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0強:為產業立國喝彩
????編者按:這是我們第七次發布中國上市公司100強排行榜。這也是目前唯一一份匯集在全球各地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的榜單。七年前,躋身100強只需要30億元的年收入。今天,這一數字只相當于百強公司最后一位年收入的零頭。這一方面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大型國企成功實行了IPO,另一方面中國上市公司本身的規模也在持續擴大。七年來100強排行榜的意義已經遠遠超越1,000多家中國上市公司的范圍,逐漸成為反映中國經濟和本土企業整體表現的晴雨表。
????特約作者 婁剛
????2006年對中國上市公司及投資者都是波瀾壯闊的一年。依托中國經濟的長期繁榮預期,同時伴隨股權分置改革的推進,國內A股大漲了130%,漲幅居全球之冠,香港紅籌指數上漲94%,而國企指數也上升了72%。進入到2007年,由于投資者信心高漲,A股市場在大量資金的支撐下連創新高,前4個月又攀升了41%。國內上市公司總市值在16個月內從2005年年底的3萬億元迅速擴張了近5倍,使得股票市場市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90%左右,而這一比例在2005年年底僅為18%。到,2007年3月A股市場的總市值正式超越香港,成為亞洲繼日本之后的第二大市場。,2006年,又有18家海外機構成為獲準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而QFII100億美元的總額度也在年底幾乎使用殆盡。雖然2007年5月QFII額度大幅擴容到300億美元,但外資在中國國內市場的參與程度仍然相對很低。百強公司均在國內或香港上市。它們當中包括了中國工商銀行、中石油這樣的巨型藍籌,也包含了神州數碼、聯華超市等充滿活力的新興企業。當中可比公司的市值從2006年初到現在增長了1.2倍,相對五年前的百強公司更是壯大了7倍。它們是中國企業的代表,更是中國經濟成長的集中體現。
????航母引領 資本市場大擴容
????國內管理層重新啟動了暫停近一年的新股發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人壽等一批超級航母成為A股市場的中流砥柱,使中國資本市場進入藍籌時代。目前,總市值前100位的公司占整個市場總市值的65%,而在2005年年底為48%。,在超級大藍籌以A+H方式上市成功以后,要求現有海外上市公司回歸A股市場的呼聲也日漸高漲。很多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大藍籌都表示,回歸A股市場只是時間問題。可以預見,境外上市公司回歸國內市場將是大勢所趨─中國移動、中石油、中國建設銀行等公司的A股上市事宜都已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之中。以往大型企業優先選擇在境外上市的現象得以徹底改變,國內市場將成為本土企業的融資主場。,另外,外資企業在華上市這個擱置已久的話題又再次被拾起。包括匯豐銀行在內的跨國企業紛紛表態對A股上市的興趣。經過了漫長的冰封期后,中國的A股市場終于成了亞太區域內的主流市場。
????“后股改”效應一大股東逆向價值轉移
????始于2005年年中的股權分置改革在2006年得到了大范圍推廣。股改的成功統一了上市公司大股東和流通股東的利益,激發了大股東強烈的使命感。在從非流通股沒有市場價值向股改后同股同權同價的機制變化中,大股東的行為方式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以往常見的利潤轉移,資金占用均銷聲匿跡。一時間,大股東主導的優質資產注入、資產置換、清欠歷史占款、關聯交易市場化蔚然成風。,2006年,有320家上市公司先后進行了資產重組,其中75%都集中在下半年,涉及總資產規模近千億元,占這些上市公司總資產的約10%。未來大股東做大做強上市公司的愿景將不會改變,越來越多的優質資產也將被證券化。股市將真正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
????“后股改”效應二:管理層激勵制度開閘
????在股改的順利推行下,證監會在2005年底發布了《股權激勵管理辦法》。理論和國外實踐均表明,股權激勵對于改善公司治理結構,降低代理成本,增強公司績效等方面均能起到積極作用。在美國,90%,以上的上市公司都實行了管理層激勵制度。截至到現在,中國共有51家A股公司進行了試點,其中17家已經成功實施了激勵方案。雖然市場并未給這些公司持續的溢價,但這一制度的實施和推廣將對提高中國上市公司整體素質起到相當積極的作用。
????盈利增長迅速
????得益于宏觀環境的不斷改善和前面提到的“后股改”效應,中國上市公司的業績明顯提升。2006年A股上市公司凈利潤大增50%,加權平均每股凈利潤也增加了38%。百強公司中A股公司的凈利潤上漲了45%。進入到今年一季度A股公司的每股凈利潤相對上年同期更是飆升了近50%,。即使在扣除投資收益之后,仍然有約42%的漲幅。
????上市公司的資本回報率在2006年也得以穩步回升。A股可比公司的加權平均ROE在2006年達到10%,比2005年的7.7%大幅上升2.3個百分點。而百強公司的加權平均ROE則達到了15.8%。不過我們也看到,與多數發達國家和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相比,中國公司的ROE水平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例如2006年印度上市公司ROE約為21%,幾乎高過中國公司的一倍。
????2006 基金豐收年
