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對能源生產和消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新能源產業鏈也成為值得長期投資的優質賽道以及全球戰略性新興產業。從企業的角度看,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成為鏈上強者?在開拓海外市場方面,先行一步走出去的企業有哪些經驗?在11月3日召開的2022年《財富》中國500強峰會上,晶科能源全球副總裁錢晶、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曹志剛和瑞浦蘭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輝與《財富》(中文版)高級編輯劉蘭香就這些問題進行了對話。
以下為編輯后的對話實錄。
劉蘭香:關于“雙碳”,我注意到很多政府報告在提到這點的時候都在說新型電力系統,到底什么是新型電力系統?我知道錢總有一些系統性思考,可否先請您用簡練的語言跟我們談談這個問題。
錢晶:
新型電力系統在我看來有三個特點:以電力為主肯定是新型電力系統最主要的特征,所以我們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時候第一個要增加新能源發電的占比,除了光伏、風電以外,還要發展多能互補,比如說風光水,或者在存量替代的時期,可能還需要依靠光伏+火電、光伏+天然氣等等。同時,要發展輸配端,第一個要加快特高壓、微網、柔性電網的建設等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儲能,儲能在新型電力系統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儲能當然(已經)有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儲能的作用一方面是在發電側與電網側起到調峰調頻、減少棄光棄風(的作用),在用戶側可以起到削峰填谷、提高新能源消納比例(的作用)。除了傳統儲能以外,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就是電動車的崛起,動力電池也可以作為一個移動儲能來用。還有光儲充,這些都是在原來舊的或者傳統的電力系統中沒有出現的東西。所以整個對于電網的要求也會更大,而且它的智能化水平、數字化水平要進一步提升。
前面我們講的是在發電和輸配端,在負荷層我們也要挖掘新能源或者能源的潛力,包括更多電氣化的改造,原來用煤、油、氣的改用電,提高自發自用的比例。我覺得以上三點是比較重要的特征。
劉蘭香:您剛剛提到三個方面,其中一個方面是下非常熱的關于儲能的話題,稍后有機會也可以進一步聊聊。在此之前,我想也聽下金風科技的曹總(曹志剛)對新型電力系統的看法。
曹志剛:
我先分享一個數據,在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頒布以后,在16年的時間內,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得到了非常高速的增長。到2021年底,全國的裝機容量里,44.8%的電力裝機是可再生能源,其中有3.29億是來自于風電,有3.06億來自于光伏,剩下的3.9億左右是來自于水電,這是裝機的比例占比。從全社會用電來說,有29%的電力是來自于新能源或者可再生能源。在這29%的電力里,有11.7%是來自于風電和光伏,這樣的比例在過去本身就是一個高速的增長,所以新型電力系統里最大的特點就是新能源電力的占比,可再生能源的這部分肯定會超過60%,甚至達到80%的比例。它會帶來一個很大的挑戰。在過往的系統里,更多談到的是電源供給側要根據電源使用側或者負荷側的變化做靈活的調節和控制。但是新能源為主體之后,雖然水電的控制能力是很強的,但是風電和光伏是隨著風力的波動或者說每天日照的變化,會對電網產生一定的浮動性影響。所以更大的挑戰是來自于電源側和用戶側這兩端平衡的問題。
我覺得比較大的技術攻關點會來自于電力發出的這端,尤其是對風電和光伏的可預測性和精準性要大幅度提升。另外,以前是供給側隨著需求側去做電源側的調整,未來對于用戶側的精準預測也會非常重要,再加上中間儲能的這種調節環節,讓電網一直保持在一個比較平穩和安全的狀態之下,我覺得這可能是在未來新型電力系統里的既是特點,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劉蘭香:剛剛兩位都有提到風光電穩定性的問題,這也是我覺得電池非常重要的一個作用。電池作為新能源產業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關注度也非常高,青山控股旗下的瑞浦蘭鈞主要是做動力和儲能電池的研發和生產的,被業內領域稱為電池行業的一匹黑馬,我想請問一下曹輝總,為什么你們會成為一匹黑馬?
