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否認可持續對商業的重要意義:企業的生存和活力取決于健康的生態系統——淡水、清潔的空氣、強大的生物多樣性、富饒的土地,以及公正社會的穩定。商業也毫無疑問是“可持續路線” 的倡導者與執行者。現在,是我們起身躬行,在政治、經濟、社會和環境系統之間建立新平衡的時候了。
11月7日,中國國際商會與《財富》(中文版)聯合承辦的“2021綠色未來論壇”作為2021年第四屆進博會配套活動,在上海國家會議中心成功舉辦。
來自各行各業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共同關注“開啟綠色重建”議題,繪制商業創新可持續發展藍圖。
以下為本次論壇部分精彩觀點: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
“雙碳”戰略僅僅是中國就有150萬億的投資機會,這是財富重新分配的機會,這里面可能有成千上萬家巨型的企業產生。
遠景智能副總裁、遠景碳管理業務總經理孫捷
新能源會逐步替代傳統能源,但是我們怎么樣實現一步步的轉型?現在中國和全球40%-50%的排放就是來自于發電行業,為什么我們現在大力談電動化?發電行業的清潔能源化?其實這個就是大頭,首先要把不清潔的電變成清潔的電,這就是最大的抓手。
中國能建葛洲壩國際公司副總經理原瑩莉
從目標角度來看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提出碳中和目標,超過80%的國家將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視為目標節點,全球已經有153個金融機構宣布不再支持煤電項目,80家金融機構不支持燃油發電和燃氣發電項目,這個對于我們來說是看到希望,也是覺得面臨著很大壓力。
陶氏化學大中華區副總裁徐旸
化工行業八十年代提出了責任關懷的概念,總體來講就是從搖籃到墳墓,怎么樣實現化工全生命周期的減排,減少我們對于環境的影響,減少我們對于物料的投入,從而減少我們對于地球的影響。這是慢慢演進的過程。
中國五環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家義
作為化工行業來講,我可以毫不猶豫的說,我們國家現在新投產的化工企業,無論從技術也好也好、標準也好,氣體的排放硫和氮的排放極低,是全世界最嚴格的。廢液的排放我們全部可以達到零排放,固體排放可以達到全部無害化,固體粉態物質可以鋪路,做水泥的輔材。從工程建設這個領域來講,我們完全可以把綠色之路,應該說我們已經看到了一條康莊大道。
宜家副總裁劉銳
如果熟悉宜家的話可能會了解,我們有一個比較核心的觀念叫做民主設計,這是我們所有產品開始做第一步進行定量的時候,這是一個大的核心框架。在民主設計里面,他是五邊的概念,其中包括功能性、美觀、價格可支付、可持續性。相當于宜家在我們最核心的理念里面,把可持續性先放在了戰略價值最重要的一條支柱。
迪卡儂高級副總裁巴學凱(Pascal Bizard)
我們現在想要實現能源轉型,必須要重整我們的產品鏈條、產品設計,并且要深究價值鏈的各方面和各種細節,的確這是我們的挑戰所在,因為這需要我們使用新技術、培養新能力、推出新產品,并且要和產業各方面共同合作,來看看哪些是可實現的,哪些是無法實現的。
伊利集團副總裁趙昕
在“雙碳”踐行過程中,我們有很多目標可以分解可以做,比如說養牛的過程中,如何養牛的過程中養殖結合去減碳。生產過程中我們如何通過精益管理,實現公司的高效運營、節約能效。在物流過程中,我們如何使用清潔的汽車能源,如何在物流過程中減碳等等。其實整個產業鏈我們可以做的東西很多。
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經理劉茂樹
減碳是一次觀念的改變,因為減碳實際上是發展的過程,我們要在發展中減碳,也要在減碳中發展。
威馬汽車集團戰略運營副總裁梅松林
電動化一定是未來的方向。現在市面上出了幾個路線,最終都是電動化,比如說氫能源,是把氫轉化成電,電來驅動汽車。比如說增程式,是把油轉化成電,最終還是電來驅動汽車。有了電以后才有網聯化,才有智能駕駛。所以網聯化、智能駕駛是建立在電之上的。
福特汽車(中國)業務運營及企業發展副總裁成軍華
如果一個新事物、新技術的滲透率達到16%的話,那么這項新事物的大規模普及時代就要到來了。正好今年9月份,純電動普及已經達到16%了,接下來毋庸置疑智能電動汽車大規模替代燃油車已經到來了。
以前第一階段是政府驅動的,拼命給錢補貼。到后面是技術驅動的,以特斯拉造車新勢力為代表。一旦過了拐點16%以后,就是市場驅動的,這個車已經很適用了,不是因為技術看起來很酷,而是他已經比傳統燃油車領先了,用戶自動要買它。(財富中文網)
編輯:楊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