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社會發展,迎接能源新世界
????信息技術與能源技術的融合
????在未來六年,互聯網將把50億人連接在一起,同時,它還會把50億人與400億臺機器設備連接起來。下一階段互聯網的發展就是如何將機器與機器連接起來。IT軟件與電氣設備及產品的結合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實時信息和智能服務,也能夠讓所有的利益相關方有機會推動能效管理、共享信息和能源,并通過智能電網進行能源消費。
????在競爭力和規模化方面,可替代能源更具優勢
????從美國頁巖氣的繁榮發展,到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組合中的比例不斷上升,能源的來源在不斷擴展和延伸。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晶硅光伏電池的價格在不到40年的時間里從每瓦特78美元降至0.72美元。政策導向型市場促進了這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其電價逐步實現與電網平價。自2014年第一季度以來,79個國家的光伏電價已經與電網平均價格持平甚至更低。
????對整個能源鏈的影響
????對于消費者來說,能源系統、手機和機器設備之間的相互連接為他們提供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實時信息,并幫助他們控制能源消費。這就降低了消費者的能源使用成本,同時提高了購買力和償還能力。消費者利用實時信息以及靈活的、聯網的設備,就可以改變消費方式。
????在電力公司和區域層面上,提高能效使得電力供應越來越穩定,并且可以規避大規模停電帶來的損失。同時,還能減少新建工廠,從而節省大量的投資成本。能效技術還可以通過提高適應性、安全性和預報極端天氣的方式來減少大規模損失。電力公司連接供需雙方,為其客戶提供新的服務,使他們能夠減少能耗,并在更加合理的時間用電。
????在國家層面,隨著各國政府對導致經濟面臨重大壓力的能源貿易進行平衡,實現更高的能效水平可以為縮減公共開支創造經濟機會。
????驅動社會發展
????個體是這個能源新世界的中心,其扮演的角色將被重新定義。毫無疑問,電力公司必須是這場變革的中心角色,而且相關責任人也應該重新思考運營和滿足客戶需求的方式。因為消費者的需求、行為和要求也在不斷變化,所以需要一個非常可靠的管理機制來控制,以避免產能過剩。在這一鏈條上的所有利益相關方、電力公司、城市、設施管理者、技術提供商都應該為這場變革做好準備,并且在商業模式和技術創新上推動這場變革的發展。這場變革將消費者置于中心,并創造了一種能源消費與資源管理的新模式。這就需要一個簡單可靠的技術來指導整場變革。
????在所有層面上提升能效的技術已經存在
????軟件和物聯網等技術的革新開辟了一條通過綜合系統來優化整個能源鏈條的新途徑。這些系統可以帶來更高效的能源管理水平,以最低的開支確保能源安全、可靠、綠色且高效。使用互聯網將人與環境、環境與智能電網相連,通過自動斷電以及促銷低價又綠色的能源,節能增效措施可以節約至少30%的能耗,而且無需終端用戶進行重大改造,也不會對其造成干擾。
????實施上述能效管理方式的所有投資可以在三年內收回。通過軟件管理,還可以實現減少高峰時間的用電量。建筑、工業、數據中心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客戶都可以采用從產品到系統到解決方案的一系列技術,來實現在整個鏈條的能耗降低和能效提高。
????我們這代人面臨著眾多挑戰:資源不足、交通堵塞、環境污染、與日俱增的極端天氣情況,能源短缺和競爭也日益凸顯。這些挑戰也迫使我們要采用成本效益更高的能源消耗方式。
????現在就要改變
????市場失靈和抵制革新是這些潛能未被開發的原因。
????回報周期可以短至幾年內,投資也可以被節約的開支所抵。政府應該營造有利于實施節能增效和智能電網發展的環境,應確保所有能源市場自由競爭,尤其是要停止對化石燃料技術的補貼。
????談到中國,我認為中國應抓住“新常態”的機遇,向綠色能源經濟全面過渡。過渡過程可能很長,但卻是非常值得的。而且,過渡的速度應該要更快,因為這會有利于減少碳排放,提高消費者購買力,創造就業機會,實現國家收支平衡并削減資本支出。同時,我相信現在正是驅動全社會發展,迎接一個以數字化、本土化和聚焦用戶為三大趨勢的能源新世界的最好時機。(財富中文網)
本文作者趙國華為施耐德電氣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