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

首頁 500強 活動 榜單 商業 科技 商潮 專題 品牌中心
雜志訂閱

近兩年創業失敗案例為何尤其多?資深投資人親述

吳海燕
2022-08-14

“我在我們的被投公司遇到困難、面臨投資失敗的時候,至少會有好幾天睡不著覺,輾轉反側,思考到底哪里錯了、為什么錯了。”華創資本管理合伙人吳海燕在本文中如此描述自己在這兩年度過的很多個不眠之夜。在從事創投工作十余年后,她意識到可能一個投資人的功課,有相當一部分就是要親身經歷失敗、消化失敗、從失敗中汲取經驗,然后再學著放下這些情緒、努力做得更好。而在創業公司失敗案例的媒體報道里,我們實際上很少聽到投資人真實的聲音,本文難得地呈現了這一面,也讓我們能更客觀全面地看待創業公司的成敗。

文本設置
小號
默認
大號
Plus(0條)

作為早期股權投資基金的管理人,我們在募資的時候、或者做基金投后溝通的時候,被LP們問到的一個高頻問題就是:你們有哪些失敗案例?

近兩年資本市場上的失敗案例尤其多,牽涉者眾,可以說,投資機構幾無幸免。互聯網金融、文娛、移動社區社交、O2O、共享經濟、二手車、垂直電商、教育培訓、保險科技……完全避開上述所有行業的失敗案例的,只能是極少數成立時間較短的投資機構或者某些專項基金了。

大家如果留意一下,就會發現,在這些案例的媒體報道里,幾乎沒有投資人的聲音。

投資人接受采訪,或者投資機構的公眾號里,通常只談投資方法、投資理念或者對某個行業的投資觀點,很少仔細講述某個案例,更少在被投企業遇到麻煩的時候,出來說些什么。

什么原因呢?

首先,投資機構的確對具體案例的細節負有保密責任。

更重要的,我們有時候非常希望事情還有轉機;歷史上也的確多次發生過創業公司“絕境重生”的案例。在被投企業困難重重的非常時期,一些股東視角的話語,如果被斷章取義、過度解讀,也許會給它們帶來額外的麻煩,降低它們的機會率。

另外,所謂“失敗”,其實很難簡單歸因。

是商業模式本身并不成立,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要失敗?是創業者太盲目,大舉燒錢、蒙眼狂奔?是公司治理出了問題,或者撞上了政策紅線?是投資機構太浮躁,沒把盡調做清楚?還是某個關鍵決策失誤,最后導致滿盤皆輸?……

根據控制論的思想,“創業成功”是指創業公司在每一個關鍵環節都做對了;而“失敗”是在某一個或者某幾個關鍵環節上出了問題。

這里的“成功”、“失敗”,定義相對偏狹。一個被投企業僅僅是“活著”,哪怕能賣出產品、創造就業甚至產生利潤,都是不夠的。它必須給股東們帶來超額股權回報,才叫“成功”——這是由股權投資的資金成本、周期和風險決定的。

如果“關鍵環節”有N個(N>>1),那么一家創業公司N次站在路口時,都因為能力、努力或者運氣,選擇了正確的那條路,才能最終抵達“成功”這個終點;但是只要有一個節點選錯,就偏離了“成功”。

所以“成功”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所有關鍵事項都對,right time, right people, right thing, right choice, right way……

但是“失敗”就非常復雜了,有非常多種可能的原因。

一個復雜的問題要梳理清楚,本身就很難;在當下的網絡語境,眾所周知,“理智客觀”是遠少于“簡單偏執”的,為了不給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機構惹麻煩,大家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因此掌握了相對更多信息的投資人,在網絡媒體鋪天蓋地關于創業失敗的報道里,反而集體性失語。

在自己這片“自留地”上,我想嘗試一次,從早期投資從業者的視角,試著做一些解釋和反思,以補充不同的角度,記錄這段令很多人常常無眠的時期。

*****

近年的失敗案例遍布各個行業,互聯網金融、文娛、移動社區社交、O2O、共享經濟、二手車、垂直電商、教育培訓、保險科技……

上述行業里的“成功案例”,大家可以掰著手指頭數數,有幾個?

