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國上市公司100強:主要行業(yè)2001年回顧 競爭與發(fā)展
????(高盛公司供稿)
????本文選擇了中國上市公司 100 強中的六個行業(yè)及其部份企業(yè)來回顧他們在 2001 年的發(fā)展歷程。這六個行業(yè)是:電力、石油、電信、計算機、家電和航空。這些行業(yè)大多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命脈,在 2001 年經歷了重大重組改革,亦是備受投資者與社會公眾關注。
????電力
????徹底分拆國家電力公司的方案歷經兩年爭論,幾易其稿,終于在 2001 年底基本瓜熟蒂落,于 2002 年初出臺。從此,中國的又一個重大行業(yè)加入了打破壟斷、走向市場競爭的行列。石化,去年二月中國海洋石油在香港和紐約上市使中國上市公司又增多了一個巨頭。叁大石油巨頭對內繼續(xù)面臨重組國營時代遺留下來的架構臃腫問題,對外積極考慮購買海外資產,籍以全面增長競爭力。電信服務,醞釀已久的中國電信重組方案也終于在 2001 年底出臺,掀起了自 1999 年中國移動從中國電信拆離之后的第二次分家運動,中國固網通信和移動通信的業(yè)務競爭也會從此進一步加劇。計算機,在全球計算機銷量首次下滑的 2001 年,各大國外廠商更是對有 22% 年銷量增長的中國市場虎視眈眈。然而聯想和其他國內品牌還是牢控著中國的大半壁江山,但他們對外來競爭仍不能掉以輕心。家電,這是中國另一個國內品牌可在國外品牌面前揚眉吐氣的行業(yè)。然而,中國的家電業(yè)在 2001 年仍然持續(xù)著年復一年的價格戰(zhàn),出現了“全行業(yè)虧損”的現象。航空,中國航空市場終于即將從“戰(zhàn)國時代”進入到“叁國鼎立”時期,25 家航空公司混戰(zhàn)的惡性競爭有望在重組后得到改善......
????不難發(fā)現,這些行業(yè)和企業(yè)所共同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zhàn)是競爭──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中重組、發(fā)展與增長。中國加入 WTO 后將面臨世界性的舞臺和競爭規(guī)則;重大行業(yè)分拆重組后還需落實種種復雜微妙的具驗操作細則;廣大最終用戶和消費者也日趨成熟和“挑剔”。在此環(huán)境下,中國政府如何創(chuàng)造和維護正當、健康的競爭機制和競爭環(huán)境,企業(yè)自身如何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增強效率與競爭力,將是中國企業(yè)生存、壯大的關鍵所在。
????電力行業(yè)
????上榜企業(yè):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15)
????山東國際電源開發(fā)股份有限公司(39)
????北京大唐發(fā)電股份有限公司(49)
????廣東電力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60)
????2001 年的中國電力行業(yè)備受資本市場關注。徹底分拆重組國家電力公司(簡稱“國電公司”)的方案歷經兩年爭論,方案幾易其稿,終于在 2001 年底基本確定,并于 2002 年 4 月公布于眾。這是中國在電信、民航、石油行業(yè)之后對另一個戰(zhàn)略領域內的重大行業(yè)進行分拆、重組。
????中國電力改革的序幕始于 1997 年國家電力公司的成立,與電力部以一套人馬兩塊牌子運行。一年之后,電力部撤銷,國電公司受權經營和管理原電力部下屬的國有資產。其后,“廠網分開,競價上網”的試點工作于 1999 年 4 月在上海、浙江、山東、遼 、黑龍江和吉林六省開始展開。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六省試點工作并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國務院于 2000 年 11 月宣布電力驗制改革由國家計委來主持。國家計委領銜的電力驗制改革領導小組的改革新方案原定于 2001 年初出臺,但由于對新方案的爭議很大,再加上 2000 年 12 月爆發(fā)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電力危機使人們重新慎重評估“電力網安全性”和“打破壟斷”之間的天平,使新方案出臺遲遲沒有動靜。在其之后的 2001 年,由國家計委起草的電力改革方案,又經歷了幾度辯論,幾度修改,終于在年底在意見沖突的各方和決策層中達到共識,于 2002 年初出臺。根據修改后出臺的新方案,目前掌握了全國全部電網資源和 50% 發(fā)電機容量的國家電力公司將從縱橫兩方面被徹底拆分:其中電網部分將被拆分成 7 家電網公司,發(fā)電部分除保留約 20% 的發(fā)電企業(yè)給新的國家電網公司作為調峰使用,其余的將重組為四至五家全國性的發(fā)電公司。
