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與京東合作8年,各取所需。
今日早間,騰訊宣布,計劃將所持有約4.6億股京東股份作為中期股息派發給騰訊股東。減持后,騰訊持有京東股份占比將從17%降至2.3%。同時,騰訊總裁劉熾平也將卸任京東董事。
騰訊投資京東的資本淵源始于2014年。
彼時的背景是,騰訊曾經自己開展易迅、拍拍等電商業務,但并不成功。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在一次訪談中提及:騰訊決定投資京東之前,雙方有兩年談判,劉強東和馬化騰聊了好幾次,并且都是私下交流。但是馬化騰一直下定不了決心,猶豫不決。
這種猶豫不決的心態在于,當時騰訊不想放棄如日中天的電商業務。并且從體量上來說,阿里巴巴正是電商業務的霸主,未來從各個產品線來說都可能與騰訊存在競爭。
此后騰訊和京東之間的戰爭繼續。甚至在劉強東游學的8個月期間,騰訊總裁劉熾平內部開會:劉強東去美國上學了,這是騰訊電商崛起的機會,爭取劉強東在美國上學的時候,咱們超過京東。然后劉熾平和馬化騰就開始調動騰訊大量資源,與京東競爭。
但在8個月劉強東回國后,騰訊發現不僅沒有打敗京東,甚至差距更大。由此,馬化騰最終決定投資京東。最主要的投資是,騰訊逐漸將包括易迅、拍拍在內的電商資產都給京東,并且在京東上市時追加5%的股權認購。
彼時騰訊低價入股京東,京東也向騰訊購買微信入口,達成戰略合作。
這種心態甚至改變了整個騰訊的投資邏輯:騰訊愿意把不擅長的業務交給別人,自己在社交、游戲等領域深度占領。
馬化騰在2015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兩年騰訊變化很多,尤其對業務進行了精簡,聚焦在通訊社交平臺以及內容采集上,剩下的都交給了騰訊的合作伙伴。“之前出于不信任的本能所有的都由自己去做,但現在我們的半條命都給了合作伙伴。”他說。
外界看來,騰訊的投資邏輯更偏向于財務投資者角色。一位投資人也表示:“如果對比來看,阿里投資一家公司時更希望完全掌控公司,騰訊則是兩種目的:財務投資和流量支持。”
此后騰訊逐步投資了拼多多、唯品會、美團等公司。從客觀來說,這些投資在巨頭割據的戰爭中,都在對阿里重要的電商業務形成沖擊,尤其是京東在電商領域無疑是阿里最大競爭對手,后來者拼多多也是同樣道理。目前來看,騰訊對于京東的投資,已經成為騰訊無論在財務回報上還是業務競爭上來說最成功的一項投資。
現在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于8年前。
從外部環境來說,國家對于互聯網公司和資本的監管愈發嚴格。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再次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不過中央同時也強調,遏制資本無序擴張不是不要資本,而是要資本有序發展。
在此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阿里由于二選一壟斷,被罰款182億元;10月,同樣由于壟斷,美團被罰超34億元;幾天前,薇婭被罰超過13億元。外部環境讓騰訊放棄持有的大型互聯網公司股票,也在表明一種自己并非“資本野蠻生長者”角色的態度。
就京東和騰訊的變化而言,騰訊對于京東的投資完成了階段性使命。此外,近年來由于抖音、快手等高流量平臺的迅速崛起,亦對騰訊微信入口沖擊巨大。
在財務上來看,京東已帶給騰訊極高回報。京東在2014年納斯達克上市時股價約為20美元每股,現在其股價在73美元每股左右。騰訊割離京東股份亦是一種理性選擇:現在中概股集體下挫。有媒體總結,騰訊投資的眾多公司中,今年以來,唯品會一度跌幅超70%、拼多多跌幅曾超60%、美團跌幅曾超20%,京東雖然也在下行區間,但10%左右的跌幅最小。此次割離股份,也可以讓騰訊股東在財務上能夠及時收割。
對京東來說,其對騰訊的流量入口依賴已經越發減少。更重要的是,京東已經不再是一家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零售平臺。區別于平臺型企業,京東最早意識到流量并非互聯網本質,近幾年已經轉型為一家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對于流量紅利的依賴度逐漸降低,騰訊帶給京東的流量價值也遞減,京東未來與騰訊傳統基于流量的合作模式也需要有所變化。
與此同時,管理者更愿意看到流量紅利之外的創新,以及對實體經濟的貢獻。京東稱自己為“新興實體企業”,一方面京東確實有阿里平臺型公司難以在短時間內擁有的巨大倉儲物流體系,另一方面,京東在供應鏈等方面亦能為中小實體企業賦能。
也請注意,在減持后,騰訊依舊擁有京東2.3%股份,這似乎也在表明一種態度,即兩者依舊有聯系,合作關系并未終結。
總之,在8年后騰訊和京東兩者各取所需,階段性使命完成,但又互相需要,騰訊依舊是京東股東,一種新型關系或許也在達成。(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