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制造——使用——丟棄,這就是過去幾十年間生產和消費的標準流程。企業采集原材料,將它們轉化成產品,然后消費者買來使用,用完了將它們丟棄掉,變成廢品。不過隨著抗擊氣候變化和保護環境的呼聲越來越高,人們開始質疑這種模式的可持續性。很多企業領導人以及中國、日本、英國等國家的政府都表示,我們應該拋棄這套線性的生產消費體系,向所謂的循環經濟轉型,即“采集——制造——使用——再利用”,并且不斷重復這一過程。
線性經濟有什么錯?
線性經濟體系具有低效能、高成本和大量消耗自然資源等缺點。開采黃金、煤炭等各種自然資源,會給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并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用鐵礦石煉鋼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而冶煉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則會導致地球變暖。線性經濟的另一個缺點是對材料的浪費,廢品不僅占用空間,而且可能含有污染物。所謂的“太平洋大垃圾帶”只是全球塑料制品污染的一個最著名的例子。而鋼鐵和塑料制品實際上是可以回收利用的,經過翻新和回收的廢品同樣具有價值。一個完全的循環經濟——也就是一個完全零浪費、完全不使用新的原材料的生產消費體系,很可能永遠無法實現。但只要最大程度地減少生產消費活動中的浪費,就仍然可以減少對新資源的使用。
循環經濟和資源回收有什么區別?
這兩個概念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循環經濟”一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的一些資源經濟學家的著作中。近年來,循環經濟已經成了一種比單純的資源回收更積極、更具有系統性的理論。比如為了保證質量,塑料瓶的生產商需要把回收的塑料和新鮮塑料混合使用。但是真正的循環經濟不涉及任何新鮮材料的投入,從而減少了排放和浪費,并且最終降低了成本。有些行業已經接近了這個目標,比如一輛車的所有零部件都可以回收利用。但有些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用于制作服裝的材料有97%是全新的,而73%的廢舊服裝會被焚燒或填埋。循環經濟也并非一個全新的概念,早在二戰時期,“修修補補對付用”(“make do and mend”)的口號就已經很流行了,目的就是鼓勵人們盡可能減少浪費。
有質疑循環經濟的人嗎?
是的。完全自給自足的生產循環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有些新的投入總是必要的,有些浪費也總是會產生。比如紙張在經過多次循環利用后,質量就會越來越低。另外,發展循環經濟也需要投入高昂的前期成本。據英國估計,英國經濟向循環經濟轉型的成本將達到GDP的3%左右。面對這樣的高成本,很多企業可能會只想繼續賺“快錢”,而不是采取長期的、具有可持續性的措施。
可行的做法是什么?
提高供應鏈的循環水平。包括使用回收材料,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提高產品回收率等。美國新澤西州的TerraCycle公司就發起了一個“循環”計劃,它與雀巢公司等知名品牌合作,專門提供可以回收和再利用的包裝物——比如裝冰淇淋的杯子等等。另外,通用汽車也與寶馬、豐田等公司開展了跨國合作,建立了一個回收二手電動汽車電池的零件市場,這些電池可以在日本的7- 11便利店用來冷卻啤酒,也可以在喀麥隆用來存儲太陽能。紐約的初創公司Rent the Runway則專門向消費者租賃由設計師設計的高檔服裝,以便消費者出席婚禮和晚會等重要場合,同時也避免了消費者買來的婚紗、禮服等“只穿一次就吃灰”的煩惱。這家公司已經獲得了10億美元的估值。
各國政府采取了哪些做法?
各國政府都在推動消費者和生產者向更加循環的經濟模式轉型。比如德國政府專門劃撥了補助款項,用于設計對環境影響較小或者維修成本較低的產品。智利政府的目標是實現所有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荷蘭政府將向一個特別基金投資4000萬美元,該基金主要向不毀林的農業項目提供補助,荷蘭合作銀行也將向該基金捐款。歐盟委員會已經制定了一個循環經濟行動計劃,內容包括改革塑料制品的生產和回收方式等。中國也將循環經濟納入了五年計劃。(財富中文網)
譯者:隋遠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