????那麼,中國上市公司 100 強里的幾家電力公司在行業(yè)改革方案充滿風雨的 2001 年里表現如何呢?上榜的 4 家電力公司中有 3 家在海外上市:華能國際、山東國際和北京大唐,其股票表現都優(yōu)于 MSCI 全球公用事業(yè)指數。雖然電力行業(yè)的改革方案在 2001 年底前雖充滿不確定性,但因為中國宏觀經濟的出色表現與對產業(yè)重組所引發(fā)的資產并購機會之預期,投資者對這些中國電力公司的長期前景還是充滿了信心。
????電力改革方案實施之后,華能國際會直屬國電公司之下,股東結構應不會有大變化;北京大唐和山東國際由于母公司目前擁有電網資源,將歸至于重組后的另外叁、四家全國性發(fā)電公司旗下。電力行業(yè)改革的實施將會給這些上市電力公司提供不少兼并收購的發(fā)展機會,但同時,也可能會給這些企業(yè)帶來全行業(yè)性電費下調、發(fā)電企業(yè)邊際利潤下降的壓力。畢竟,電力行業(yè)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引入市場競爭,利用競爭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各大發(fā)電企業(yè)如何盡可能的優(yōu)化燃料成本、營運成本和電廠建設成本,爭取在各個電網里能成功的“競價上網”,將是電力行業(yè)隨后幾年一個新的關注點。
????石油行業(yè)
????上榜企業(yè):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2)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8)
????中國石化鎮(zhèn)海煉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
????2002 年的《財富》中國上市公司 100 強又是石油業(yè)巨人的天下。中國石油化工(中石化)及中國石油天然氣(中石油)繼續(xù)高居前二名。此外,中國海洋石油(中海油)亦在去年 2 月 28 日在香港和紐約上市,一躍而成中國上市公司第八強。
????風光背后,中國石油業(yè)在 2001 年面對著兩大難題:一、如何重組國營時代遺留下來臃腫而又落伍的架構;二、如何在激烈競爭與國際油價波動中改善盈利。
????如何重組: 石油工業(yè)是國家戰(zhàn)略工業(yè)。多年來石油開采、煉整至銷售都由巨型的國營企業(yè)運作。這些企業(yè)通常都有以下特征:一、員工數目眾多;二、管理方式依賴行政;叁、生產技術落伍。就以中石油為例,至 2001 年底員工為 422,544 人,雖然比剛轉股份制時約 480,000 人少了 12%,但和全球最大石油商埃克森-美孚的 97,900 員工相比,仍然多了 3 倍多,而中石油的 2,000 多億人民幣的營業(yè)額卻只是??松梨诘?15%,可見人均效率很低。要在入世后和這些跨國企業(yè)競爭中謀生存,中國石油業(yè)必須放下重擔,輕裝上陣,提高生產力和善用資本。裁員勢在必行。然而,在失業(yè)率高居的情況下,一時間大規(guī)模裁員,尤其是在石油工業(yè)城市,會令大批下崗工人無法轉業(yè),無以為生,這會對社會安定造成影響。雖然石油公司都已轉為股份制公司,應以股東投資回報為先,然而政府依然在這些企業(yè)中持多數股權,在董事會仍有很大影響力。企業(yè)生存和社會安定站在對立面:企業(yè)重組舉步唯艱。
????如何在競爭中贏利?除裁員以減低成本外,中國石油業(yè)更要改善管理素質,更新生產技術,從而增加生產力及改善產品質量,增加銷售。此外,中石油及中石化在零售燃料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雙方都寄望在中國市場全面開放前,塑造品牌形象,霸占市場份額,以抗衡跨國品牌日后的競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石油公司向外擴充的勢頭。中海油和中石油分別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宣布收購印尼油田的權益。收購海外資產已成為中國石油企業(yè)爭取增長和多元化的策略之一。
????整個 2001 年度亞洲石油需求較疲軟,油價也有所下降。但中國海外上市石油企業(yè)的股票表現在 2001 年優(yōu)于 MSCI 全球石油指數。中石化有強大的現金流(雖然有部分投資者對其西氣東送項目的經濟效益有所 疑);中石油在資本運作上提高了紀律性;中海油產量大幅增長,回報率較高??偟膩碚f,中國海外上市石油公司的回報與風險相比性要優(yōu)于大多數的全球同業(yè)公司,對投資者有吸引力。
????電信服務行業(yè)
????上榜企業(yè):
????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3)
????中國聯通股份有限公司(4)
????2001 年的中國電信服務行業(yè),首當其沖的大事是中國電信南北大分家。醞釀已久的中國電信重組方案終于在 2001 年底出臺:中國電信被劃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北方部分和中國網通、吉通重組為“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南方部分保留“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名稱。重組后的兩大集團公司仍擁有中國電信已有的業(yè)務經營范圍,各自可在對方區(qū)域內建設本地電話網和經營本地固定電話業(yè)務,雙方相互提供平等接入等互惠服務,等等。 2002 年 5 月 16 日,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和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雙雙正式在北京成立。
