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季度,京東集團收入達到2879億元人民幣(約397億美元),同比增長7.6%,同比增速超一季度;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達到86億元人民幣(約12億美元),同比增長31.9%。“二季度,得益于持續優化的業務結構,以及領先的供應鏈能力,京東取得穩健的財務和經營表現。我相信京東對‘多快好省’的堅持將繼續得到用戶的認可,并為我們的長期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許冉表示。
讓消費者“多快好省”,這是京東新管理層立下的FLAG,也是公司創始人劉強東給京東面對極為內卷的中國電商市場所提出的定位。不過,從京東集團二季度財報的數據和業績投資者電話會紀要來看,“多快好省”對于轉型中的京東來說,將是一場極為漫長的挑戰。
首先,從財報數據來看,盡管去年第二季度的較低數據基數,但京東今年二季度的數據仍然堪稱漂亮。但在多項財務指標數據都超出了市場預期的情況下,京東美股和港股的股價不漲反跌,財報發布的8月16日京東美股跌幅達3%,說明投資者對于財報的利好并不買賬。
投資者為何不買賬?還是對京東今年推動的“天天低價”模式頗為擔憂,畢竟電商市場已經有了一個拼多多,而且其已經占領了大部分用戶的心智,京東試圖用“天天低價”的模式來重新占領用戶心智,可謂是極為困難。
而且,京東“天天低價”的模式依賴于第三方賣家隊伍(3P)的壯大,京東的自營業務(1P)則是在618等活動期間才會成為低價的主力軍,這個戰略看上去沒有問題,但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就極為容易形成左右互搏的尷尬,因為不同于淘寶天貓、拼多多的第三方賣家為主的電商模式,京東長期構筑的電商核心競爭力其實在自營業務上,具體表現在品質保真、送貨快捷、售后方便等多個維度。
雖然京東希望讓1P和3P的商品擺在同一舞臺下競爭,試圖用3P業務來倒逼1P業務走向“多快好省”,并在今年從流量分發、營銷等方面做了多項改革,但從618的結果來看,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絕大部分京東的忠實消費者還是優先選購自營業務的商品,這就讓京東無法做到像拼多多和淘寶天貓那樣真正下沉,也意味著京東的核心客群依然是城市中產消費者。
這也是未來京東轉型過程中會無數次面臨的左右互搏狀況,用一句形象的話來說,京東的自畫像是1P和3P雙輪驅動的“多快好省”電商平臺,但最終消費者給京東的畫像還是1P業務,因此,京東在3P業務上投放的資源越多,其與最終消費者的期待就越發背離。
而且,從京東面向投資者的二季度業績電話會紀要來看,京東新管理層也是試圖向基層放權,讓組織更加扁平和敏捷,這就意味著熟悉消費者需求的一線員工會有更多的權限,但真正的問題是,在一個難以避免官僚化的龐大組織下,劉強東立下了“多快好省”的京東大電商平臺目標,新管理層又對3P業務寄以厚望,那么極為追求短期效益的基層員工,很難做到真正把消費者的需求反應上去,而更可能只會講老板和新管理層喜歡聽到的情況,這就會讓京東的轉型之旅更加困難。
當然,從樂觀的角度來說,京東的電商形態是國內最像沃爾瑪的平臺模式,而沃爾瑪的1P和3P業務就是和諧共生的,因此假若京東闖過轉型期,未來確實有可能真的實現“多快好省”的FLAG,只不過前提是京東必須扛過極為內卷的中國電商價格戰階段。也就是說,未來的三至五年將是京東轉型最重要的時間窗口。
或許,京東當下側重3P的戰術,只是劉強東以攻為守的戰略布局之一,試圖以此來狙擊拼多多的上升勢頭,尤其是拼多多在數碼、家電等京東自營業務占優勢的細分市場。而從資本市場的布局來看,已經完成5家上市公司布局的劉強東,京東電商不只是京東集團,還包括物流、倉儲、供應鏈等電商的全產業鏈,這些才是電商真正意義上的基礎設施。除了在支付渠道缺乏支付寶、微信支付那樣的殺手锏之外,劉強東手上幾乎集齊了電商的全部基礎設施。從這個角度來看,京東未來真正的潛力,應該在如何優化目前已有的電商基礎設施資源分配,這是京東看不見的巨大優勢,而不是消費者能夠直接感知的“多快好省”。(財富中文網)
編輯:杜曉蕾
作者楊波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資深財經媒體人,專注中概股研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