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綠色挑戰
????特約作者:Diana Verde Nieto ????現在,迫切的經濟、環境和社會問題正在對現狀提出挑戰,并改變我們的經商方式。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所處的狀態或許更有利于渡過目前的金融危機,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官員預測,中國 2009 年經濟增長為 8.5%,而英國和美國的經濟分別萎縮 1.3% 和 0.7%。 ????然而,從環境和社會角度而言,中國面臨巨大的挑戰,其資源、環境和國家穩定也承受巨大的壓力。眾所周知,統計數字并不樂觀。中國有 13 億人口,但賴以生存的土地面積小于美國。去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中國擁有全球 20% 的人口,但僅有世界 8% 的可再生淡水供給。中國一半的動植物可能在 21 世紀末滅絕。 ????若不能解決上述問題,可能意味長遠來看無法實現經濟正增長。可持續性或許是今后唯一的解決辦法。可持續性,就是實現環境保護、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的均衡。 ????幸運的是,中國正承認上述挑戰。2005 年,上海投資 281 億元人民幣,即該市國內生產總值的 3%,用于環境保護項目,大大改善了水質和空氣質量。在過去一年里,上海市政府還設定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即到 2010 年 10% 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到 2020 年 10% 的初級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中國的中央政府也在督促中國農民采用良好的環境做法,旨在到 2010 年使 5,000 萬戶家庭使用生物燃氣。 ????中國公司已開始利用應對可持續性問題帶來的商業機會。中國首富施正榮正是首位被記載的太陽能億萬富翁,《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早在 2006 年就曾對他進行報道。盡管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口——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SunTech Power Holding)的產品有 98% 銷往海外——施正榮預測,中國將很快出現太陽能熱潮。 ????對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的公司而言,可能還將有更大的機會。一個品牌,通過消費者參與和溝通,不僅能改善自己的環境和社會影響,還能使消費者與其一道努力。 ????中國消費者的環境意識正在增強。但這也不一定是什么新現象——同自寒專然的親近一直深深扎根于中國的文化傳統。對于消費產品,人們十分接受天然或傳統中藥概念,而對非天然防腐劑不太信任。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城市消費者中十分流行表達對環境的擔憂,購買不損害環境的產品,這甚至可能在迅速發展的中產階級人群中成為新的地位象征。 ????近來的研究顯示,中國消費者是世界上環境意識最強的——67% 的中國消費者認為中國的環境問題很嚴重,42% 的中國消費者最擔心污染問題。而就這些擔憂轉變為購買決策而言,65% 的中國車主表示,自己的汽車對環境無害這一點十分重要,而世界人口中僅有 40% 的人持同樣觀點 [捷孚凱市場調查有限公司(GfK Custom Research China),2008 年]。 ????在中國,網絡媒體是人們最信任的信息來源,消費者越來越多地上網尋找產品信息 [愛德曼(Edelman)2007 年中國涉眾調查]。信任十分重要。近來的研究(綠色商業,2008 年)顯示,中國消費者認為,可信度、環境意識和努力減少浪費是綠色公司的 3 個主要特性。 ????通過披露有關自身環境和社會表現的透明信息,公司可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但很多中國品牌正錯失機會。2006 年,僅有 18 家公司發布了可持續性報告,盡管此數字與前一年相比增加了 3 倍 [商道縱橫(SynTao)]。最近,碳信息披露項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在中國發布了首份碳信息披露項目報告。在 100 家受邀參與的中國上市公司中,有 5 家完成了 CDP 調查問卷,20 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此信息不僅可以為尋求長期回報的投資者提供指引,而且是一次讓利益相關者參與的寶貴機會,但顯然大部分公司尚未利用此機會。 ????考慮到中國消費者高度信任網絡媒體,而且網絡在消費者中越來越普及——中國被認為是全球最快采用移動網絡的社會(IBM 2008 年),各品牌利用數字媒體的互動潛力增加透明度并讓更多利益相關者參與的做法,將具有商業意義。 ????除此之外,從被動的、單向性的溝通轉向積極主動的參與,增加了實際價值,因為這使得品牌能提供自身所售產品以外的服務,幫助消費者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的研究(2008 年)表明,中國消費者已準備好并樂意改變自己的生活,并已經采取行動與氣候變化做斗爭。不過,只有當一個品牌能證明自身確實致力于負責任的業務和可持續性,這才可能是一項可以信賴的戰略。環境和社會信息還遠遠不夠。 ????譯者:熊靜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