著Job型雇用(職責崗位型雇用)的擴大,優秀人才獲得高薪;三是在1990~2020年的平成通縮期之后,日本可能會迎來再次在全世界顯示出存在感的時代,例如具有知識產權優勢的企業得到關注;四是日本在公司治理改革、提高資本效率、人力資本投資等方面發生結構性變化,進入一個新的地平面。
結束負利率的主要影響包括:一是影響日本的企業和家庭;二是資金回流日本國內,因為數十年來,尋求更高收益的日本個人和企業一直大舉投資海外市場,例如日本投資者持有約1.1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是美國國債最大的外國投資者;三是如果有更多日本資本留在國內,最終可能影響到包括美國房貸和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融資在內的多種貸款利率。
@張國防
做些小投資的兼職研究員
過去的十多年,全球政治經濟兩只懸在空中無與倫比的“類準黑天鵝”被升空、被聚焦:一是美國股市,一是中國房市。一般人沒曾想,有只灰犀牛積跬步姍姍來,即被一句“失去的**年”一言以蔽之的“日本政經”。
這只灰犀牛,恐怕只有辜朝明站在了太空站,看穿看透了:追求利潤并非企業家的唯一恒久不變的目標,政治經濟衰退蕭條時,首要目標是還債,是資產負債表縮表;以及,連帶著,跳出自身政治經濟體,去投資收益率更高的市場。基于此,辜朝明實質性不只是動搖而是結構性更新了經濟學大廈的基礎,他解構、重構、新構了經濟學尤其是宏觀經濟學。
這是日本三十年的所謂失去之后的最大獲得,這樣一個獲得,使得諾貝爾的一個獎章不足以對其肯定。有理由推測和相信,巴菲特和芒格正是讀懂了辜朝明的框架,方才著手日本市場;后續設計的精妙的日本發債用于日本,那是戰術上的精妙了。
而且,這三十年,實質上日本國民、日本家庭、日本社會相對保持著節制、均衡和溫良——這不單單是果,而是互為因果。
@姚雨婷
日本帶給我們的啟發是:跟民生和經濟相比,匯率也許并不那么重要。讓貨幣適度貶值,維持寬松的宏觀政策,有利于結束通縮或通縮預期。把債務集中背負在政府身上,降低居民和企業杠桿率,有利于提高消費和投資熱情。
同為儒家文化圈,日本的老百姓是吃苦耐勞和勤奮的,也是信任政府的,政府債務率高一些不是問題。日本國債發行量雖然極大,但主要賣給了老百姓,大家也愿意買。這一點,中國跟日本很像。(財富中文網)
編輯:劉蘭香
本文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