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見過如此熾熱的表白。”在1月18日下午央行官員對今年貨幣政策做出一系列表態后,有市場人士如此感嘆。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昨日表示,當前經濟面臨三重壓力,“穩”本身就是最大的“進”。 “當前重點的目標是穩,政策的要求是發力。怎么發力?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說:一是充足發力,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保持總量穩定,避免信貸塌方;二是精準發力,要致廣大而盡精微,金融部門不但要迎客上門,還要主動出擊,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主動找好項目,做有效的加法,優化經濟結構;三是靠前發力。現在雖然是年初,但一年的時間很短,一年之計在于春,所以我們要抓緊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及時回應市場的普遍關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場關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關切了,不關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難辦了,所以我們不能拖,要走在前面,及時回應市場的普遍關切。”
在央行這一前所未有的直白表態下,金融圈昨日一片沸騰,“大放水”的預期急劇升溫,甚至有知名經濟學家管清友稱“今天(注:1月19日)要是沒有千股漲停,我都覺得機構的腦子進水了”。然而事與愿違,A股19日幾乎是全線下跌,僅有網絡游戲等少數板塊漲幅較大。管清友今日也發文道歉稱:“我錯了。預期轉弱,恢復信心,還需要時間。市場慢慢療傷吧。”
實際上,相較于股市,央行“放水”對樓市的影響更受關注。圍繞如何解讀貨幣政策對資本市場、樓市等方面的影響,“財富Plus”的用戶展開了精彩討論,我們選取了其中一些展示如下:
@付偉
某機構資產配置研究負責人
這次央行的動作可謂是史無前例,無論是17號的MLF下調中標利率,還是昨天央行副行長的公開表態,“寬松”這樣的字眼已經顯而易見寫在了表面上,各種媒體和自媒體的解讀,在此刻都顯得太蒼白了,因為政策太直接得毫無掩飾。
當前兩天發布的四季度GDP讀數只有4%時,許多投資者為中國經濟而擔憂,甚至對于資本市場抱有很大的擔心。但可能這種憂慮略顯多余,從A股的歷史看,每一次大行情的啟動多半不是發端經濟走好,而更多來源于中國政府的“逆周期調節”,2008、2011、2013、2018年,每一次降息降準的組合拳之后,資本市場都會迎來一波不錯的行情。而當這一次從含蓄的降準和LPR調整,到MLF的迅速定位,最后副行長的公開喊話,態度和力度都昭然若揭,投資者們又有什么可以擔心的呢?
不過,從長期看,留給政府階段性寬松政策的時間窗口并不長,隨著1季度美聯儲Taper的結束,加息迫在眉睫,我們的貨幣政策即便擁有再多的獨立性,也不可能獨善其身,貨幣政策的調整速度和頻率可能要超出我們對于過去十幾年的常識。從這個角度看,投資者不能因為階段性的“寬松”甚至是“更寬松”而太過樂觀,而需關注外部利率的變化,關注中國央行隨時的政策,才是在資本市場行穩致遠的關鍵。
@張奧平
經濟學家、增量研究院院長
根據央行1月18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表述,我們認為央行當前貨幣政策的邊際寬松立場已然明確。首先,面對當前供給沖擊帶來的需求收縮,造成的市場整體的預期轉弱,貨幣政策將實現三個發力,即“充足發力、精準發力、靠前發力”,體現了從總量、結構目標、時間點上這三個維度來激活市場的發展預期與信心。其中“不能拖,拖久了,市場關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關切了,不關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難辦了”更是體現了央行對于市場發展預期的關切,貨幣政策的“極限”便是穩住市場預期底線。
其次,對于宏觀杠桿率的表述十分關鍵,體現了央行對于宏觀杠桿率的態度,即短期宏觀杠桿率不會成為貨幣政策邊際寬松的摯肘,作為經濟增速先行指標的社融增速將會實現平穩回升。
最后,關于貨幣政策后續操作的問題,降準依然有空間,但需根據后續經濟運行情況來具體確定。
需要注意的是,央行當前貨幣政策的邊際寬松立場所體現的是靈活適度,并不代表“大水漫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依然是長期總基調。目前,市場中出現一些極端聲音認為,根據央行近期的政策利率降息以及新聞發布會的表述,將會一改央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總基調,實施“超寬松”的貨幣政策,認為房地產市場或是資本市場將會迎來新一輪的“暴漲”,這樣的理解是十分錯誤的,更無益于經濟的穩增長。央行貨幣政策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目前,上游通脹難題逐步緩解,促進經濟增長是央行貨幣政策的核心目標。當前貨幣政策的靠前發力,主要是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柏文喜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在前次降準以后,央行搶在國民經濟發展年報數據公布前推出的降息行動不但力度遠超預期,而且速度之快,央行領導講話態度之懇切急切也前所未有。這表明決策層和監管層對于宏觀經濟運行態勢的嚴峻性以及未來預期下行的充分認知,也表明未來國際經濟環境中可以預見的不確定性因素如美聯儲升息等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構成的壓力之大。而央行領導關于此次降息講話中對于房地產金融政策的“特別關照”也十分引人注目。
