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公司正在試圖打開彼此間的“圍墻”。
這把打開圍墻的鑰匙來自政府。有消息稱,工信部9月初召開“屏蔽網址鏈接問題行政指導會”,提出即時通信軟件的合規標準,要求限期內各平臺必須按標準解除屏蔽,否則將依法采取處置措施。
9月13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工信部對上述消息首次明確表態。工信部部長肖亞慶稱“互聯網安全是底線”;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局長趙志國強調稱,要求企業按照整改要求,務實推動分步驟、分階段地解決問題。
中國的巨型互聯網公司們迅速響應。騰訊第一時間表態堅決擁護工信部的決策,在以安全為底線的前提下,分階段分步驟地實施;阿里巴巴回應,將按照工信部相關要求,與其他平臺一起“面向未來,相向而行”;字節跳動也稱,將認真落實工信部決策,還打算呼吁所有互聯網平臺行動起來,“不找借口”。
縱觀全球,美國互聯網平臺也走過了激烈的搏殺階段,但在2017年以后,商業利益逐步和解,臉書、推特結束了長達七年的封殺對峙,亞馬遜、谷歌也互相開放。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至今,從大環境上看,“拆墻”也已經是平臺經濟監管態勢下的必然趨勢。
“開放”一直是互聯網精神的重要內核。理想狀態下,互聯網平臺解除屏蔽、信息流動充分,創新活力會充足,資源利用會更高效,可以增加用戶便利度、促活中小企業,互聯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也能得以夯實。
但硬幣總有正反面。平臺間解除屏蔽后,騷擾、詐騙信息不可避免的會涌入網絡私域空間,而眾多小商家勢必要直面大平臺的沖擊。
這些疑惑不能否定解除屏蔽的合理性。但在當下的環境中有這樣的顧慮也實屬合理,還需要深刻、嚴謹的討論和分析,以及出臺相應措施應對。
從用戶層面看,公眾相當關心自己的社交APP是否會陷入“砍一刀”泛濫的場面,同時憂慮謠言、詐騙瘋狂蔓延的失控局面。比如類似“運氣抽簽”之類的外來鏈接,極有可能是一種“釣魚測試”,一旦通過類似手段獲取足夠多的個人信息,就可以打包出售用于電信詐騙、廣告營銷等。
此前,短視頻APP的分享功能一經推出,就受到了用戶的極大關注,也讓一些不法分子看到“商機”,利用“某購物平臺商業預付卡”套現的說辭,要求用戶繳納手續費。部分用戶按照對方提供的外鏈,先后支付了上萬元的“手續費”。
當外鏈徹底放開后,不法分子套取個人信息的方式會不會更容易?而用戶遇到了詐騙等負面事件時,互聯互通的各大平臺會不會出現責任不明確的情況?這些都是不能忽視的問題。
從中小商家的視野來看,淘寶的直接介入,會對抖音、微信等生態內中小商家,形成競爭性影響。
不難想象,生態打通后,微信小商城的私域流量將變成公域流量,在巨頭的定價政策補貼下,小商家將毫無還手之力。而抖音的小商家除了依附淘寶別無選擇,抖音有可能會淪為淘寶的直播平臺,屆時消費者想擁有的價格優勢,恐怕也難以實現。
除此之外,生態一旦打通,各平臺管理和維護成本的支出將不斷上漲。抖音電商總裁康澤宇此前回應抖音直播封殺“第三方”外鏈稱,商品從外鏈跳出去之后,很難去做很好的檢查和管控,很多用戶投訴都來自于外跳鏈接。
在老百姓的普遍認知中,一旦發生糾紛,在哪個平臺點開的鏈接,就首先找這個平臺投訴,而實際上,一些社交或娛樂的平臺對電商平臺的商戶并沒有控制和處罰能力。
雙方如果不能實現數據、模型共享,根本就不能通過數據發現違法犯罪。假設雙方實現共享,非電商平臺也必須增加人力、財力進行管理和維護。
互聯網企業互聯互通、開放外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考慮多邊效果,要在保證信息安全、中小企業權益等情況下,逐步、有序的開放,分階段試行,不可一概而論。
一個健康、有序、多贏的外鏈互通生態的建立,需要監管、企業、用戶、學界等多方主體凝聚共識,共同尋找最佳解答。
比如,對于需要實現互聯互通的平臺,可以在核心業務場景下進行“互聯互通試點”,模擬運行效果,及時作出修正,逐步推動從試點走向全面放開。
同時,各平臺應該理順規則、明確權責,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加強對騷擾詐騙類信息的技術化精準攔截,對垃圾信息帶來的糾紛清晰定責,讓用戶免受騷擾。
畢竟平臺相互開放上用戶才是關鍵一環,如果能夠在此過程中“還權于用戶”,讓用戶有權力選擇是否要在A平臺看到B平臺的內容,如同此前關于算法推薦的管理意見提出,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提供關閉算法推薦服務的選項。
總之,互聯網應該“互聯”而非“各自為陣”,但如何“互聯”還需要審慎對待。是架橋還是修路,是挖渠還是搭棧道,需要以合適、合理的方式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