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領域一筆超過5.14億美元(約32億人民幣)融資最近被意外發現。
近日,中國生物制藥財報顯示,公司已入股醫聯集團(Medlinker),并向醫聯合計出資5.14億美元以獲得13.09%的權益。醫聯內部人士透露,這是公司此前未公開的E輪融資。
與此同時,未來醫生綜合醫療服務集團(原企鵝杏仁)現已并入醫聯集團成為集團旗下事業部。從估值上看,醫聯完成中國生物制藥的E輪投資后,去年估值已達40億美元,而未來醫生在上一輪2.5億美元融資結束后,估值超過10億美元。此前,紅杉中國和騰訊都是這家超級獨角獸公司股東,根據艾媒行業報告數據,合并后的醫聯擁有超140萬名注冊醫生。
醫療健康領域成為全球投資市場的熱點,有統計稱,2020年1月至10月,醫療健康領域融資金額超過500億元。多種催化因素下,今年亦是互聯網醫療行業IPO大年,下半年互聯網醫療平臺圓心科技、思派健康等公司紛紛遞表港交所,而賽道巨頭醫聯還未有確實的IPO消息,對此醫聯表示目前沒有更多相關信息可以披露。
醫聯創始人王仕銳在2018年接受《財富》(中文版)采訪時表示,自己最初的想法是讓醫聯成為醫生交流的平臺。整個公司的核心價值是幫助所有醫療從業人員提高效率。“有很多中國醫院一直建不起來,就是因為缺乏醫生資源。”王仕銳說,我們跟絕大部分的互聯網醫療公司不一樣的地方在于不直接對接患者,而是對接醫療機構。
在完成合并后,醫聯真正擁有了大規模線下醫院體系。從以往的互聯網病例管理體系、醫生資源延伸至線下自營醫療機構,為患者提供完整的醫療診斷服務,與其他單純依賴線上的互聯網醫療企業模式形成了差異。
如果說在中國互聯網還沒有改變什么領域,醫療一定是最頑固的那一塊石頭。中國政府希望在醫療領域實施嚴格的“強監管”政策,即讓互聯網有序改造這個行業,而非像出行、電子商務那樣在短時間內完成改變。
打破石頭的步驟首先由政府開始。
從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到現在,“互聯網+醫療健康”已經連續三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也導致了互聯網醫療市場的壯大。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互聯網醫院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移動醫療健康市場規模達到600億元。同時互聯網醫院數量在2015年到2020年期間增長近1000家。
數量上的增長并不意味著互聯網醫院的成功。
互聯網醫療在這么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有很多地方沒有突破,其中一個關鍵的瓶頸就是,當行業在疫情防控需求的推動下完成一些新基建,出現一些新場景,很多從業者并不知道如何高效、合理地去運用這些醫療資源。“從去年到現在,我們看到全國互聯網醫院的數量從幾百家猛增到1600多家,但央視在不久前的一檔節目中直指當前互聯網醫院發展的窘境——建而不用。”王仕銳表示。
如何利用,正成為互聯網醫院新的挑戰。首先,互聯網醫院在公眾診前的查詢、預約、診療以及后期的病患管理服務階段中的便捷度和豐富度,能為傳統醫院提供有效的服務補充和支撐。但需要強調的是,互聯網技術只是一種工具和手段,互聯網診療的本質仍然是醫療。
無論如何,互聯網醫院只是一個開始,醫療這塊“堅硬的石頭”正在政府、資本和創業者的合力之下,逐漸露出縫隙與希望。(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