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的信心就好像女朋友的心一樣變化多端,一會有一會無。大部分股民都“信仰”技術分析,也喜歡說要嚴格止損,他們認為這會讓他們少賠多賺。當然,這種“信仰”也很容易改變,特別是經過幾次“毒打”,又過了一段“牛馬不如的生活”之后。
有很多時候,支持甚至批評技術分析的人都會提到技術分析的“自我實現”。支持技術分析的人認為,因為很多人按照技術分析買賣,所以就影響的市場按照技術分析那樣走。最典型的,一旦股價,尤其是指數漲破或跌破關鍵價位,就會引起很多技術分析投資者的買入或者拋售,產生暴漲或者暴跌。特別是現在很多機構采用自動化交易,關鍵價位的突破會讓軟件自動市價追買或者追賣。
這種追買的量一般不會很大,因為建倉一般都設為分段買入;但追賣的量一般會很大,因為特別是股市已經漲了很長一段時間,一些自動化交易的基金會滿倉拋出,甚至有的全部賣光后還要賣空期指衍生品,這樣對股市壓力會很大,很容易引起暴跌。這樣就實現了技術指標發出的信號,驗證了技術分析的準確性。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教授羅伯特·席勒在1986年“黑色星期四”和1987年股災后給很多機構投資者和個人大戶發出了調查問卷,問題是“這期間你買進或賣出的理由是什么?”答案基本一致,因為市場下跌所以賣出。而當時的媒體則把股市暴跌歸咎于政治消息、經濟消息和市場傳聞。
席勒的問卷還調查了下跌前,被調查者是買入、賣出還是觀望,然后問他們這期間相對基本面而言是否股市被高估。然而調查問卷卻得到了互相矛盾的結果:超過68.1%的個人投資者和93.1%的機構投資者認為在此期間股市被高估了,但他們還是在買進股票。而另一方面,有超過10%的人說在股市崩盤之前,他們是按照明確的止損策略來操作的。
席勒還詢問被調查者拋售是否受到200日移動平均線被跌穿的影響,因為200日均線通常被認為是股市的長期趨勢線。73.3%的個人投資者和33.1%的機構投資者給予了肯定的答復。
席勒的調查證明不論個人大戶還是機構投資者,大部分跟散戶一樣,都是因為股票在漲而買入,因為下跌而賣出;技術指標,特別是代表長期趨勢改變的指標,對投資者的操作有很大影響。
這樣看起來,技術分析指標確實在影響著大部分投資者的操作,也影響著市場。不幸的是,由于這些人對技術分析指標的信心,讓一些更大、更狡猾的市場參與者看到了機會,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莊家”,或者“市場操縱者”。
莊家很早就發現了大部分投資者的這個交易特點,也發現了賺大錢的機會。如果故意打破技術分析的關鍵價位,就會引起很多人的拋售或者買入。而莊家又趁機在大部分人拋售后吃進,然后持續拉升,等大部分人買入后拋出。有的時候,也不是一個或者幾個大戶在坐莊,而是機構之間的默契,在大漲之前或者初期,故意經常砸盤,制造賣出信號,把散戶洗出去;或者故意拉高,把散戶騙進來接盤。
甚至有時候沒有操縱,而由于散戶的心理趨同也能夠造成技術分析的自我毀滅。比如很多技術分析者通過黃金分割率或者江恩理論計算出近期高點,在距離這個高點較遠的價位買入。本來是技術分析自我實現,但由于很多人想,到那個點出的人怕是會很多,不如我提前出吧。于是很多人都在低于這個目標高點的價位掛單賣出,而另外一些人發現或推測到這個情況,于是就掛更低的價位賣出。于是乎,就出現賣價越來越低的情況,這么一來,那個技術分析測算的高點就達不到了。由于交易者這種心理,導致了技術分析的自我毀滅。
莊家或機構的操縱,散戶自己算計自己,共同造成了技術分析的自我毀滅。這種情況不僅存在于小盤股,大盤股也一樣,甚至整個市場都會頻頻出現技術指標失靈,哪怕是被認為很規范的市場也一樣。下圖是標準普爾500指數近年來的走勢和主要技術指標,可以看出即便是被認為最規范的美國股市,在牛市的時候也頻繁發出賣出信號,在熊市時也頻繁發出買入信號。
至于其他市場,更不用說了。由于大戶和散戶的這些心理互相作用,根本就沒有指標不失靈的市場,畢竟影響因素太多,人心善變。但這個并不能影響我們在股市上盈利,因為如果不去關注這些短期指標,趨勢一旦形成就堅定的長期持有,不論莊家操縱還是散戶瞎搞,都不能影響我們的收益。
從近期股市的走勢來看,基本面很好,大部分技術指標也向好,投資者的參與熱情也在提高,甚至實現了技術指標的自我實現。不過K線圖上連續出現缺口,KDJ顯示超買,看上去,也有可能回調。當然KDJ經常顯示超買,大師們說這叫指標鈍化。至于什么時候叫鈍化,什么時候叫超買,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全憑個人把握或者大師的嘴。春節后上沖是慣例,但時間長短不一定,也許會出現回調,甚至出現技術圖形自我毀滅。這時大家一定不要驚慌,只要相信自己投資的是很好的上市公司,就要堅定的持有,直到帶來豐厚的回報。(財富中文網)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