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美國人在新冠疫情期間停下腳步思索人生,有些人難免會產生不愉快的悔恨感。
無論是哀嘆突然中止的事業,對期待萬分卻無法成行的度假備感沮喪,還是對錯失與愛人相處的時光而感到悲傷,回想過去18個月,人們更多想到的是錯過的機會,而不是實現的成就。
“也許眼下看似情勢不錯,有新的工作和新的機會。”尼爾·勒澤說道。“然而,我們也因為損失了一年而遭受沉重的打擊,這是我們無法彌補的一年。”
凱洛格學院的營銷學教授勒澤是悔恨心理專家,其著作《追悔》(If Only)的主題就是悔恨心理。他解釋說,悔恨心理很正常,甚至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我們能夠以宏觀的視野來看待疫情產生的悔恨,并從中汲取教訓,那么這些悔恨就可能變成一種正能量。但是,如果沉溺于這些情緒中的時間太長,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可能就會有負面影響。
勒澤針對如何管理疫情產生的悔恨提出了一些建議。
著眼大局
人們應對悔恨的一種主要方式是以新的視角來重新審視它。因此,如果你對過去的情勢發展狀況感到不滿,勒澤建議你以新的視角來重新審視它,跳出自身的體驗去拓展視野。悔恨在本質上是一種短期關注,往往關注的是單一決定,而不是一系列決定。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疫情是一個極為罕見的事件,它對全球每一個人的福祉造成了威脅。由于它在個人層面也對我們每一個人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中包括我們的工作、家庭、健康與安全,因此人們的視野就容易受到局限。
“或許在經過一段時間后,我們可以更理性地看待這件事情,認識到這是我們任何人將經歷的最獨特、最深刻,而且影響最深遠的經歷之一。”勒澤說,“絕大多數重大歷史事件都是通過閱讀書籍來獲知的,然而有多少人實際經歷過像這場疫情這樣混亂動蕩的事件?”
停下來接受疫情帶給全人類巨大的悲劇可能有助于消除悔恨,他說。
“讓自己從宏觀的視野來看待問題,能夠幫助你了解自身的經歷不過是更大系統中的一部分。這個系統中的各種力量和事件相互影響,這也會使走向未來變得更容易。”勒澤指出。
例如,如果你正在因為周六那頓美味晚餐花費太多而懊惱自責,那么就不妨后退一步,從你去年所有非必要的購買中來看待這筆消費。擴大視野的好處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個別決定在你的整個人生優先事項中占有的位置。
將焦點放在你能夠掌控的事物,接受那些你無法掌控的事物
回顧過去的種種嘗試與磨難,人們常常會責備自己,無論情況是否真在他們的掌控之中。當這項區別不明顯時,人們便會顯示出一種非常自然、而且經常是毫無建設性的偏見錯覺。
“像擲骰子前對著骰子吹氣的賭徒一樣,我們自不量力的以為自己可以影響事情的結果,包括那些隨機發生的事件。”勒澤說道。
這種掌控的錯覺是基本認知偏見之一,它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雖然它可能有助于我們在面對艱難挑戰時不屈不撓,但有時也會給我們帶來麻煩。因為掌控的錯覺會讓我們對實際情況的解讀產生偏差,所以它可能會扭曲我們對困難情況(比如我們在疫情期間的工作體驗)的思考方式。
例如,家長可能感覺心情復雜,希望自己在疫情期間對工作、孩子的遠程學習,以及家庭責任的管理上做出的是不同的決定。但實際上,許多的負擔并非他們能夠掌控,有些是必須犧牲的。疫情對女性的打擊尤其沉重,面對學校與托兒中心關閉,數百萬名女性離開工作崗位,肩負起照顧家庭的大部分責任。
只要認識到掌控的錯覺可能會影響我們每一個人,就可以逐漸減少我們把每個不幸事件的過錯全部都推到自己身上的自責心態。它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生活中我們能夠掌控的范圍,比如與朋友、家人,以及親近的同事互動。
“當我們專注于可以掌控的那些事物時,便能夠期待得到一個更加健康的結果。”勒澤表示。“如果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步驟來糾正、調整或改進我們過去的作為,我們就會處于一個更加有利的位置。”
展望未來
勒澤也指出,悔恨確實有一個重要優點,那就是能夠幫助我們看到如何改變,讓未來變得更好。
“悔恨會在我們的大腦中產生替代路徑和行動。”勒澤說,“它們還可能提供可以在未來進行嘗試的選項。”
他建議要盡可能地展望未來。“當你審時度勢時,關鍵是要將你的思緒從悔恨調整到機會。”勒澤說道。“問問你自己:在所有的改變中,哪些改變是我人生的正能量?哪些是我能夠繼續保留的?如果你可以汲取教訓,那就是最理想的結果。”
沉湎于過去還可能對行動形成阻礙。研究還顯示,當人們不去嘗試時,所產生的悔恨感往往比經過嘗試但不成功時更大。因此勒澤的建議是,找到一個你能夠立即付諸實施的正面行動。
例如,許多專業人士感到與自己的工作和同事脫節,或者是對自己的工作效率沒有把握。與其陷溺于這些情緒,不如積極行動,向別人(包括同事們)敞開心扉,訴說自己的這些思想糾結。
“通過顯示自己脆弱的一面并且分享私人細節,你將與其他人建立起更牢固的聯系。”勒澤表示。“這是建立更親密關系的秘訣,它可以讓工作關系中的每一個人變得更強大。”
承認繼續前進也許并不容易
勒澤警告,我們正處于一個臨界時刻。德爾塔變異毒株來勢洶洶,加上經濟情勢依然混沌不明,這場疫情還沒有“終結”。
在察覺到這種威脅的情況下,我們的心理免疫系統開啟了防衛機制,而且不會關掉它。換句話說,當威脅揮之不去時,人們會“陷入”情感敘事,使得繼續前進變得困難。
“疫情使這種心理體驗增加了好幾倍。”他說。“新冠病毒是一個長期上演的慢動作戲劇,讓我們特別難以應對。”
在看不到盡頭的情緒下,感覺不好并無大礙。不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重新審視悔恨或從中汲取教訓,這種情況也能夠理解。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回顧一次經歷,看到我們撐過來了,然后專注于繼續前進。”勒澤說道。“就新冠病毒而言,感覺上我們許多人尚未到達這種境界。”(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