從國內經濟運行情況來看,雖然去年GDP年度整體增長率達到8.1%,但去年下半年以來,尤其是第四季度宏觀經濟運行的快速下滑還是十分令人憂心的。這除了疫情持續性影響因素之外,不能不說與去年以來所開展的反壟斷對于互聯網企業的影響、對教培股的整頓以及對房地產行業不斷加大的調控力度而導致的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支柱性行業的“熄火”有關。因此,此次央行急吼吼的大幅降息和言辭懇切的表態,表明在穩預期的前提下希望盡快以貨幣政策的調整來喚回市場復蘇的春風。
房地產行業除了以市場化方式解決國民住房保障這一作用之外,有形之手緊握地根與銀根還促成了房地產行業完成了向支持公共財政的土地財政的這一角色轉變以及向信用創造和信用擴張的重要途經的這一角色轉變。也就是說,在公共財政對房地產行業產生高度依賴的同時,宏觀金融政策的市場化傳導和有效實施同樣是無法脫離房地產行業這一重要媒介的。因此,如何盡快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復蘇,讓房地產行業進入良性循環,實現健康發展,就不只是目前流動性承壓并陷入困境的那些房企的愿望,而是同樣在財政收入壓力與宏觀經濟預期下行壓力之下來自于政策層與監管層的共識,這也是央行此次降息力度如此之大、下手如此之快以及態度如此懇切的重要原因之一。
涉房風險不斷累積的真正推動力量是不斷提升的土地財政欲求以及控制了銀根和地根的有形之手,所以把涉房風險不斷累積的責任打在僅僅是追求發展與利潤的開發商身上,確實是打錯了地方。那么,正確認識和剖析中國內地房地產行業過往的高杠桿、高負債推動下的高周轉模式形成的原因和涉房風險不斷累積的真正根源,才能在此輪對于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調整中對癥下藥。此輪涉房調控政策調整與轉向中需要特別重視之處,應該是避免再度推高以不少房企暴雷和出清為代價而降下來的行業杠桿與涉房風險,同時相對減少有形之手對于房地產行業的過度干預和在逐步實現公共財政的轉型中減少對土地財政的無休止、無節制的欲求,以保證房地產行業的必要活力與創新能力,從而促進行業盡快回暖與進入良性循環。否則,行業調控依然會陷入簡單的輪回之中,而此輪調控中對于市場與行業的傷害更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不能從根子上來正視問題和立足于解決問題的化解,可能行業的真正復蘇還是個未知數,而且會連再度輪回的機會也會失去的。
@魏衡
某公募基金首席理財策略分析師
沸騰了一整晚,還是沒人來解讀我最關心的要點“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哪個市場的曲線?
又如何走在前面?
如果是信貸或社融的市場曲線,這本身就是滯后指標,走在滯后指標的前面,就只是及時調整。
如果是利率的市場曲線,這是當下市場流動性的實時指標,走在實時指標的前面,那就是提前放水。
如果是股市的曲線,那是經濟預期的前瞻性指標,走在前瞻性指標的前面,那就真是送水上門嘍。
@王衍行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經濟增長超預期,為何中國央行仍然擔憂?央行稱:“充足發力,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保持總量穩定,避免信貸塌方。”導致信貸塌方的誘因是存在的:一是最新數據反映出投資和消費走弱,而外貿今年同樣也面臨巨大不確定性。二是2021年中國經濟異常動蕩,房地產業陷入困境,原有經濟模式過分依賴于住房建設和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帶來的增長,開發商的可舉債規模受到了嚴格的新限制,引發了住房市場的低迷,開發商停止競購新土地,購房者紛紛推遲買房。三是前國內疫情接連散發,民企小微生存艱難,獲貸不易。面對較為嚴峻的挑戰,央行發揮了力挽狂瀾的作用,譬如,自2021年7月以來貨幣政策的緩步放松起到了穩定基建投資的作用。
但有效的加法才是維穩及發展的不二法門。中國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深受低質量、無效加法之害,撥亂反正的任務相當艱巨,這是一場持久戰,必須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優化經濟結構。但是,多數人往往以回避問題挑戰的方式低估轉型的難度,以資金投入不足片面理解新發展理念,其危害在于,嚴重違背了經濟規律,疊加成為“黑天鵝”式風險。
今年更大的挑戰可能是,美國貨幣政策“急轉彎”將產生嚴重負面外溢效應。1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達沃斯論壇視頻會議上指出:“如果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急剎車’或‘急轉彎’,將產生嚴重負面外溢效應,給世界經濟和金融穩定帶來挑戰,廣大發展中國家將首當其沖。”2022年預計美聯儲將是全球主要央行中最激進的,目前預判是:美國將加息四次,美聯儲將開始削減其規模近9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從歷史經驗來看,美聯儲對其政策將如何影響其他國家的擔憂置若罔聞、不屑一顧,稱其只為美國經濟制定政策。(財富中文網)
本文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劉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