????這一重組是電信行業(yè)自 1999 年中國移動從原中國電信中分離上市后的另一個重大改革舉措。不難發(fā)現,該次中國電信的分拆方案與電力行業(yè)的分拆方案十分相似:兩者都是對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網絡從地域上進行分拆。雖然重組的成效最終需要通過實踐來檢驗,但中國政府當局旨在重大行業(yè)打破壟斷、引進競爭的決心由此一表。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移動通信。2001 年,中國的移動通信增勢有所減緩,但基本上還保持著快速增長的勢頭。中國移動于 12 月 31 日關閉了模擬移動電話網,中國的移動通信從此進入了全數字時代。中國手機用戶于 2001 年 7 月底達到 1,206 億戶,超過美國 1,201 億戶而躍居全球第一。另外,擁有 1,550 萬戶網絡容量的中國聯通 CDMA 網絡一期工程于 2001 年底建成,并正式向社會放號。這一切表明,中國已經成為不可爭議的全球移動通信的最大市場。
????然而,全球的手機銷量從 2000 年的 4.12 億部下跌到 2001 年的 3.99 億部,是手機行業(yè)多年來第一次出現全球銷售量下降。全球電信行業(yè)自 2000 年初股市開始崩盤之后,至今還在下滑,許多知名電信企業(yè)出現利潤嚴重萎縮甚至虧損。NTT DoCoMo 的利潤從一年前的近 29 億美金降到只有 600 萬美金。美國主要移動通信運營商之一 Sprint PCS,虧損更是高達 12 億美金多!在歐洲,曾在 2000 年花天文數字來競投 3G 牌照和收購擴張的歐洲電信公司更是元氣大傷。德國電信目前深陷于 600 億美金的沉重債務,四處尋找買家變賣資產以減輕債務負擔;沃達豐,曾于 2000 年初以創(chuàng)紀錄的 1,630 億美金價格收購德國的曼內斯曼,2001 年經撇帳之后的虧損也創(chuàng)下了英國公司史上的記錄。虧損高達 230 億美金!
????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分別都在香港和紐約上市,不可避免的受到全球電信資本市場的影響,其股價分別在 2001 年尾比年初跌去 36% 和 28%,2001 年最低點時比 2001 年最高峰分別跌去近叁分之二和近一半。對廣大的外國投資者來說,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是“成長型”股票,因而其用戶增長速度的快慢、平均每個用戶通信資費的增減都備受關注。事實上,中國移動通信市場的增長有所減緩,低端用戶猛增、整驗經營“增量不增收”的現象已經對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股票價格造成了很大壓力。另外,使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投資者更為擔憂的是,重組后的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和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如在近期內拿到移動牌照,中國移動通信業(yè)的競爭格局將進一步變化。
????事實上,無論是固網業(yè)務還是移動業(yè)務,中國的電信運營商都不可避免地面臨著日趨激烈的競爭。尤其是入世之后,海外運營商可以參與增值服務,可能會對本地運營者帶來新的沖擊。目前,AT&T 與上海電信的合資企業(yè)已在上海浦東落成,英國電信也在近期宣布在中國提供增值服務。在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電信市場,看來一場爭奪市場的硬仗將不可避免。
????計算機行業(yè)
????上榜企業(yè):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6)
????長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7)
????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69)
????深圳開發(f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6)
????上海方正延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4)
????去年,緊接于《財富》(中文版) 2001 年中國上市公司 100 強專題報道之后的一篇文章是“戴爾能否超過聯想?”。該文寫道:“爭奪中國巨大的 PC 市場的戰(zhàn)役正進入一個艱難而嶄新的階段:增長速度減緩,消費者日趨成熟。聯想能否抵御戴爾著名的“量身定制”模式的進攻呢?”
