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輪人工智能技術的突進,對商業世界提出了全新議題——如何克服技術至上主義,避免一場數字時代的“圈地運動”?如何將人置于中心位置,利用技術來更好地關照員工、服務客戶、惠及最大人群而非少數精英?如何令技術服務于人,而非接管人類?
在本月召開的《財富》ESG峰會上,三位企業高管和一位科學家參與了題為“人機共生時代:誰是工具?誰是目的”的圓桌討論,以長時段的歷史視角來觀察這場技術革命,并分享了各自所在的企業正在采取什么行動,來確保技術向善。
本場圓桌討論由《財富》上海執行主編王昉主持。以下為編輯后的對話實錄:
王昉:我們為什么要用一場跟技術相關的話題來開始今天的ESG峰會呢?當然,技術會被用在ESG各種維度的提升和治理上,但是技術帶來了更深層的追問,那就是何而為人、何以為人?這場圓桌的標題,呼應康德的那句名言:“人是最終目的”,在技術高歌猛進的今天,我們有必要時時提醒自己這句話。而ESG的最終目的也恰恰是人的福祉,因此我們認為技術與ESG都必須以人為核心,以向善為終極目標。首先請科學家肖教授告訴我們,為什么說這次AI革命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技術革命?
肖仰華:人工智能革命和過往歷次技術革命有著根本不同。
大家想一想,以前有蒸汽機革命,有電氣革命,但這些革命都是人類智能本身的產物,唯獨這一次,革的是智能的命,是人類第一次見證新物種,這個物種就是智能機器。智能達到了人類的水平,標志著地球上第二次出現人類水平智能的新物種,它具有歷次技術革命所不能比擬的地位,所以我傾向于稱之為一場“元革命”。歷史上所有技術革命加在一起爆發的能力,都可能達不到這一次新的技術革命。
這次革命呼嘯而來,將沖擊幾乎所有行業。拿媒體行業來舉例,AIGC能力強大以后,虛假內容很容易制作出來,會給媒體帶來很大的沖擊。此刻,我們的各類2C行業都在嚴肅思考,是不是ChatGPT會成為未來這些行業的入口,未來企業的信息化過程,是不是都會有一個聊天式的通用入口?
再回到每一個人,現在很多人已經有了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分身,它們可以有很強的認知能力和智能,可以代替我們做很多事情。這個時候,我們還何以為人?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嚴肅思考的問題。
王昉:歷史上的技術革命,紅利往往更多流向了少數擁有技術或資本的精英,他們與普羅大眾之間的距離一次次被拉大,比如工業革命在英國帶來的圈地運動。怎么才能確保技術惠及更大范圍的人群?怎么把AI技術更好地運用于保護員工,服務客戶和更廣泛的社區?請聯想的阿木總裁先講講。
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聯想有著雙重屬性,一方面它是覆蓋180多個國家地區的全產業鏈制造型企業,每年創造四五千億元的產值;另一方面,聯想的產品正好就是技術催生出來的各種智能產品、方案、服務。這種雙重屬性,也正好對應著兩個思路。
第一、作為制造業企業,我們在研、產、供、銷、服各個環節上,都經歷著深刻的業務模式的重構。由于我們的整個生產制造供應鏈可以實現完全的柔性定制,對我們的近十億客戶,我們都可以一對一直接觸達,為每一個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定制產品和針對性的關懷。
第二,聯想所有的產品和服務方案,正在完全面向AI進行重新設計。以大家最熟悉的PC為例,目前最前沿的大模型技術、知識庫技術、神經網絡計算等,如果能夠本地嵌入到電腦里,就會成為個人的分身,從工具變成一個助手。這些前沿的技術將以非常親切、柔性的方式呈現你面前,你可以不用再自己制作PPT,不用再生成圖片,視頻也將是自發生成,旅行計劃將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動生成,自動完成機票下單和酒店預定。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享受。
作為一家技術公司,我們的社會責任就是讓AI技術以更加看得見、更貼近人的方式應用到產品方案當中,惠及到每個人。
王昉:很期待這樣智能的電腦助手快一點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來看看平安,請問肖京先生,平安正在怎樣利用AI來更好地服務你們的幾億客戶?
