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考于本周落下帷幕。
今年高考報名人數1078萬人,較去年增加7萬人,考生數量再創新高。競爭日趨激烈,“內卷”話題被反復提及,在“一考定終生”的觀念之下,學歷焦慮愈發嚴重。然而經歷高考之后,他們的大學生活也并不會輕松,因為他們要為未來的一道道關卡——考研、考公,或是在就業情勢嚴峻的情況下找工作——做出相應的準備。每一道關卡似乎都有著統一的標準——學歷與成績。
與國內情況相似,美國也陷入了“過時的精英主義學歷認證體系”。“編程女孩”計劃首席執行官塔里卡·巴雷特在與一家大型跨國公司的高管討論新的試點項目(旨在幫助女大學生與她們未來的雇主建立聯系)時,對方理所應當地提出了要求——學生的GPA要達到一個最低門檻。
表面看來,這似乎無可厚非,甚至合情合理。為什么公司不能要求員工達到高學歷標準?
但這種學歷要求將把長期以來一直處在邊緣化的學生拒之門外——在“編程女孩”社群里,這部分學生占到一半以上。她們中的許多人不僅要肩負大學課程的重擔,還要身兼數職,平衡課業任務和照顧家庭的責任,她們中的一些人還要面臨居無定所的困境。
她們以勇氣和韌性面對著生活的考驗,這原本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能力之一——然而,這些都沒有反映在絕大多數科技公司的傳統學歷標準中。
近期,高等教育界似乎開始對傳統的“學歷標準”有所改觀。自疫情爆發以來,大多數學院和大學已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交考試成績。就在前不久,加州大學剛剛宣布不再將 SAT 或 ACT 分數作為錄取標準。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將其他因素作為“選拔人才”的標準,例如學生是否必須克服其他同齡人不會遇到的挑戰。
已將標準化考試成績設為“非必選項”的哈佛大學招生主任最近表示,他“很高興在今年的申請者身上看到多元化的身份和強勁的實力。”
但令人詫異的是,素來以在商業化實踐中位居前列而著稱的科技行業,卻無法割舍過時的、精英主義的“學歷認證體系”。在這樣的制度下,只有最具特權的學生的潛力能被看到。
塔里卡·巴雷特坦誠地表示,GPA、SAT,甚至課外活動不僅取決于職業道德或所謂的天賦。它們也是精英導師、受過大學教育的父母,以及不必擔心居無定所或饑餓的優越條件的產物。
比如,當校報的編輯或曲棍球隊長意味著要在課外花費數小時的無償時間——這不是所有學生都能負擔得起的。
所幸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首席執行官開始意識到這一點。默沙東的首席執行官福維澤(Kenneth C. Frazier)同意取消對某些工作的學位要求,包括云端程序員和網絡安全分析師。
IBM前首席執行官羅睿蘭表示,在IBM放棄了許多學位要求,并支持其他評判人才的標準(例如對學習的意愿)之后,沒有四年制學位的員工表現得與受過傳統教育的員工一樣好,甚至更好。
支持多元化考評的呼聲在美國如今有810萬個職位空缺的“用工荒”環境下日益強烈,“學歷門檻”也開始被重新審視。一些大公司以及就業專家表示,現在應該重新考慮某些就業崗位是否有必要要求大學學歷。谷歌、安永等公司均降低了對某些就業崗位的學歷要求。網絡專員、理財服務經理和軟件工程師等崗位均不再要求求職者擁有大學學位。
IBM、微軟和蘋果等多家《財富》世界500強公司在招聘技術相關崗位時,開始主要通過項目或測試,衡量求職者的技術水平。
降低學位要求還可以改善公司的多元化,因為許多沒有大學學位的求職者都是有色人種。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統計,從2015年至2019年,白人擁有大學學位的比例為35.8%,黑人只有22.6%,而印第安人為15%,拉丁裔為16.4%。
弗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教授西恩·馬丁表示,那些沒有進入高等學府或者沒有得到有名望的實習機會的求職者,經常會被雇主淘汰,即使他們富有進取心。
馬丁表示,招聘者開始認識到,與大學學位一樣,許多崗位的“以往工作經驗”要求同樣沒有必要。在大部分工作中,求職者從以前的工作經歷中學到的技能,也可以在上崗后輕松掌握。
他告訴《財富》雜志:“有些招聘要求讓人不禁質疑,為什么招聘者會發布這樣的要求,以及為什么他們會僅基于一個成功指標,將潛在的優秀人才拒之門外,而這個指標本身預測的準確性并不高,或者基于很容易掌握的能力。”
馬丁認為,這種篩選求職者的方式對公司、求職者和整個社會都是有害的。“公司本身會錯過優秀人才,包括我本人的研究在內,有許多研究證明,這些人才很少以自我為中心、更了解文化、更渴望被錄用。”
美國東北大學教育政策執行教授西恩·加拉格爾表示”,以大學學位作為衡量求職者能力的標準,這種做法的歷史并不久遠。
二戰之前,只有少部分美國人能讀大學。到后來,尤其是在上世紀60和70年代,聯邦政府頒布了《高等教育法案》等聯邦政策,為大學生提供資助,使更多人得以進入大學。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公司開始需要更多具備知識的工作者。
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開始愈發認為大學學位就能保證求職者具備基本技能。如今,隨著諸多行業都受到用工荒的影響,更多公司正在調整評價求職者的方式。
但這并不意味著大學學位將變得毫無用處。如果你不會因為上大學而背上沉重的債務,讀大學確實是一筆很好的投資。
加拉格爾表示,對于招聘中大學學歷的硬性標準情況,并沒有一種“一刀切”的解決方案,學位依舊會被作為衡量技能和能力的指標。但他指出,在日益緊張的勞動力市場,公司應該考慮來自其他途徑的求職者,例如訓練營、職業教育或學徒等。
他告訴《財富》雜志:“我想大多數人能夠理解并非所有大學學位都是完美的。而且在攻讀學士學位上投入的時間也不見得與一個崗位有關,學到的知識甚至不是生活中所需要的東西。”(財富中文網)
翻譯:陳聰聰、劉進龍
審校:汪皓
編輯:徐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