????時隔一年,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個問題。2001 年,世界 IT 產業(yè)在全球叁大經濟驗先后陷入困境的大背景下步履維艱,全球的 PC 銷售出現了歷史上首次下滑。日本 2001 年的 PC 銷售量比 2000 年下降了 5.4%,西歐下降了 4.9%,美國更是一個重災區(qū),下降了 12.2%。而中國,相比之下,市場增長依然強勁,2001 年的 PC 銷售量比 2000 年增長了 22%!
????因此,可以想象,各大國外 PC 生產商在 2001 年都會進一步緊盯住中國市場,中國 PC 市場的競爭程度也將日益激烈。
????然而,近幾年中國計算機市場競爭格局的一個微妙變化是:國外品牌的排頭兵并沒有能在中國市場有大的突破;相比之下,本地品牌中的佼佼者卻 軍突起,兇猛吞噬著二流品牌的市場份額。戴爾這幾年在中國的表現雖然引人注目,但其市場份額的擴增卻是更多的犧牲了同類外國伙伴的利益,還沒有嚴重威脅到聯想的地位。事實上,聯想在中國 PC 市場的龍頭地位在 2001 年得到進一步鞏固,市場份額已超過 30%。
????2001 年的科技股由于 TMT 產業(yè)的大崩盤在全球范圍內表現不佳。納斯達克指數 2001 年最低點時比最高峰時跌去一半。中國上市公司 100 強中的這幾家計算機產業(yè)公司的股票表現大都“共振”于納斯達克指數和 MSCI 全球 IT 指數(在上海上市的上海方正延中由于被收購消息炒作是一個例外)。
????目前,中國上市公司 100 強里的信息產業(yè)公司主要都集中在通信產業(yè)和計算機產業(yè)里。而《財富》500 強中的高科技公司除了這兩個行業(yè)之外,還有為數不少的軟件公司,數據服務公司,辦公自動化產品公司,等等。
????中國信息產業(yè)目前巳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第一支柱。信息產業(yè)的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由 1995 年的 2% 增加到 2001 年的 4.2%,其發(fā)展速度和經濟規(guī)模已躍居全國工業(yè)之首。在今后五年,中國信息產業(yè)將以高于 20% 的速度增長,市場規(guī)模比 2000 年翻一番,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 7% 以上。這表明,中國的信息產業(yè)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和巨大的商機。我們相信將來會有更多更廣泛的信息產業(yè)公司躋身于中國上市公司 100 強。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No.24)能否在“中國制造”的時代再現曾經的輝煌?
????家用電器行業(yè)
????上榜企業(yè):
????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20)
????廣東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1)
????TCL 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2)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24)
????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44)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46)
????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73)
????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88)
????今年中國上市公司 100 強中有 8 家是家用電器類公司。然而,這 8 家公司中,有 3 家是虧損企業(yè),幾乎占到中國上市公司 100 強中全部虧損企業(yè)數目(7 家)的一半。在剩下的 5 家贏利企業(yè)中,利潤率也普遍很低:青島海爾的凈利潤率最高,不過為 5.4%,而四川長虹只有 0.9%。這些簡單的數字反映了目前中國家電企業(yè)的一個普遍現狀:生產數量和銷售額雖然龐大(因而有眾多家電企業(yè)可躋身于由銷售額來排名的“中國上市公司 100 強”),但經濟效益低下。