肖京:平安集團是一個綜合金融集團,我們有2.3億的金融客戶,還有7億的互聯網客戶。我們的核心業務是保險,保險是最推崇長期主義的,我們希望我們的企業客戶永遠長青、個人客戶永遠健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用了很多AI技術來幫助我們提升服務他們的能力,我們叫做“三提兩降”——提效率、提效果、提用戶體驗,降風險、降成本。
例子有很多,比如說農業保險和責任險,就涉及到災害的預測、預防,發生災害后的損失評估,及時地救援、災后重建、賠付等等,如果所有這些工作都要靠人力做,是非常繁復的。利用AI技術,比如遙感衛星技術、大模型技術、AIGC技術,我們就能更快地響應,做好預測、預警、分析。
另外,普惠金融對實體經濟很重要,但中間蘊含很大的風險,AI可以幫助我們合理地管控風險。比如對于小微企業,可不可以放貸?如果放貸,什么利率是合理和安全的?如何能確保我們作為保險公司也能有收益?如果每次都虧錢,我們在商業上也無法可持續發展。
王昉:是的,商業可持續也是可持續的一部分。總結一下,在AI的幫助下,聯想在做非常高度定制化的電腦產品,平安在做非常定制化可以精準到個人的保險產品。那么再來看看順豐,在物流快遞業務中,AI能發揮什么作用?
呂熙君:順豐對AI采取擁抱的態度,我們希望通過科技改變物流行業,通過科技改變我們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順豐的網內已經有數十萬小哥,都是我們自己管理的小哥。我們希望他能夠得到更多的幸福感、更多的價值認同,這樣他們就能把幸福感和價值傳遞給行業客戶。我們一直在投入資源進行這方面IT能力的建設。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的小哥以往是通過人員調度,以人工的方式告訴哪個小哥在哪一個地區派什么樣的貨物,一天派幾次。但千人千面,每個小哥可能有著不一定的價值導向。現在AI技術可以結合小哥自身的特點、身體狀況、對貨物的熟悉度、對社區的熟悉度,按需、按價值最大化來調度貨物的派送,這樣可以有效發揮小哥的價值能動性。
王昉:我們都讀過那篇關于“小哥困在系統中”的文章。現在AI讓系統更加強大了,原來是人來調度,現在是系統調度,可是系統怎么帶上溫度?怎么才能讓小哥感覺到我不是聽命于一臺機器?
呂熙君:我們做AI的同時,還在做數字孿生,就是把實體網絡運營通過AI數字化,當中還用到了ChatGPT等新技術,它可以預估小哥的能力和反饋,模擬小哥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營感受,支持小哥用更好的溫度服務客戶。
王昉:就是說,根據每一位小哥的秉性和精神狀態,給他一個精神畫像,派更適合他的活?
呂熙君:對,我們對小哥的工作建立了一個多維度的價值評估體系,既包含了他對自己勞動價值的認同,也包含了這種勞動獲取的社會價值。
王昉:讓AI來提升員工的幸福感,這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再回到聯想。我們經常聽到“數字鴻溝”的說法,如何讓最可能多的人用上數碼電子產品,讓老年人、殘障人士也不被技術落下?聯想是怎么做的?
