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歌遇害后,時間對于江秋蓮來說,只剩下以女兒離開那一天開始計起的天數計算。
2022年1月10日,失去女兒的第1894天,江秋蓮終于收到了青島市城陽區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至此,五年的拉鋸有了初步的結果:
被告劉暖曦(原名劉鑫)需于判決生效之日的十日內,賠償江秋蓮各項經濟損失496000元,精神損害損失200000元。
江秋蓮緊緊抱著判決書,接受了媒體采訪,淚撒現場:“要告訴女兒,媽媽做到了!”并表示要將收到的賠償如數捐給失學兒童。
根據公開報道,城陽區法院的判決肯定了侵權事實的存在:
“因與陳世峰的感情糾紛借住于江歌的住所,在先有多次跟蹤及滋擾且收到恐嚇信息的既定事實下,不告知、提醒江歌可能存在的危險。案發當晚,危險現實且緊迫地向兩人逼近時,劉暖曦只顧及自身安危,關門阻擋江歌進入自己的住所,導致后者被陳世峰亂刀刺死。”
這就是說,案發前的不提醒、案發時的不救助,以及案發后的不真誠道歉,包括對痛失愛女的江秋蓮發表刺激性言論,傷害江秋蓮的情感,是法院認定劉暖曦構成民事侵權的事實根據。
在故意殺人案中,法院一般僅會通過刑事附帶民事程序,判令殺人者對被害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這個判決某種程度上開了先河,雖然真正揮刀殺人的另有其人,但劉暖曦對悲劇的發生難辭其咎。
法院按根據民法誠實信用原則和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做出了一個兼具情、理、法,閃耀人性光輝的判決。不僅慰藉了江歌的母親,也回應了社會大眾的期待。
城陽區法院的判決有兩點特別值得肯定。
第一、刑法上的無罪之人,民事上并不當然無責。
判決公開報道后,輿論一片叫好。但同時,我們也聽到了一些質疑的聲音。在微博上“證人劉鑫”的詞條一度沖上熱搜。部分自媒體試圖以刑事案件中證人身份否認承擔民事責任的可能做出解釋。
的確,在日本已決的江歌案中,劉暖曦是作為指認陳世峰殺人的證人,并未受到刑事的追訴和審判。但刑法,只是對人的最低道德要求,刑法上的無罪之人,并不等于符合民法所要求的與人交往相處的基本道德標準。
誠實信用原則要求當江歌與劉暖曦形成救助關系時,江歌有理由對被救助者劉暖曦合理信賴,后者由此具有更高的誠實告知和善意提醒相關危險的義務。由于劉暖曦的隱瞞,導致江歌陷入被陳世鋒傷害的危險中。
劉暖曦的所為不符合誠實信用的基本原則,對損害結果的發生存在過錯,就應當承擔民事侵權責任。即使在美國,廣為人知的辛普森殺妻案中,刑法上無罪的辛普森,同樣也被判令需要對其妻的死亡承擔巨額賠償責任。這是因為刑事上的定罪和民事上的侵權,在法律上需要滿足完全不同的標準。
第二、依據民法基本原則做出判決,鼓勵和引導社會大眾扶危濟困
罪刑法定是刑法的基本原則,沒有寫進刑法條文中的行為,都不能定罪處罰,因為刑罰是最嚴厲的處罰,必須保持謙抑。
但民事審判不同,民法規范、社會習慣都可以作為裁判的依據。本案裁判并沒有依據民法條文,而是以誠實信用和權利與義務相一致原則做出判決。這是法院在窮盡法律規則,沒有直接可使用的條文之后,為實現個案正義,也就是讓幫助劉暖曦遇害的江歌,得到法律的認同和救濟,直接適用原則做出的開創性判決。這體現了法律不僅是對之前行為的評價,更是引導此后的行為向善。
事發以來,我也曾有數個瞬間捫心自問,若我處于劉暖曦的境地,能否做到開門營救,哪怕自己可能因此命喪黃泉?不得不承認,可能我也做不到。但毫無疑問的是,我能做得到事先如實告知,事中及時報警、事后不在亡友的母親傷口撒鹽。
我也相信,這也是被大多數人守護的社會道德底線。否則,被告劉暖曦的種種行為和態度,就不會激起如此大范圍的輿論和道德聲討。城陽區法院的判決正是回應了每一個人樸素的正義觀。
這不僅是對扶貧濟困的江歌最大的告慰,也是對痛失愛女的江秋蓮最溫暖的慰藉:為他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母在“風雪”中哭泣!(財富中文網)
作者為北京和昶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張婷婷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徐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