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直接競爭對手在同一天被曝出未來資本安排。
6月9日早間,叮咚買菜、每日優鮮均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招股書。叮咚買菜計劃在紐交所上市,而每日優鮮則選擇納斯達克作為上市地點。
招股說明書顯示,叮咚買菜在2020年營收為人民幣113.36億元,凈虧損為人民幣31.77億元;每日優鮮2020年營收為61.3億元,凈虧損為16.5億元。此次上市,兩家公司都計劃募資約1億美元。
簡單來說,兩家公司的商業模式基本相同:將生鮮、蔬菜與外賣配送結合。這種做法在疫情期間受到了贊譽,同時,兩家公司在商業上也獲得了更多的用戶增長和更高的客單價。
叮咚買菜過往投資方包括軟銀愿景基金、紅杉資本中國等;每日優鮮過往投資方包括騰訊投資、聯想創投等。2020年7月,每日優鮮宣布完成新一輪4.95億美元融資;叮咚買菜今年4月剛剛結束7億美元的D輪融資,5月又完成了由軟銀旗下愿景基金領投的3.3億美元D+輪融資。
可見兩方均有資本后盾加持,也正是強大的資本后盾保證了它們之前燒錢商業模式的不斷進行。相比較之前的融資規模而言,這次兩家公司均計劃在公開市場籌集1億美元的金額,數額并不算多。
不可否認,生鮮是一個極其燒錢的賽道,曾經有不少公司折戟沉沙。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都是幸存者。
但不幸的是,此后一種新型的零售模式興起——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和生鮮上門兩種模式最大的區別在于是否“自提”。社區團購的模式是,居民通過社區團長分享的產品鏈接,或是自己進入小程序商城挑選產品,在線上下單。產品在訂單匯總后,次日就會被配送至團長的自提點,由團長通知用戶上門自提取貨,或是由團長配送。
簡單來說,社區團購省去了配送環節,使得履約成本更低。低成本會直接反映在生鮮產品價格上,而生鮮產品的高頻購買者往往是價格敏感性較高的用戶,這些用戶傾向于選擇免去配送服務,從而得到更低的價格。
如果說社區團購模式本身并不可怕,那么真正可怕的就是在社區團購中下場的中國互聯網巨頭們。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美團、拼多多、滴滴、京東、阿里巴巴、順豐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先后紛紛入局。一位投資人曾經如此描述社區團購:“這是一場互聯網巨頭們都不能輸的賽道。”
事實確實如此。今年3月,阿里巴巴成立MMC事業群。MMC事業群的情況以“社區商業平臺(community marketplace)”的形式出現。根據介紹,社區商業平臺業務將由次日取件履約服務,依靠盒馬、高鑫零售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的供應能力支持。京東在2020年底以7億美元投資了社區團購的第一陣營興盛優選。而拼多多與美團則是自己親自下場:據公開數據顯示,美團優選覆蓋2600個市縣,其日訂單量已經突破了2000萬單,日均交易總額在1億元左右;多多買菜業務覆蓋1800個左右的縣城,日單量達1500萬單,日交易額為1.65億元。
巨頭之間在社區團購領域的戰爭,讓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這類公司需要更多資金支撐未來。原因在于,一旦巨頭們從資源、流量、價格等多方面進行投入,用戶便會逐漸形成社區團購的自提消費習慣,配送的模式也就隨之顯得不那么重要了,而這正是之前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押注的領域。
這次,兩家公司選擇了幾乎相同的資本安排,也表現出了相同的焦慮。它們需要從公開市場募集到更多資金來應對即將發生的競爭——或許現在不上市,未來將會更難。(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