????表面上,連綿不斷的價格戰(zhàn)是造成這一現象的罪魁禍首。中國家電業(yè)頻頻爆發(fā)的價格大戰(zhàn)也是 2001 年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之一。然而,造成家電業(yè)價格戰(zhàn)持續(xù)不斷的深層原因之一卻是目前困擾著中國眾多行業(yè)的一個共同問題:中國的企業(yè)競爭規(guī)則還沒有真正的、完全的市場化;“無形的手”還被一些有形的障礙所牽制,不能有效的、及時的整合市場資源。一些企業(yè)雖然不賺錢或者長期虧損,本應停業(yè)、破產或被收購,但由于是地方的重點企業(yè),當地政府基于就業(yè)、社會安定等非市場化的考慮,仍然幫助這些企業(yè)繼續(xù)生存下去,使得行業(yè)的供求平衡長期得不到實現。供大于求的問題一直得不到根本解決,因此導致了年復一年的“價格戰(zhàn)”。
????當然,總驗上來說,政府的影響正在減退。2001 年 4 月,“PT 水仙”成為中國第一家被逐出股票市場的企業(yè),在中國的資本市場發(fā)展歷史上頗具里程碑意義。政府也由此向市場傳達了一個重要信息:家電行業(yè)中的企業(yè)存留、資源配置應由市場說了算。事實上,中國家電行業(yè)的知名企業(yè),尤其是上市公司 100 強榜上有名的這些企業(yè),也的確都是從市場的競爭中磨練、沖殺出來的。
????價格戰(zhàn)之外,另外一個使家電業(yè)備受關注的話題是中國的家電業(yè)可能最具潛力去實現“中國制造”、“讓中國成為世界制造業(yè)中心”訴求的行業(yè)。中國家電產品在質量和價格上都相當有競爭力。2001 年,日本、韓國與臺灣企業(yè)把生產基地遷往中國的趨勢也日趨明顯。于此同時,很多中國的家電企業(yè)也在探討應對中國“入世”之舉,反復考慮是選擇“作品牌”、還是“作工廠”的戰(zhàn)略。其實,只要能獲取利潤,“作品牌”和“作工廠”都是好辦法。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和在世界范圍內日具競爭力的制造能力,應使發(fā)展自己的原創(chuàng)品牌和加工出口都有很大的潛力。無論如何,投資者只是希望,在明年中國上市公司 100 強榜單上看到的家電企業(yè),少一些虧損,多一些贏利。
????航空業(yè)
????2001 年是奠定中國航空業(yè)叁分天下的一年。去年四月份民航總局制定及公布重組方案,將原本競爭劇烈的中國航空市場,由戰(zhàn)國時代帶到叁國鼎立。“叁大”航空公司集團:中國國際航空,中國東方航空及中國南方航空將在民航總局的推動及鼓勵下并購行內多家企業(yè)。目前,25 家航空公司逐鹿中原,而“叁大”航空公司只占 55% 市場份額;收購重組完成后“叁大”航空公司集團將占市場 85%,經營環(huán)境將大為改善。
????和國際航空業(yè)去年因 9.11 災難事件導致大幅裁員、縮減航班、虧損甚至破產相比,中國航空業(yè)可算是幸運。國內線市場因本土經濟發(fā)展強勁而相對穩(wěn)健。而國外航空業(yè)不景氣則有助消除飛機租賃及工資等成本壓力。此外,航油價格在 2001 年有所下降(雖然 9.11 事件曾令油價急升)亦有助控制成本。因此中國兩大上市航空公司(東航及南航)雖然利潤不及 2000 年度,但其股價跌幅和其他國際航空公司相比,可算是小巫見大巫。全球航空業(yè)指數去年下跌了 38%,相比之下,南航只下跌了 4-5%,東航下跌了 19-24%。
????加入 WTO 將為中國航空業(yè)帶來商機。一方面貨運量上升,往來中國商旅增多,另一方面經濟發(fā)展亦有助增加對航空的需求。至于各公司能否在未來化商機為豐厚利潤,則取決于“叁大”航空集團能否成功重組,改善以往惡性競爭的經營環(huán)境。另外,中國航空公司需要加強訓練及吸收國外最佳經驗,以改善營收航線管理及定價系統,從而提高營運效率。另外,中國航油價格長年比國際價格貴。目前,航油約占中國航空公司營運成本的 25%。若中國航油市場改革能使其與國際接軌,這將大大有利于航空公司。減少航油溢價有助減低成本,增加價格競爭力及吸引新乘客。當然,各公司能否在一片減縮成本、提高收益的呼聲中維持航飛安全,也至為重要。
????“叁大”航空集團重組會增加其對融資的需求,引入策略性外資伙伴以補充技術及資金短缺也很有可能。目前“叁大”中唯一未上市的國航已經委任財務顧問,正在研究上市集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