曹輝:
不管是動力電池還是儲能電池,從去年到今年發展都很快,動力(電池)的發展可能有50%-60%的增長,儲能(電池)還沒有統計出來,大概有150%-200%的增長。如果問瑞浦蘭鈞怎么成為黑馬,我覺得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產品做好,把產品的性價比做到極致,這是我們目前初步做到的事情。瑞浦蘭鈞能源在營銷方面做的不是很多,但是實際上我們的出貨量非常大,動力(電池)出貨量比去年大概增加了300%-400%,儲能(電池)比去年大概增加了500%-600%,在整個行業的出貨量應該排第三,包括家儲50Ah電池,一個月大概在150-160萬只,以及大工業儲能280Ah的電池,大概出貨量也是在100萬只以上。
對業務增長來說,客戶的口碑非常重要。家儲都是5-10年的長期使用,過去這么多年客戶的使用效果非常好,所以我們家儲99%以上都是出口單,大工業儲能大概95%以上都是出口單。
劉蘭香:談到產品,智慧風電是金風科技的一大特色,最近金風科技智能風機2.0平臺“風至”還上榜了2022年《財富》最具影響力物聯創新榜,但很多人其實不理解風機為什么還需要智能化,曹總(曹志剛)可否舉個例子給大家講講?
曹志剛:風機的智能化,最開始是非常樸素的想法,就是讓風電行業的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更便利、更舒服,或者說用更少的體力去完成工作。我給大家講一個數據,風電機組的高度,現在在陸地上,高的可以達到180米,也就是60層樓的高度。十幾年前,雖然高度沒有這么高,但大家很辛苦,沒有電梯,要靠人去爬到風機頂上去做運行和維護。所以最開始做智能化的時候,我們希望打造的是無人值守、少人值班的方式,所有機組都是自動化的運行狀況。如果風機有一些異常的狀況,可以有更多的傳感器去感知,然后去做健康診斷和預警的判斷,從而解決人力的投入問題,這是第一個階段。
到第二個階段,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年單一產品的大型化,從規模體量,包括風機葉片的掃風面積越來越大。20年前,我們單一的機組600千瓦,現在已經下線的單一容量最大的機組是13.6兆瓦,一臺機組相當于以前的20臺機組。現在正在科技部申報的新項目,一臺單機容量到18兆瓦,就是以前的30倍了。葉輪直徑280米,差不多掃一圈,8.6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所以我們不可能在原來技術的延長線上繼續去完成對產品或者說對于風電的應用了,比如說,最開始我們講到在一個受風的面積之內,我們保證的是均衡性,但是當葉輪直徑達到280米的時候,同一時刻這個葉輪上面的風速和下端的風速是不一樣的,所以要用更精準的,比如說用激光雷達的裝置去捕捉在280米這樣的扇面之內不同點的風速狀況,然后去做精準的控制。這是隨著大型化對提升效能帶來的要求。
最后一個其實是和現在的新型電力系統相關的,因為不管是風電還是光伏,以前關注的是電源的供給側,現在要把供給側、負荷側和電網以及剛才講到的儲能環節放在整個大的系統之內,做到靈活的調節、控制和符合整個網價架構的要求,這都是在智能化上的具體做法。
劉蘭香:可能這中間也翻越了很多的山丘,因為挑戰估計也是很多的,您剛剛也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點,儲能。之前我們談新能源電池可能都會關注動力電池比較多,但是儲能可能是接下來一個萬億級的風口。今天三位嘉賓可能都有涉及這一領域,我知道晶科的錢總認為儲能市場現在面臨的一個比較大的挑戰是來自于上游資源的制約,請您先來講一下。
錢晶:儲能在未來的新型電力系統里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儲能其實是配合新能源而生的。以光伏來講,它現在已經沒有成本的問題了,已經是最便宜的電力了。2016年,我們在阿布扎比的1.13GW的項目里,2毛錢不到的價格。2020年,我們在中東的另外一個2.2GW單體的全世界最大的光伏項目,已經做到了1毛錢一度電。所以成本問題已經不是光伏的問題。接下來光伏是什么問題?
