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在廣州舉辦的《財富》全球科技論壇上,《財富》亞洲執行主編錢科雷(Clay Chandler)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創始人王堅對談關于算力、技術融合與人工智能的未來。
錢科雷:全球科技產業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您之前曾經也將全球的電氣化過程與之比較,想請您簡單地分享一下您是怎么來看這個問題的?
王堅:我們現在都講電氣化,今天實際上并不是很多人都能夠了解電氣化對我們的世界曾經扮演過多么重要的角色。
如果說沒有電氣化,我們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生活,包括燈光、城市的照明,我們的城市都是由電來運轉的,所以電氣化可以說引領了很多發明,比如說電視、冰箱,甚至今天的電動車,沒有電,這些都是空談。
那么,再講到算力。當然,算力和計算機的重要性和我們的電氣化一樣,它是一種技術,這種技術能夠讓我們去做更多的創新。
我覺得算力的重要性和電力一樣。算力不僅是一項技術,它還能夠幫助人類去做創新。有兩種不同類型的技術:一種是本身可以幫到人類的技術;另一種是那種極少數的、可以幫助人類去創新、去幫助他人的技術。所以這就是為什么電力和算力這么重要。
錢科雷:我們看到量子計算正在快速發展,并且各種各樣的技術在不斷融合。在您看來,技術融合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堅:你剛剛講的這個問題很重要,技術的確是在融合。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講顛覆式技術,很多人認為顛覆式技術應該是一種技術取代另一種技術。
但是對我來講,一些技術其實并不足夠具有顛覆性,而是說你在這個地方有一個技術、在另外一個地方有另一個技術,但當它們疊加在一起,產生了真正的顛覆性。
比如說我前面講到的電力和算力,算力出現之后,它沒有取代電力,但是它影響了電力,電力和算力的融合有了數字經濟。
你今天提到了量子計算,其實我本人是做云計算的。今天我們只是用硅來產生出我們需要的算力,也就是在云計算基礎上疊加硅技術,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應用。
我認為,量子計算最終也要搭建在云計算基礎上,我們才會有更多創新的應用。所以把技術去做一個疊加,更高一個量級的技術才能改變世界。
一個新技術的出現不只是來取代其他技術的。技術的更替只是演進,但技術疊加帶來的是大變革。
錢科雷:現在所有人都在談ChatGPT,谷歌現在也推出了自己的ChatGPT的版本,百度也有文心一言。我知道阿里巴巴也在努力地開發ChatGPT類似的AI產品,您能不能跟我們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更多內容,以及未來在拓展云服務方面會做些什么工作?
王堅:首先我要說我不屬于這個領域,我是研究云計算的,所以只能從云計算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不過我確實可以評論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上世紀50年代左右的一個10個人左右會議,他們創造了“人工智能”這個詞。當我在大學畢業時,這10個人當中有1個人來我校進行訪問,待了一個星期,所以我是很早就受到了AI相關教育的一個幸運的人。
所以即使在今天,我們也可以聽聽他們的感覺和說法。
當時他們說,在未來的30年間,人工智能會主導整個世界,但是想想過去的20年,其實也沒有發生什么大事情,直到今天。
所以我們只能說,確實人工智能是未來,但可能會需要再花30年,我們才能夠取得重大的進展。這就與量子計算有點類似,每天人們都在說量子計算的時代即將到來,但它可能還需要再花30年才能夠有巨大的進展。
我想說的關鍵是,這個技術確實非常迷人,但我們都需要有耐心,也要確保我們能夠把技術用來造福社會,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確保整個商業和業務是正確的。
電腦進入商業領域、進入消費者的視野也花了很長的時間,否則它就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業務。我是很幸運的,在云計算這個領域工作,如果要說哪一個技術對人工智能領域發展尤為重要,我會認為是算力。
對我來說,計算是關鍵,而對人工智能來說,需要數據計算和模型,也就像是我們在沒有電的時候,電視是沒辦法起作用的。沒有電,我們的顯示屏也沒辦法工作,這也就是計算和人工智能之間的關系。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了解人工智能領域,當然,因為我之前學習心理學,人們擔心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但是作為曾經的心理學研究者,有一個問題:我們都沒有真正了解人類本身,所以它(人工智能)并不是一個故事的結束而是故事的開始。(財富中文網)
編輯:楊安琪
采訪速記經編輯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