就拿我比較熟悉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來說,走到IPO并帶給投資機構一定回報的有:拍拍貸(后改名信也科技)等少數幾家P2P公司、富途證券、老虎證券、聯易融、百融,還有幾家車行業的公司,因為主要的商業模式來自汽車金融,應該也算。

這些公司上市并且股票解禁后給投資機構帶來多少真金白銀的回報,因為已經是公開信息,大家可以逐一翻資料算算看。相比2014年~2018年整個中國VC、PE行業在這個領域的投資額來說,回報少得可憐。

大部分互聯網金融公司都撞上了政策的紅線,但是移動社區社交、O2O、垂直電商等領域呢?并沒有所謂政策問題。

最首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所在的這列已經高速行駛了20年的列車,突然急停了。

過去20年,我們經歷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高速成長的時期。創業者、從業者、投資機構和相關人等,我們都坐在這列車上,時間長了,已經習慣了車速,我們自身和車速保持了相對靜止,并不感到頭暈目眩。

任何事物都有初生、高速成長、成熟、衰老這個生命曲線,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也不例外。但是,是按照大家熟悉的自然規律在成熟期停留一段時間、再自然老去,還是突然急停,對車上的人來說區別非常大。

正常減速、進站、停車的情況下,車上的大部分人都會安然無恙,我們或者下車、或者等待列車換軌道,再繼續前行。

急停的情況下,車上所有的人都會因為突然失速而往前摔,同時心慌氣短、不知所措。

先上車的人,已經在列車的前排商務座、一等座就座,積累了一定的體量,慣性較大,急剎車對他們也會有很大影響,有的人甚至會撞到前排、撞痛腦袋,但是還不至于被摔到地上。

對上車晚、體量小的創業公司來說,列車急停對它們的影響,就不只是“撞了一下腦袋”這么簡單了。

很多人并沒有安然坐在車上。他們要追趕、要超越,是在車上奔跑著的。

列車急停,這些奔跑著的小個子們無不摔倒在地,有的甚至被甩下車。

這些“小個子們”有創業公司,其實也有投資機構。跑得越快、身體越弱、或者體量越小的,摔得越痛。

在平穩運行的列車上,如果有人摔倒了,它相對比較容易找到援手,例如大個子們也許會從座位上探起身,扶一把。

但是,在急停的列車上,剎車被踩了一下、又一下……這輛車正在艱難地換軌道,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換好、能繼續平穩運行,大個子們也得先努力坐穩、扶好,無暇他顧。

摔得滿地都是的小個子們,幾乎得不到援手,只能艱難地、在依然搖搖晃晃的列車里,試圖掙扎著爬起來,適應新的車速。

為什么會“急停”呢?多種原因疊加在一起:行業自身已經走到了拐點上、地緣政治和大國對抗、我國對平臺經濟的整頓治理、個別行業新政突然推行、疫情和疫情管控、多國通脹高企導致貨幣政策不斷收緊……

剎車一下、又一下地踩了下去,列車至今還未停穩。

*****

如果導致“失敗”的因素加起來是10分,客觀因素占幾分、主觀問題又占幾分呢?

先誠實地記錄一下自己當前的思考吧。

我很少見到同行們會公開表達自己對“失敗”的感受,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對失敗無感、毫無愧疚。可能一些投資人朋友,會覺得僅僅表達感受,不能挽回什么、也不能改變什么,所以多說無益吧。

我試著說說自己的感受。例如,我在我們的被投公司遇到困難、面臨投資失敗的時候,至少會有好幾天睡不著覺,輾轉反側,思考到底哪里錯了、為什么錯了。

有時候我的內心充滿了挫敗感和自我懷疑,首先強烈譴責和質疑的人還是自己:為什么當初做了這樣糟糕的一個選擇?如果重新來過,應該怎么做?現在還能做些什么,讓結果稍好一些?

有時候自我質疑的情緒會強烈到變成自我懷疑:我是不是還適合繼續做投資呢?