它就是兩個問題:一是安裝面積越來越少,所以我們要發展BIPV,就是利用建筑物的墻面和屋面,發展分布式光伏。二是間歇性的問題,那就要靠儲能。儲能現在最大的挑戰我覺得是供應鏈的挑戰,大家感受應該比較深。因為儲能一個是抽水儲能,它的比重越來越少,接下來就是電化學儲能。而在電化學儲能里,鋰電池尤其像磷酸鐵鋰,它的技術是最成熟的,但是它碰到的問題是鋰資源的產地很壟斷,基本上就是在澳洲、南美為主,它的開采成本越來越高,鋰資源越來越稀缺。再加上它的產能有限,就像碳酸鋰今年就漲了6倍,還包括正負極的其他材料就更不用說了,這樣就導致你現在下游已經對于儲能的經濟性覺得還是不夠,而對它的成本下降的要求又非常大。再加上碳酸鐵鋰的技術成熟,就意味著它(成本)下降的空間也很少了,但是上游的原材料是像摩天輪一樣飛漲,這就是導致前一段日子會有儲能企業不接單,實在是利潤抓不回來。
這在長期來講是挺大的一個挑戰,因為鋰資源不可能越來越多,只會越來越少,再加上儲能還得和動力電池拼鋰資源,下游對于儲能的成本要求越來越高,已經是算不回來這筆賬了。這和光伏不一樣,雖然多晶硅也在漲,但是光伏可以通過技術迭代、效率提升,把成本拉回來。現在N型TOPCon技術的效率已經到了22.84%(光電轉化率),量產已經到25%了,我們可以通過技術進步,來攤銷它的材料成本。
劉蘭香:就是說光伏的材料有成本下降的空間,而鋰資源成本下降的空間卻很有限。那么曹總(曹輝)怎么看?因為瑞浦的控股股東青山控股本身也是金屬行業的巨頭,肯定會有一些不一樣的視角。
曹輝:光伏本身有很強的經濟性,加了儲能到底還是不是有經濟性,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實際上,儲能對于新能源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平穩器,如果沒有這個平穩器,風電和光伏這些波動的能源對于客戶來講也不是一個最優的選擇。而儲能要鋪開現在碰到兩大瓶頸,第一個是解決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問題,就是我們怎么樣把成本降下來,第二個是全生命周期里的安全性。
我先講成本問題,第一個方面,碳酸鋰價格飛漲的情況不應該是長期的行為,后面應該會回到一個理想的狀態。很多人會說鋰會越來越少,所以說它一定會越來越貴,其實它的邏輯和石油是不太一樣的。是因為什么呢?鋰在全球是一個比較豐富的資源,而且鋰的回收率非常高,100噸的鋰用出去以后,大概幾年以后可以回收95噸以上,就是說它是一個可以持續使用的(資源)。所以在產業鏈方面,青山在全球也在拓展一些資源,我們也致力于讓產業鏈更加穩定,讓碳酸鋰價格回歸到行業里大家都能夠接受的水平。
第二個方面,為什么我說是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呢?剛才錢總說到光伏通過提高效率來降低成本,其實鋰電池也是一樣的,就是說你可以賣得貴一點,但是如果你的循環壽命更長,實際上也相當于變相降低了成本。就儲能電池而言,同樣是一元一瓦時,一千次循環和一萬次循環對于客戶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一直提全生命周期成本,我們要利用現有的資源,就是在同樣的碳酸鋰、同樣的銅箔和鋁箔方面,怎樣把循環壽命從六千次做到一萬次,從一萬次做到兩萬次,這是我們電池企業未來給儲能行業的巨大貢獻。
另外,關于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問題,因為談到鋰電池,大家都會談到安全,但實際上當我們上大的儲能系統的時候,都是800V和1500V這樣的大系統,這是更大的安全問題,以前大家做的少,在這里還是有一些標準的缺失,那我們不但要注重電池本身的安全,也要注重整個系統的安全。只有把電池本身的安全和大系統的安全兩個技術問題解決了,再加上我們通過技術的手段和供應鏈的手段,共同降低鋰電池的成本,那我相信電化學儲能一定會給風電和光伏企業帶來巨大的價值。
劉蘭香:最后我想再轉到金風科技的曹總,因為金風科技很早就開始開拓海外市場,風機出貨量已經連續七年保持全球份額前三,所以我想聽聽您在開拓海外市場方面的經驗分享,能否請您在最后1分鐘的時間內說出三條?
曹志剛:第一,以市場為中心,因為每個國家的標準、自然環境都有非常大的不同,營商環境也有大的不同,所以第一點就是根據當地的標準、當地國別的不同要求,去做適應性的市場應對和產品的開發。
第二,技術創新的支撐,包括標準創新的支撐。因為同一款產品是不是可以打全球?肯定是不行的,需要根據每個地方的特點做差異化的設計和相應的創新。
第三,我覺得特別關鍵的是融入社區,我們提了一個詞,可能比較土,“國際化就是屬地化”。真的要在每一個國家扎根,那么你對當地要有經濟上的貢獻。還有一個就是融入社區,最開始我們做風電的時候,所有的環評都是官方要通過的,但是地方上的老百姓會覺得你這個東西怎么高,旋轉有沒有問題,所以我們做了很多融入社區的工作。
劉蘭香:確實,屬地化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但可能也是機遇所在。這場圓桌討論可能就要到此結束了,新能源轉型的面確實很廣,難度可能也會超乎很多人的想象。但是今天三位嘉賓簡短的討論,還是可以讓我們看到加快新能源轉型的方向。感謝三位嘉賓的分享,謝謝!(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