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在技術行業,我們永遠會碰到同樣一個問題。比如最近的AI大模型在全社會資本人才聚焦下,展現出著非常強勁的技術驅動力,在這種驅動力下,技術企業往往就會把技術當作錘子,到處找釘子,也就是去尋找最佳應用場景。但這時往往就會出現“燈下黑”——真正要惠及的人群沒被照顧到,因為企業總在找最前沿、最先鋒的客戶。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題目。
1980年,世界就已經開始信息化了,到了2010年左右,數字化蓬勃興起,2020年開始,AI突然加速。這幾波浪潮當中,聯想有幾個基本原則,第一就是,我們總是要將科技——比如今天聊的AI——與行業生活場景相融合、形成方案后再交付,千萬不能把科技暴露給每一個使用者,讓他在非常恐懼的心態下,費力地想我應該如何適應它,把自己變成技術的俘虜。
比如說在教育領域,我們在江西的禾市鎮做了一個未來科技館,里面有未來美術課、未來歷史課、未來體育課、未來人文課,通過互動式教學的教師,用AI的方式矯正和修正你的運動姿態,用AR、VR的方式讓你感受宇宙浩瀚的知識。我們把這些帶到每一個學生面前,讓他不經意中就把這個技術吸收了,他感受到的不是技術,而是通過技術獲得的學習體驗。
王昉:讓科技不再那么面目可憎可怖——這對很多技術企業是一個很好的提醒。我想回到平安,剛才肖京先生提到了AI可以提升遙感技術,讓平安更好地服務農業客戶。能否展開講講這具體是如何實現的?
肖京:比如說今年5月河南下大雨,發生了水災,這時遙感實際上是“看”不見的。遙感是通過高空衛星拍攝圖片,但這時被云擋住了,無法幫你做任何的分析判斷。AI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做圖像處理,把云霧都去掉,在多云、多雨的情況下“看”到地面情況。我們國家面積很大,960萬平方公里,而農業監測需要頻繁地看,于是就會產生大量的遙感數據需要處理,用傳統技術處理,成本非常高,假設一平方公里1毛錢,就需要1000萬的成本。這時也可以用到AI。遙感圖像有不同的分辨率,有1米分辨率的,有2.5米分辨率的,到10米分辨率時就非常便宜,再用AI技術輔助去生成高清晰的圖像,成本就大幅降低。
王昉:現在AI的準確率高不高?
肖京:非常高,但肯定不是100%對,AI最大的問題就是準確率不是100%,包括ChatGPT、GPT模型有很多錯誤,經常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你得有判斷。
王昉:回到順豐,我知道你們還在用AI技術來幫助整個物流過程減少碳排放,這是一個重要的ESG話題。能否展開講講?
呂熙君:我們一直按照行業客戶的需求,來為他們定制符合行業屬性和特征的寄送方案。比如說,在華東、上海,奢侈品、美妝行業是比較集聚的,一到“雙11”這種日子,倉儲需求、運送需求都有爆發性的增長。我們可以通過AI來對這種爆發作出預測,實現路徑上的優化、載具上的優化。比如說飛機是碳排放最大的運輸環節,我們可以通過更好地規劃,不用飛機,改成碳排更少的載具,同時不影響客戶寄遞的時間要求。
順豐還搭建了一個豐和科技平臺,可以核算企業客戶端到端的碳排放,我們會把這些真實數據跟客戶進行同步,讓客戶知道在他的供應鏈當中,跟物流相關部分的碳排情況,和現有狀況下如何優化。
王昉:我們的討論已經觸及到如何用AI來提升產品、服務客戶、保護員工、治理氣候等。最后請問肖老師,我們作為人類,在這個與機器共生的時代里,應該怎么樣提升自己的技能?當我們的生活都可以被AI照顧好以后,如何不做一個飽食終日的人,依然找得到生活的意義?
肖仰華:企業和個人都要充分意識到,AI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工具,我們要積極地做好準備。對于企業來說,未來會有很多數字員工、機器員工,這是根本的機遇。對于個人來講,我們要刷新自己的技能,要成為智能機器的牧羊人,才不至于被社會所淘汰。歸根到底,我們自己要升級,人之所以為人,必須進化成一個更優秀的人,才有可能應對當前的機遇和擁抱挑戰。(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