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筆美元債,讓碧桂園站在爆雷邊緣上。目前來看,碧桂園尚未倒下,依然在“高度重視債務風險化解,積極優化資金安排”的路上。但面對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和慘淡的房地產市場,過去一年扛住市場深度調整而成為民營房企“幸存者”的碧桂園這次還能“化腐朽為神奇”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期,某大型集團旗下財富管理公司定融產品爆雷事件引發的市場熱議尚未消退,關于碧桂園債務危機的消息又開始搶占各大媒體頭條。
就在一則“佛山市副市長帶隊工作進駐碧桂園”傳聞流轉但很快被碧桂園辟謠之際,8月8日,碧桂園債券又現集體下跌,港股股價也暴跌。當日,市場有消息稱,碧桂園仍未能支付應于8月7日支付的兩筆美元債的票息。這兩筆債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發行規模均為5億美元,到期日分別為2026年2月6日和2030年8月6日。按照一年兩次的付息頻率,兩筆美元債此次應付利息分別為1050萬美元、1200萬美元,合計約1.62億人民幣。
“受近期銷售額與再融資環境持續惡化,疊加各類資金監管的影響,公司賬面可動用資金持續減少,出現了階段性流動壓力。”碧桂園方面8日稍晚就此回應道,并稱公司高度重視債務風險化解,目前仍處在30天付息寬限期內,公司仍在積極優化資金安排,努力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碧桂園方面還表示,自2021年以來,行業持續低迷,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導致行業銷售持續下滑,公開市場融資失效,行業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時期,公司一直在堅守,卻難言曙光;公司始終堅持履行社會責任,全力做好保交付、保剛兌、保安全工作;2022年交付房屋數量總和接近70萬套,公司預計今年還要交付70萬套房屋,上半年已順利完成27.8萬套的交付任務,交付量繼續穩居行業第一,且不存在逾期未交付的情況。
對碧桂園來到違約邊緣一事,雖然“事后諸葛亮”并不可取,但是細細想想,事發絕非偶然。7月24日,政治局會議最新定調,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引發A股和H股地產板塊掀起一波漲停狂潮,但是作為行業領頭羊的碧桂園股價卻幾乎巋然不動,近期更是連續下挫。另外,7月30日晚,港股上市公司碧桂園服務突然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非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楊惠妍向國強公益基金會(香港)有限公司捐贈6.75億股作慈善公益用途,以碧桂園服務最新價9.55港元計算,該筆捐贈的股權價值高達64億港元,市場人士因此質疑碧桂園的實際控制人是否早已提前為眼前危機進行脫身準備。
毋庸置疑,近年來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以及房地產金融“三道紅線”監管趨嚴令房地產行業陷入冰點,昔日頭部房企紛紛爆雷,有“宇宙第一房企”之稱的碧桂園自然無法獨善其身,實際上近兩年其旗下子公司也不時出現商票無法兌付、銀行貸款逾期等負面報道。但碧桂園總部集團還是終究化險為夷,沒有爆發諸如恒大集團這樣系統性債務逾期危機。
就在兩三年前,作為民營房企的“雙子星”,碧桂園和恒大還一直在各類排行榜上牢牢霸占榜一和榜二位置,讓同行羨慕不已。現在卻一個資不抵債,幾近躺平,一個陷入流動性危機的負面新聞不斷,一只腳邁進ICU,難免令人唏噓。
時勢造英雄。始于2015年貨幣化棚改,疊加“農村包圍城市”的市場戰略方針,“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三高業務模式成就了碧桂園和恒大的傳奇,其發展模式甚而被若干“小弟”競相效仿,促使我國房地產市場一路蒙眼狂奔,形成2015-2019年超級牛市行情。然而事后來看,這卻也是我國房地產行業最后的“榮光”。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放緩,三、四線城市人口增量驟然減少,大部分五線縣城人口更是呈現凈流出態勢,人口紅利不再,加上房地產行業調控加強,深耕低線市場且一直維持三高模式的恒大和碧桂園也回天乏術。而恒大集團因為多元化經營,旗下體育、文旅、金融和健康產業等非盈利板塊已經吞噬不少前期利潤積累,捉襟見肘之下,成為率先倒下的巨頭。
7月17日晚間,恒大集團終于公開“賬本”,連發包括2021年、2022年業績公告以及2022年中期業績公告在內的三份財報。財報顯示,恒大集團兩年虧超8120億元,總負債超2.4萬億元。比起恒大集團,碧桂園的財務狀況雖也堪憂但還是要好很多,2022年總資產為1.74萬億元,總負債1.43萬億元,凈利潤則是多年來首次出現負數,為-60.52億元。
碧桂園今年上半年的財務報告尚未發布,但7月31日早間,碧桂園披露了一份預虧業績預告。該公告顯示,對比2022年6月30日半年度之凈利潤約19.1億元和股東應占核心凈利潤約49.1億元,碧桂園預期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半年度可能錄得未經審核凈虧損。而預計凈虧損主要是由于房地產行業銷售下行的影響,導致房地產業務結轉毛利率下降,物業項目減值增加;以及外匯波動造成預期凈匯兌損失所致。
目前來看,碧桂園尚未倒下,依然在“高度重視債務風險化解,積極優化資金安排,努力保障債權人合法權益”的路上。但面對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和慘淡的房地產市場,過去一年扛住市場深度調整而成為民營房企“幸存者”的碧桂園這次還能“化腐朽為神奇”嗎?
值得注意的是,據經濟觀察網8月9日報道,本月一場由高層召集京滬廣深主官的會議即將召開,主題關乎房地產相關政策如何調整優化。上個月,住建部部長倪虹在一個座談會上表示要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并具體提到三項措施: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認房不認貸等。該座談共有8家企業參會,分別是中海、華潤、萬科、龍湖、中國建筑、中建科技、南通四建和麥田,涉及開發商、建設方、中介。隨后,各地都有一些政策出臺,北京、深圳、廣州、上海也都有表態,但并未見具體政策細則。
遠水解不了近渴。從民營房企的情況來看,恒大還在泥潭中掙扎,而過去華夏幸福、藍光發展、金科地產、陽光城等一干爆雷企業都是市場化處置風險,目前還有中國融創、萬達集團、富力集團等陷入債務危機的巨頭嗷嗷待哺。眼下站在爆雷邊緣的碧桂園大概率會“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看看各界反應后再見招拆招。畢竟這兩筆美元債的利息不過區區數千萬美元,如果利息最終違約將直接觸發本金提前贖回條款,從而引爆所有的境外債,并進而引爆境內信用債和商票,將碧桂園推入全面債務違約的泥淖中。孰輕孰重,碧桂園自有衡量。
無論如何,房地產行業都已經徹底告別高增長的時代,碧桂園即便走出這場流動性危機也要面臨另一場突圍之戰。就房地產市場而言,拋開各種已經推出或即將推出的刺激政策不說,在房地產行業持續出清的同時,降價或許也該成為破解房地產市場困境的一道“良方”了。(財富中文網)
作者汪杰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創業公司從業者,關注宏觀經濟形勢。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劉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