據我所知,和我一樣有長期睡眠障礙的同行其實是不少的。

能讓我繼續堅持下去的原因,也是從“創業”這件事情里吸取到的教訓之一,就是,如果遇到失敗,就逃避了、放棄了,那么所有的時間、學費,才算都白交了——創業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撐過無數的失敗;只有當一個創業者選擇放棄的時候,這個創業公司才無藥可救。

回顧我從一個年輕投資人走到不再有資格參加類似“40 under 40”的活動,一個切實的感受就是,有些事情,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的確容易過于樂觀,不知道成功有多難、“失敗”到底會怎么發生——這就是“經驗”吧,僅僅教科書上學了、研究報告讀了、筆記記了,是不夠的。

沒有經歷失敗,就談不上有經驗;沒有經驗,就容易導致失敗。

可能一個投資人的功課,有相當一部分就是要親身經歷失敗、消化失敗、從失敗中汲取經驗,然后再學著放下這些情緒、努力做得更好。

失敗不是一朝一夕發生的,但絕大多數的創業公司都在不知不覺中走了太遠、積重難返。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無論創業還是投資,主要責任人首先需要有自省精神,盡快發現哪里有可能出錯了。

軟件、生命科學、高科技等行業,商業模式是明確的,早期公司需要驗證的是產品價值或者技術指標——即便如此,我也常常看到巨大的投資觀點分歧、價值認可搖擺。“商業模式創新”類型的公司,“里程碑”不清晰,就更難在過程中發現問題了。

發現問題后,及時糾錯,是又一個大困難。因為如果要糾錯,從產品、技術、組織結構到團隊成員,可能全部都要重新來過。

原來的方向走不通了,需要換車道——這意味著要承認錯誤,否認過去的“目標、愿景和使命”,否認過去自己講過的很多話、立過的很多flags——那么到底是在原來的道路上堅持堅持、度過困難期就好,還是真的重新來過?

如果重新來過,如何給過去支持自己的各方交待?弄不好就會像個騙子或者loser——所以人們容易在錯誤面前躲閃、逃避,找到“過去的一些問題也可能是好事”的理由。

如果一家創業公司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尚且馳騁在既定的軌道上,我們見到公司的創始人,就會發現他/她的精神面貌都是昂揚的、意氣風發的。

無論什么人,在順利的時候,都會相對講道理、有契約精神、有責任感。投資人和創業者的友誼,在這種情況下也會比較容易形成,就像創業團隊的團結合作那樣。

關鍵環節有一個出了錯,創業公司這條船,就偏了航。

而在不順利的時候,人原本的能力缺陷就會被無限放大,被艱難的處境推著,形成惡性循環。

我曾經目睹一些創業公司在政策法規的銅墻鐵壁前瞬時瓦解;看過創始人被強大的、不可說的力量羈絆,和無形或者有形的手搏斗;也見過他們眾叛親離、電話都不再被接起的時刻。

我也遇到過創業者,過去數年,我們作為投資機構,除了資金、還鞍前馬后各種幫忙,然后在某次商業協議里有一項條款談不順,就立刻和我們翻臉、友盡。

人為了自保,無論從實際利益上還是從心理上,在不利的處境下都非常難公正地發現問題、看待問題——當然,這是幾乎所有人的天性,不僅僅是創業者。

回到本節開始的提問,人都是環境的產物,大環境的確對“失敗”貢獻很大,而一個創業者或者投資人,相比絕大多數人,已經得到社會創新資源的傾斜,因此有責任接受考驗、有責任做得更好一些,無論多難,在高高低低的各種處境里都努力保持自省、客觀、理智和堅持。

共勉。(財富中文網)

作者吳海燕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華創資本管理合伙人。本文由作者本人授權,獨家發布。未經允許修改發布,將追究法律責任。

編輯:劉蘭香

財富中文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富媒體知識產權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0條Plus
精彩評論
評論

撰寫或查看更多評論

請打開財富Plus APP

前往打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美县| 瓦房店市| 汉沽区| 祁东县| 项城市| 通化市| 盘锦市| 德安县| 永仁县| 左云县| 乐昌市| 宁南县| 津南区| 武川县| 泽普县| 新建县| 泾源县| 库尔勒市| 若羌县| 石林| 政和县| 忻州市| 永城市| 廉江市| 神木县| 阜城县| 乐业县| 简阳市| 海盐县| 新竹县| 平陆县| 通州区| 托里县| 东港市| 澎湖县| 桂平市| 泰顺县| 利辛县| 华安县| 大城县| 丹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