????2006年對于基金來說是豐收的一年。全部53家基金公司的287只基金的經營業績達到2,708,億元。獲利最豐厚的當屬偏股型基金。216只偏股型基金在2006年實現經營業績2,614億元,占基金總經營業績的97%。,在資產規模方面,基金資產凈值合計8,565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83%。,雖然在今年一季度基金表現平平,但股市的持續上升和投資者的追捧進一步推動了基金規模的增長。目前基金總凈值相比去年年底又大增了66%,達到1.4萬億元。預計基金規模在今年剩余的時間里仍將持續增長,引領機構投資者規模的擴大。
????2007 全國股民總動員
????自2006年年末開始,國內股市迅猛的增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普通投資者投身其中。到今年4月A股和基金每日新開戶雙雙突破30萬戶,居民儲蓄以每星期300億元以上的速度向股市轉移。而在2005年末A股每日新開戶僅為3,000戶,基金則不及600戶。目前A股和基金的個人賬戶數已經接近1億戶,相當于全國近60%的城市家庭數量。散戶的大量參與,推高了市場的投機氣氛和風險。4月份總成交金額超過了A股的流通市值,高達4.8萬億元,是2005年12月的22倍。2007年預測市盈率已經達到33倍,大大超過其他國家和地區。市場的交易頻繁程度超出了正常的投資行為范圍。在2007年4月,整個市場的流通盤換手1.1次,也就是說,市場的平均持股時間連一個月都不到。而在2005年和2006年,市場的平均持股時間分別為3.9個月和2個月。
????2008 兩稅合并年
????從2008年開始,中國的內外資企業將實行統一的25%企業所得稅率。稅收優惠的授予也將以行業為依據,而非所有權或所在地。長久以來,外資在中國享受”超國民”的低稅率,實行15%稅率的外資企業相比實行33%稅率的內資企業可以多存留達27%的利潤。內外資所得稅差異不但拖累了中國內資企業在成本上的競爭力,也限制了它們的研發和創新能力。兩稅合并將使中國國有和民營企業迎來一個與外資企業公平競爭的有利環境,將顯著并持久地提高競爭力。目前承擔高稅率的上市公司,尤其是百強名單當中處于金融、能源和通信行業的公司,將會是最大的受益者。
????2008 金融市場開放年
????在2007年5月的第二輪中美經濟戰略對話上,除了QFII的額度激增到300億美元以外,國內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也在擴大。中國在今年下半年將取消新的外國證券公司進入中國的障礙,恢復向包括合資企業在內的證券公司發放營業執照,允許外資在中國經營經紀及基金管理業務,準許外資銀行發行自有品牌的人民幣信用卡及借記卡。,所有這些都將對中國證券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國內證券商在2006和2007年的大牛市里不但舊傷痊愈,而且積累了雄厚的資本。但是,除了資金,外資金融機構引入市場的還有前瞻的投資理念,控制風險的意識和以客戶需求為核心的金融服務平臺。目前,由國內金融機構主導的金融服務模式今后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宏觀政策轉向 挑戰與機遇
在近30年的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的決策者正在力圖改變以往的經濟增長方式。投資和出口驅動的增長雖然創造了舉世驚嘆的經濟增長記錄,但也導致了環境惡化、投資過熱、巨額貿易順差、流動性過剩等一系列問題。轉向可持續的增長方式已成為當務之急,同時也是必然的選擇。決策層一方面大力提升內需,促進創新,另一方面大力控制信貸和投資增長,推進節能減排。相應地,成功的中國制造業公司將會從低附加值的大規模生產轉向關注質量,創新和可持續性,逐漸占領價值鏈上端;成功的服務業公司將能夠充分利用優厚的政策支持,豐富的人力資源和不斷擴大的國內市場,成長為行業的領導者和整合者。
????結語:勿忘產業立國!
????我們應該為今天的股市喝彩,因為這一天已讓我們期待得太久。毫無疑問,股改成功將為今后的市場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經濟大環境向好的前提下,金融市場的長期繁榮將是一個大方向。
????然而,我們必須明白,萬事皆有度。股民希望參與市場成長的精神是值得嘉許的,但不可能所有參與者都成為職業投資者。當全國人民都想當股神的時候,中國的產業精神面臨,e所未有的挑戰。過度的投機情緒不但會催生資產泡沫,并導致其破滅,更會壓抑產業資本的動力和創造力,把大量的人才從產業中抽離出來。如果這種情況再持續下去,不但會造成產業投資效率下降和數量不足,也可能會引發產業人才斷代。中國目前的國情決定了必須產業立國。
????百強公司是中國產業界的精英代表。回顧歷史,它們曾經戰勝過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和挑戰,展望未來,它們也將再接再厲,創造更多的“中國奇跡”,最終實現產業立國的民族理想。
????財華社
????財華社自2003年起與《財富》(中文版)合作,編制中國上市公司100強排行榜并撰寫部分評論文章。財華社(香港聯交所上市代號 8317)專門為全球華人投資者提供綜合的財經資訊解決方案,透過在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專業團隊,以及與環球的交易所、通訊社和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提供跨市場的中文新聞、數據、報告及分析工具,內容覆蓋大中華區及美國的股市、全球匯市、商品市場及債市等。欲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陸,www.e-fi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