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曾在去年達到1000億美元的SHEIN,被曝在新一輪融資中估值下跌至640億美元。而在巔峰時期,也就是去年4月份前后,SHEIN的估值超越了H&M與ZARA市值的總和,位列全球第三大獨角獸,僅次于字節跳動和SpaceX。
即便如此,市場上對于其IPO時間的傳聞從未間斷,最新的傳聞是SHEIN計劃最早于今年在美國IPO,而素來低調的SHEIN官方對此一直保持緘默。
雖然SHEIN是在疫情期間進入國內更多人的視野,但它的成功并非全然依托線上購物的爆發。早在2017年其銷售額就已破百億。自2018年起,其融資頻率明顯加快,估值迅速攀升。
而2020年后相對寬松的市場環境,讓資本進一步向數據更好看的公司聚集。暴漲的身價使得SHEIN脫穎而出,引來國內媒體的爭相報道,讓這家在國外市場低調發育的全球電商巨頭無法再隱身。
當SHEIN在海外逐漸發跡時,正逢中國市場上演各大電商的價格戰。而SHEIN則選擇將目光投向國外,將國內的供應鏈和價格優勢帶向海外市場。幸運的是,它趕上了社交媒體的流量黃金時代。但它并未沉浸于流量本身,而是將從中得到的經驗沉淀在供應鏈端。
SHEIN創建的內部軟件將設計到供應鏈,再到最終交付的整個業務線聯系起來,用于判斷銷量,管理庫存,環環相扣。它背后盤踞著中國南部聚集的供應商群體,它們被整合在一起,與SHEIN根據流行趨勢分析得出的數據相匹配,成為“快速”與“低價”的最大貢獻者。
創始人許仰天從事搜索引擎優化的出身也為SHEIN成功的關鍵。關注大數據和精準投放的技術基因,讓公司在創立初期以低廉的成本,通過谷歌等渠道完成投放與獲客,并優化轉化率和客戶保持率。
另外,當時國外的消費獨立站平臺都很相近,消費者在各平臺購買物品得到的體驗并無很大差別。
作為對比,在中國市場的京東、淘寶、拼多多的調性則各有側重,消費者在購物時可以通過自身需求找到最適合的平臺。SHEIN在海外扎根便成為了一個相對“特別”的存在,低價、款式多且上新快、玩法新的特點讓SHEIN的屬性足夠鮮明。
這些優勢組合形成了高壁壘,當SHEIN嶄露頭角時,亞馬遜這類電商巨頭和其他模仿者一時難以復制其做法。根據Apptopia全球App下載榜單,SHEIN成為2022年全球下載量最大的購物應用程序,安裝量為2.29億次。
但屬于SHEIN“悶頭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在一眾想要與SHEIN相抗衡的對手中,Temu的出現來勢洶洶。Temu是拼多多的跨境電商平臺,去年9月高調上線,首站進軍美國市場。它上線僅半個月后,便成為Google Play商店購物應用單日下載量排名第一,超越了SHEIN。一個月后,它又在App Store免費購物應用榜單中取代了SHEIN第二的位置,僅次于Amazon Shopping。
隨后,Temu又將版圖拓展至非洲,與SHEIN搶占這片號稱全球互聯網“最后的十億級藍海市場”。Temu試圖以更低的價格搶用戶,并從SHEIN公司高價“挖”員工。為了反擊,SHEIN已要求核心供應商不可將同版商品放到Temu售賣。
兩家采取的都是極致低價模式。對SHEIN而言,稍有不慎便可能被Temu搶走市場,就如同拼多多在國內崛起,蠶食淘寶一樣。畢竟電商用戶向來缺乏忠誠度,價格往往是最能維系客戶的東西。
利用低價策略在不同行業脫穎而出的公司有很多,但成功起家后,他們都會面臨一個相同的問題——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憑借低價本身長盛不衰,在低價福利期過后,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
小米或許能成為SHEIN在這方面的樣板。兩者的發家史有些類似,它們在早期都是主打極致性價比從而快速獲得市場,SHEIN背靠跨境供應鏈,而小米當初也極大地借助了當時3C供應鏈的力量。
但小米在憑借“性價比”成功后,便開始“補課”硬件與科技含量,謀求高端化發展。雖然小米的高端化進程有些艱難,但可以知道的是,如果它不做出有科技含量的轉身,面對其他手機品牌的競爭,小米的品牌力很可能不及現在。
隨著對手在多個關鍵市場的涌入和資本市場的冷靜,SHEIN原本作為絕對優勢的“快速”和“低價”正在被其他競品不斷縮小差距,而優勢背后不可持續的弊端卻日益明顯。
對供應鏈的極致壓榨是“快速”與“低價”的陰暗面,SHEIN因勞工權益問題在近期備受指責。去年10月,英國電視臺Channel 4播出紀錄片《Untold: Inside the SHEIN Machine》,一名臥底工人深入SHEIN位于廣州的兩家供應商工廠,揭露了這家巨頭光鮮的成功背后殘酷的“血汗工廠”。此外,大量服裝在生產過程中的高碳排放也一直為人詬病。讓公司脫穎而出的現有模式難以長期持續。
SHEIN已經開始行動,做出新的嘗試與轉型。除低廉的價格之外,它正在另尋閃光點,以保持原有的強勁增長勢頭。
近兩年SHEIN已孵化了一系列子品牌,覆蓋不同風格的女裝和其他多類產品,包括美妝、寵物用品等。2022年,在SHEIN的GMV來源中,核心女裝品類僅占60%左右。SHEIN對每個子品牌會設有測試階段,如果數據表現良好,公司會為子品牌配備獨立站,進行獨立運營,以多品牌矩陣,試圖滲透更多消費者。
一直專注于線上的SHEIN,也終于將觸手伸向線下。2022年11月,SHEIN在日本的大阪和東京開設了兩家線下門店,其中大阪門店位于心齋橋商業區,所在地點曾是優衣庫具有代表性的門店之一,而東京店為“全球首家永久性實體門店”。但不同于傳統實體店,這兩家門店并不進行商品售賣,只負責展示引流,擴展品牌聲量。
與此同時,SHEIN正在巴西市場試點平臺模式,允許商家在平臺上開店,并自行負責營運和物流,有意讓平臺向亞馬遜和淘寶的方向變化。SHEIN重視拉美市場,已在巴西部署本土供應鏈。在這片從地理位置上看距離中國最遙遠的地區,擁有著高購買力和可供進一步挖掘的流量,獲客成本遠比歐美低。
1月底,消息稱,SHEIN將任命軟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高管Marcelo Claure為拉美業務董事長。他曾擔任軟銀首席營運官,是軟銀創始人孫正義的副手。此舉意在讓他帶領SHEIN在拉美進一步擴張。
可以預見的是,拉美這片電商必爭之地未來將聚集很多如Temu這樣的對手。如果現在回望成立不久的SHEIN,最初的志向只是做“線上版Zara”而已,但如今它已經在市場競爭的驅使下脫離最初的發展框架,逐漸進化為更適合競爭環境的新物種。
下一個階段的SHEIN是什么形態?它正在奔跑著尋找下一個路口。(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